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

2017-04-27 08:38欧玉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无菌导管血流

欧玉珍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

欧玉珍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4.8±11.2)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14.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17,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5,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 可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建议推广。

血液透析;集束化护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用效果

肾衰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治疗,这也是肾脏代替的主要治疗手段[1], 透析器由若干空心纤维组成, 血液透析是把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到体外, 经透析器后,透析液和患者血液之间发生对流或弥散性的物质交换[2], 将患者身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清除干净, 保持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 最后把已经净化的血液再输入患者体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发生率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较高, 以致血透效果下降,若感染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3]。本院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 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8∶22;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48.3±8.9)岁;股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置管38例;原发病分类: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急性肾衰竭3例、多囊性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4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7∶23;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47.6±10.2)岁;股静脉置管14例、颈内静脉置管36例;原发病分类:糖尿病肾病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急性肾衰竭2例、多囊性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按要求消毒穿刺导管等。另行予以观察组集束化护理, 内容如下:①穿刺过程中实现无菌屏障最大化, 护理人员统一穿戴无菌帽、手套、衣服、口罩, 患者必须用无菌布进行覆盖;②无论是穿刺还是每一项护理操作, 护理人员必须按要求做好双手卫生, 保证手部的清洁, 认真管理洗手液等手卫生用品, 定期抽查、考核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情况;③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 穿刺部位尽量选择右侧的颈内静脉置管, 使用氯已定乙醇溶液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④使用导管之前必须先检查导管是否密封完好, 使用导管时必须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 提早将患者血管中的导管拔出, 每次血液透析结束, 需要将肝素抗菌药物注入导管内, 或者使用肝素盐水密封导管;⑤患者的穿刺部分必须用无菌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如果敷料出现移位、松动脱落等现象,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更换敷料, 如果无意外情况, 通常更新敷料3次/周;⑥若患者体温>38℃, 出现发热、畏寒、打冷战等症状, 则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该类患者, 如果患者使用的是带涤纶导管, 应该采取局部或口服抗菌药物的方式做好感染的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根据卫计委(原卫生部)2000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作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4.8±11.2)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14.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17,P<0.05) ;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 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 发生率为18%;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表1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肾衰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静脉置管属于创伤性操作, 很容易因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者置管不当导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5,6]。如今医疗科技突飞猛进, 置管技术越来越成熟, 已经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随之而来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提高。因此, 强化院内防感染措施, 进一步探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管理方法, 成为广大医学研究者的关注焦点[7,8]。

对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 在循证依据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案, 被称为集束化护理。有学者对该护理模式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5,9], 结果发现可以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集束化护理之所以在防感染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主要因为该护理措施最大化地保证了穿刺过程的无菌屏障, 从双手卫生, 到穿刺处的患者皮肤, 再到导管护理及敷料的更换, 每个步骤护理人员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实时的感染监测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患者的体征异常, 并结合患者临床情况予以对症护理, 因此每一处护理细节都将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比如尽可能地通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直接提高了穿刺及置管成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发现置管时间越久, 感染几率越大这一情况后, 护理人员在做好导管护理的基础上, 立即采取了提早拔掉患者导管的举措, 把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10-13]。

繁忙沉重的护理工作, 让许多护士因过度劳累而出现护理失误, 作为系统、完善的护理模式, 集束化护理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本研究中,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4.8±11.2)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14.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17,P<0.05) ;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 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发生率为18%;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5,P<0.05)。

综上所述, 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 可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建议推广。

[1] 邹毓媚, 吴益芬, 李俊儿, 等.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7):665-667

[2] 王晓君.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20):3090-3092.

[3] 郑瑶.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化护理预防效果分析.医学信息, 2016, 29(28):194.

[4] 冷盛君, 顾蔷怡.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9):234-235.

[5] 江桂林.万古霉素与肝素盐水混合液行血液透析导管封管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0):157-158.

[6] 余美花, 周文英, 马金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1): 2704-2705.

[7] 张彬彬.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12):399.

[8] 张景玉.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1):405.

[9] 江培兰, 蔡照红, 吴兰.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8): 1805-1807.

[10] 郑慧芳, 苏素花, 汪清, 等.集束化管理在预防血液透析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护理与康复, 2015, 14(5):466-467.

[11] 李淑娟, 刘国辉, 罗海凤, 等.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效果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5):126-127.

[12] 田敏.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5):2135-2137.

[13] 李莉.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临床护理杂志, 2016, 15(4):52-54.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hemodialysis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OU Yu-zhen.Guangdong Province Qingy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Qingyuan 5115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hemodialysis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MethodsA total of 100 hemodialysis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regimen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uster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n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ondition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s (24.8±11.2) d than (34.5±14.2)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3.517,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s 4% than 1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005,P<0.05).ConclusionIn clinical nursing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mode can reduc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with high clinical value.So it is suggested to be promoted.

Hemodialysis; Cluster nursing;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pplication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85

2017-02-22]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无菌导管血流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