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的OCT视盘参数对比研究

2017-04-27 08:38曹泽刚李仁芳沈华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开角视盘青光眼

曹泽刚 李仁芳 熊 斌 沈华墨 罗 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的OCT视盘参数对比研究

曹泽刚 李仁芳 熊 斌 沈华墨 罗 琰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视盘参数差异。

开角型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视盘参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其发生率仅次于闭角型青光眼, 由于其发病隐匿, 一般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诊断, 症状明显时, 已经有视功能损害[1]。因此, 早期诊断, 及时对病情进行防治, 是临床研究的关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为可重复性、无创性诊断方法, 是量化评估视盘参数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对比正常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CT视盘参数变化, 进一步分析视盘参数对早期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8例,女32例, 年龄23~55岁, 平均年龄(35.6±5.1)岁;纳入标准:至少有2次眼压≥22 mm Hg(1 mm Hg=0.133 kPa), 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 房角镜检查为房角开放, 视野检查发现有早期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视盘呈青光眼性改变;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引发视野损伤、视神经损伤者,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严重神经功能损伤者。另选眼正常者70例(70只眼)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6例, 女34例, 年龄25~61岁, 平均年龄(35.4±5.6)岁;纳入标准: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1.0, 房角镜与视野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眼压≤21 mm Hg;排除标准:青光眼家族史者, 其他眼部疾病者, 视神经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常规检查与OCT扫描, 常规检查包括压平眼压计、眼前段裂隙灯、前房角镜、自动电脑检影、眼底(90D)等检查。OCT扫描:每眼以1%托吡卡胺散瞳, 直至直径为5 mm, 采取视乳头扫描模式, 包括4 mm长的6个位置扫描, 间隔为30°, 集中于视乳头区。视乳头参数以视乳头分析模式进行计算。视盘扫描模式扫描患者注视情况, 以视盘为中心进行扫描, 包括4 mm长的6个位置扫描,间隔30°, 集中于视乳头区。所有患者均使用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3000型), 由同一测量者进行测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视盘检测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垂直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盘沿容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杯深等视盘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7、11.336、7.048、7.193、6.052、7.840、8.865、4.537、7.543、7.293,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视盘检测参数比较

表1 两组视盘检测参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观察组患者青光眼视盘参数与视野的相关性分析 视野计检查的MD显示, 视野与杯盘面积比、视杯面积、水平与垂直杯盘比呈负相关性, 与盘沿容积、垂直盘沿面积、盘沿面积呈正相关性;CPSD显示, 与垂直盘沿面积、盘沿面积、水平盘沿面积呈负相关性, 与杯盘面积比、视杯面积、水平及垂直杯盘比呈正相关性, 视杯深度、视杯容积与垂直盘沿面积呈正相关性。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视盘参数与视野的相关性分析(直线相关, R2)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压升高所引发的原发性视神经损伤性疾病, 早期可通过的有效治疗手段恢复视力, 但是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有明显视神经损伤,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已经有研究证实, 青光眼的实盘形态改变较视野改变早, 早期通过敏感、特异的方法对实盘形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病理改变进行检测, 对青光眼具有诊断价值[4]。

OCT是自动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可提供高分辨活组织横截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可准确判断视盘结构改变, 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5]。并且, OCT检查对视野检查与临床检查无法发现的早期神经纤维层缺损具有显著诊断价值。通过眼底断层扫描, 经图像处理后, 可获得视盘地形图、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研究证实[1], 视杯、杯/盘沿面积扩大、视盘盘沿面积缩小是青光眼主要视盘改变特征。本研究观察组视盘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与以上研究结果相符, 提示OCT对青光眼视盘形态学改变具有显著检测作用。

本研究显示, 视野缺损的CPSD、MD与视盘参数相关, CPSD与沿参数呈负相关性, MD与盘参数呈负相关性, CPSD与杯深及杯容积呈正相关性。提示, OCT取得视盘参数可判断视野缺损, 通过视盘盘沿组织改变, 可反映青光眼视力损伤程度, 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综合上述, OCT可客观检测青光眼视盘结构改变, 不仅能反映病变情况, 也能反映视野损伤, 可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1] 向金明, 郑琦, 郑根主, 等.频域OCT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 25(6):420-422.

[2] 陆炯, 孟逸芳, 邢茜, 等.OCT检测视盘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眼科新进展, 2014, 34(9):860-863.

[3] 石志成, 罗小柳, 刘玉爱, 等.OCT在病理性近视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国际眼科杂志, 2014, 14(6):1100-1102.

[4] 王雅丽, 董仰曾.傅立叶.OCT和海德堡激光眼底扫描仪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 29(3): 249-253.

[5] 宋丽华, 刘伟, 陶远, 等.HRT-Ⅱ与 OCT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一致性比较.山东医药, 2014, 54(29):44-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39

2017-02-28]

517000 河源市人民医院眼科

方法选取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 另选眼正常者70例(70只眼)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使用OCT测定视盘形态, 对两组视盘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垂直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盘沿容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杯深等视盘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7、11.336、7.048、7.193、6.052、7.840、8.865、4.537、7.543、7.293,P<0.05)。视野计检查的MD显示, 视野与杯盘面积比、视杯面积、水平与垂直杯盘比呈负相关性, 与盘沿容积、垂直盘沿面积、盘沿面积呈正相关性;CPSD显示, 与垂直盘沿面积、盘沿面积、水平盘沿面积呈负相关性, 与杯盘面积比、视杯面积、水平及垂直杯盘比呈正相关性,视杯深度、视杯容积与垂直盘沿面积呈正相关性。结论OCT检测视盘参数对青光眼早期具有诊断价值,与视野相关性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开角视盘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研究强化护理影响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近视眼视盘形态学变化与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视盘水肿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结果分析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