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2017-04-27 08:38何逾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紫癜肝素过敏性

何逾祥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何逾祥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方法,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效。方法61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 按就诊日期单号与双号差异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3例)。单号就诊进入对照组, 采取常规疗法;双号就诊进入实验组,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分析该病诊断方法,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胃肠道症状消失(12.44±3.25)d, 紫癜消失(10.74±2.49)d, 关节症状消失(11.39±4.17)d。实验组胃肠道症状消失(7.51±2.78)d, 紫癜消失(6.82±3.30)d, 关节症状消失(7.02±3.13)d。实验组胃肠道症状消失、紫癜消失、关节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3+、CD3+CD4+高于对照组, CD19+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治疗有效, 临床上可推广。

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低分子肝素钙;疗效

小儿过敏性紫癜属于免疫性疾病, 多发于2~8岁儿童,可引起小动脉炎症, 皮肤出现紫癜, 伴消化道出血、不规则腹痛、肾脏出血及腹泻等, 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1-3]。在过敏性紫癜诊治中, 医生应仔细观察症状表现, 了解发病诱因, 辅以其他检查, 提高诊断率, 为治疗提供依据。此文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因小儿过敏性紫癜选择本院儿科就诊的61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诊断方法及低分子肝素钙疗效作出分析, 汇报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因小儿过敏性紫癜选择本院儿科就诊的61例患儿纳入研究, 按就诊日期单号与双号差异分组, 单号就诊为对照组(28例), 男16例,女12例, 年龄2~14岁, 平均年龄(5.24±2.92)岁, 病程2~12 d,平均病程(9.25±1.27)d;诱因:4例药物过敏, 13例上呼吸道感染, 8例食物过敏, 3例不明。双号就诊为实验组(33例),男19例, 女14例, 年龄2~13岁, 平均年龄(5.31±2.56)岁,病程2~13 d, 平均病程(9.27±1.14)d;诱因:5例药物过敏, 15例上呼吸道感染, 9例食物过敏, 4例不明。排除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等,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 了解发病诱因, 观察患儿症状表现。多在臀部和四肢出现紫癜, 高于皮面, 下肢紫癜明显, 多呈对称分布[1];多数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症状, 61例中, 36例关节肿痛, 卧床休息后减轻;49例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腹痛,查体腹软, 有压痛, 无腹胀;24例有肾脏损害。依照患儿症状表现作出相应诊断, 对于症状不明显, 无皮肤紫癜者极易误诊, 应与急腹症、风湿性关节炎等鉴别;如患儿发生血尿或蛋白尿等紫癜性肾炎表现, 应作出准确诊断。

1.2.2 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嘱患儿良好休息, 如病灶和感染较明确, 给予抗生素;如水肿和皮疹, 应用抗组胺及钙剂, 氯雷他定或西咪替丁;氯雷他定用量:体质量<30 kg患儿, 5 mg/次, >30 kg患儿, 10 mg/次;西咪替丁静脉滴注, 1~2周后改为口服;如腹痛及胃肠道出血, 给予糖皮质激素,解除疼痛;如胃肠道出血给予西咪替丁[2];如发热及关节损害,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解热镇痛;如关节严重肿痛, 应用激素。实验组采用在常规疗法中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1次/d, 肌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50 U/kg, 连续10 d。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胃肠道症状消失、紫癜消失、关节症状消失时间, 评定并比较疗效。监测两组CD3+、CD3+CD4+和CD19+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3]按无效、有效和显效3级法评估疗效。无效:10 d后, 紫癜范围未减少, 胃肠道症状和关节症状无变化;有效:10 d后, 紫癜减少, 胃肠道症状和关节症状减轻;显效:10 d后, 紫癜消退, 胃肠道症状和关节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对照组胃肠道症状消失(12.44± 3.25)d, 紫癜消失(10.74±2.49)d, 关节症状消失(11.39±4.17)d。实验组胃肠道症状消失(7.51±2.78)d, 紫癜消失(6.82±3.30)d,关节症状消失(7.02±3.13)d。实验组胃肠道症状消失、紫癜消失、关节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CD3+、CD3+CD4+和CD19+水平比较 对照组CD3+ (56.69±2.95)%, CD3+CD4+(32.01±3.75)%, CD19+(18.59± 2.85)%。实验组CD3+(62.44±3.82)%, CD3+CD4+(37.91±3.61)%, CD19+(12.95±2.34)%。实验组CD3+、CD3+CD4+高于对照组, CD19+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

3 讨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有多样化特点, 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分析表明[4-9], 早期过敏性紫癜患儿有毛细血管血流缓慢和血栓形成倾向, 出现血液高粘度血症改变。既往治疗多给予综合疗法, 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 提高毛细血管致密性,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疗效;应用糖皮质激素, 降低过敏反应的强度, 促进毛细血管内壁完整性恢复, 减轻免疫损伤, 明显缓解组织水肿及炎性反应, 改善腹痛和关节症状, 在过敏性紫癜中应用较广[4]。低分子肝素钙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有抑制作用, 可抑制其外层基质细胞增长, 对肾小球生理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分析指出, 此病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 淋巴细胞CD3+和CD3+CD4+水平较低, CD19+水平提高,说明患儿多有淋巴细胞免疫紊乱[5,10-16]。在过敏性紫癜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可显著促进疗效, 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症状, 防止并发症[17-20]。本文实验组在常规疗法中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与对照组的常规疗法比较, 实验组胃肠道症状消失、紫癜消失、关节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3+、CD3+CD4+高于对照组, CD19+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低分子肝素钙对此病治疗效果好, 用药后患儿症状缓解快, 淋巴细胞CD3+、CD3+CD4+、CD19+水平明显改善, 建议推广使用, 促进过敏性紫癜患儿健康。

[1] 李惠丽.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8):254-255.

[2] 王潇.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生物技术世界, 2014, 10(12):79.

[3] 翟昌纯, 覃险峰, 贺晓燕, 等.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 36(4):463-467.

[4] 陈亮, 官晓艳.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分析.黑龙江医学, 2016, 40(7):619-620.

[5] 张雯, 谢谦, 徐杰.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0):144-145.

[6] 陈瑛.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大家健康旬刊, 2013 (22):210-211.

[7] 乔文华.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2, 33(6): 1288.

[8] 卢雪红.小儿过敏性紫癜317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14):1833-1834.

[9] 韩秋丽.小儿过敏性紫癜4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7):104-105.

[10] 王俊成, 王亚丽, 赵艳梅, 等.小儿过敏性紫癜84例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19):2371-2372.

[11] 薄涛, 郑大铭.3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8):161-162.

[12] 池新红.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33):139.

[13] 罗春燕, 邱莉, 曾小玲, 等.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小儿急腹症的鉴别及治疗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2):55-57.

[14] 周良, 侯广军, 耿宪杰, 等.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 11(4):315-316.

[15] 郑瑞丰.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与相关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3):72-74.

[16] 张硕.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6):157-158.

[17] 赵香华, 王爱敏.小儿过敏性紫癜62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2):130.

[18] 王欣.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22例临床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4):126-127.

[19] 李晓丽, 洪玉彩.小儿过敏性紫癜5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8):5065-5066.

[20] 金萍, 沈乐琴, 陈勇南,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10):2530-25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70

2017-02-22]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紫癜肝素过敏性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