窄波UVB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

2017-04-27 08:38李小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波甘草酸紫外线

柴 丽 李小溪 郎 俊

窄波UVB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

柴 丽 李小溪 郎 俊

目的研究窄波UVB紫外线对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72例玫瑰糠疹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抗病毒及外用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窄波UVB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 高于对照组的4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 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窄波UVB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高, 能缩短病程, 安全性好, 值得推广使用。

UVB紫外线;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发疹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病因不明确。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近心端, 皮损主要以领圈状鳞屑的玫瑰色斑丘疹为主, 病程长, 多在春秋季发作, 以青少年及青年人多发[1-3]。2013年2月~2014年6月皮肤门诊应用窄波UVB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满意, 现做如下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6月门诊治疗的玫瑰糠疹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玫瑰糠疹诊断标准。把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21例, 女17例, 年龄15~40岁, 病程3~15 d;对照组男20例, 女14例, 年龄18~40岁, 病程3~15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皮损好发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的分散泛发玫瑰色斑丘疹呈椭圆形或类圆形, 表面有细薄领圈状鳞屑,皮损长轴与皮纹平行。

1.2.2 排除标准 ①有内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等;②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或近二周曾应用其他方法;③光过敏史;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 1次/d,阿昔洛韦片0.2 g, 3次/d, 连服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窄波UVB紫外线波长311 nm照射(徐州市科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型号KN4004B)起始剂量0.5 J/cm2, 隔日一次, 每次照射在上次照射后没有红斑出现的条件下继续,以20%~30%递增, 照射7次或10次, 照射时佩戴防护眼镜,保护生殖器官。两组皮损外用炉甘石洗剂2次/d, 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结果判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是皮疹完全消退, 无瘙痒。显效是皮疹消退>80%, 瘙痒明显减轻。有效是皮疹消退30%~80%,瘙痒感减轻。无效是皮疹消退<30%, 瘙痒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x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后, 治疗组痊愈23例, 显效10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痊愈6例, 显效9例, 有效16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4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 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其中治疗组有3例出现照射发红局部干燥, 经调整剂量或停照几天皮肤恢复,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玫瑰糠疹在春秋季多发, 是一种常见皮肤病。1798年首次由Willan报道为玫瑰疹, 1860年Gibert又命名玫瑰糠疹并沿用至今。玫瑰糠疹发病机制不明确, 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易感性等学说[4-6]。皮损浸润细胞主要为辅助/诱导T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D-DR抗原, 表皮与真皮乳头内朗格汉斯细胞明显增多, 周围角质形成细胞可出现细胞溶解等现象, 提示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发病过程。主要皮损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发生红色丘疹, 逐渐扩大形成椭圆或类圆形玫瑰色斑丘疹, 表面覆盖细薄糠批状鳞屑, 皮损分批出现, 长轴多与皮纹一致。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阳性指标。组织病理表现片状或弥漫性角化不全, 颗粒层缺失, 棘层肥厚, 灶状海绵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林巴细胞与组织细胞清润, 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外渗, 也无特异性。根据玫瑰糠疹皮疹的特点及病史可确诊, 此病有自限性但病程长有6~12周,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造成心理压抑, 患者希望治疗, 要求能早日痊愈[7-8]。

玫瑰糠疹的治疗原则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避免皮肤色素沉着。在基层医院皮肤科医生最早都给予口服药物保守治疗疗效很不明显。自从窄波UVB 紫外线仪器的推广使用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大大提高, 患者也比较满意。因此积极治疗是有必要的。Hazen最早于1928年报道应用紫外线照射治疗, 主要作用:①具有杀死病毒和抗炎作用;②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应急能力[9-11];③可以引起多种免疫抑制反应, 有效减轻皮肤变态反应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窄波UVB 紫外线是通过引起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及其他抗原呈递细胞在结构、功能和数量上的改变,从而产生免疫抑制效应;也可以诱导抑制性T细胞的产生而引起免疫;还可以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 间接调节抑癌基因(APC)的功能导致免疫抑制[12-16]。通过本次两组疗效比较分析也说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窄波UVB 紫外线照射治疗能减轻其严重程度并缩短病程, 具有疗效高, 安全性好的治疗优点。

[1] 吴志华, 樊翌明.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343-345.

[2] 林静, 黄庚史, 李小红.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4, 23(9): 747-749.

[3] 薛伟杰, 郭晨晖.玫瑰糠疹治疗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3):81.

[4] 吴佳理, 陈利远.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14, 30(34):43-45.

[5] 刘晖.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2014, 36(2):98.

[6] 刘琦, 刘子航.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2014, 36(6):362.

[7] 方恒.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4(10):1151-1156.

[8] 黄晓辉, 谢骅.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5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11(6):382-383.

[9] 贺雪洋, 陈爱军.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 23(5):318-323.

[10] 周兆坤, 吴迪, 梁羽萍.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3): 353-354.

[11] 畅晓元, 李上云, 刘岩.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5(35):171-172.

[12] 李莲花, 金春玉.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0, 31(32):5723-5724.

[13] 孙莉.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广东医学, 2013, 34(12):1928-1929.

[14] 张碧红.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1):110.

[15] 杨晶.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8):250-251.

[16] 赵文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16):530-5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38

2017-03-02]

838000 吐鲁番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中波甘草酸紫外线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甘草酸对巨噬细胞抗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调控作用研究
浅析DAM中波发射机日常维护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跟踪导练(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