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用药

2017-04-27 08:38唐国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发病率中学生用药

唐国辉

·经验交流·

中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用药

唐国辉

目的本文就中学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用药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128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学生, 其中初三年级学生60例, 初二年级学生34例, 初一年级学生34例, 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发病率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8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以及用药情况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初三年级学生的经常发病率为51.7%, 高于初一年级学生的26.5%以及初二年级学生的29.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二年级学生与初一年级学生经常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初三年级学生使用西药治疗42例, 中药治疗18例, 联合用药12例, 坚持用药58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初二学生上述情况依次为19、15、14、32、1例, 初一学生依次为18、16、16、29、2例。结论中学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与自身压力有着很大的联系, 而且联合用药较之于单一用药的效果更为明显, 但考虑到中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 其联合用药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需要在校内加强关于用药安全的宣传力度。

中学生;上呼吸道感染;预防;用药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 并且在老人、儿童以及一些人口密集的区域最易发生[1,2]。而初中年级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以及人群过于密集等特点, 导致该人群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初三年级因为需要面对中考, 因此其学习压力比较大, 户外的体育课程也相对较少, 造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因此疲劳免疫低下,户外活动少, 而非常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学习, 并且也给学校与家庭带来了一些困难, 但借助于合理的预防与用药, 则能够有效地控制上呼吸道感染[3-5]。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2012年9月~2015年9月的128例初中年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学生128例, 男62例,女66例。其中初三年级学生60例, 男28例, 女32例, 年龄14~16岁;初二年级学生34例, 男16例, 女18例, 年龄13~14岁;初一年级学生34例, 男18例, 女16例, 年龄12~13岁。为了确保相关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该问卷调查表中的内容包含了发病情况、用药情况、药物种类、患者用药次数以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此外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了调查。排除其他对该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

1.2 方法 进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以及用药情况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并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身体状况以及作息情况等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在1年内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将128份问卷调查表拿到初中学校进行发放, 并将所有收回的问卷调查表按照年级情况来进行分类整理, 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被调查学生的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并且计算出各个年级的发病率, 同时还需要对所有学生的用药情况(药物种类、用药次数)以及实际用药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初中各年级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比较 128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以及用药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初三年级学生的经常发病率为51.7%, 高于初一年级学生的26.5%以及初二年级学生的29.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二年级学生与初一年级学生经常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初中各年级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比较(n, %)

2.2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中发现, 初三年级在患有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时, 多服用复方氨酚黄那敏颗粒、抗病毒冲剂来进行治疗, 而初一与初二年级的学生多采用联合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初中生在患病之后, 其主要在学校的医务室中来进行治疗, 而且校医通常会运用≥2种药物辅助来进行治疗。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其健康了解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所用药物的认知程度严重缺乏, 但是因为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医嘱来进行药物的服用, 因此其发生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本次初三年级学生使用西药治疗42例, 中药治疗18例, 联合用药12例, 坚持用药58例, 发生不良反应2例;初二学生上述情况依次为19、15、14、32、1例, 初一学生依次为18、16、16、29、2例。见表2。

表2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分析(n)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系统方面的一种常见病症,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咽、喉上的急性炎症, 并且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6]。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一个原因就是细菌感染, 只占据了其发生比例的8%~16%。剩下的患者则多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所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因为细菌引起的感染多表现为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有扁桃体脓肿等症状[7-9]。此外因为病毒的种类较多, 其对于人体的攻击性也相对较强, 因此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 其自身的免疫力就会出现迅速下降, 并丧失对于疾病的抵御能力, 这也就导致了有些人在1年内其上呼吸道感染会反复发作。一般情况下, 因为病毒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表现为普通的感冒、咽炎以及流感等状况。而这种近似于感冒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具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性, 因此难以在早期发现, 这也就需要相关医疗人员能够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具体情况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 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对于该类病症的预防能力[10-12]。

近年来, 我国中学生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呈现出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 因此做好其防治工作在现代医学上也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现阶段依旧没有对该类病症有着特效抗病毒性的药物[13]。通常情况下,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在早期多采用的是休息为主, 并选择性服用板蓝根、乙酰氨基酚等进行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当患者的病情加重之后, 就会出现细菌感染等呼吸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主治医生就需要进一步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 并需要采取青霉素或者红霉素等一些有着良好抗菌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14,15]。此外, 相关医疗人员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感染情况, 来针对性的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如对于一些轻度感染的患者, 就可以通过口服抗菌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而对于一些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 就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且在患者出现了严重感染以及混合性感染的情况下, 还需要借助于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治疗。但是在患者只是出现了病毒感染这一情况下, 则不需要借助于抗菌药来进行治疗, 因为这些抗菌性药物对于病毒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病, 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的。

在本次医学研究中, 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在校患病之后,都会及时前往校医务室来接受咨询或治疗, 而且大多数校医务室也是比较规范的。此外, 一些学生还会自带一些常规性的药物来学校, 并且在患病之后去服用自带的药物。这些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合理用药的知识, 就容易出现乱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因而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

总之, 初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其学习压力比较大, 并且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 因此其经常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初一与初二年级的学生, 这就需要学校通过适当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给予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及增设体育课的方式, 来进行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有效预防。而通过体育课、阳光大课间等户外科目的设置, 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 并通过增强自身体质的方式来减少疾病的发生情况。在此基础上, 学校还应当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比如做好食堂的卫生工作, 提升学校的饭菜质量, 对教室、宿舍以及厕所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等, 来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下进行生活学习。此外学校的医务人员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 并且进行相关疾病预防措施的大力宣传, 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这类疾病有着提前的了解, 并且做好自身的疾病预防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并进一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几率。

[1] 彭萍华.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1):135-136.

[2] 葛莉燕.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中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23):198.

[3] 潘青.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40例高中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28):190-191.

[4] 张靖萍.中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情况.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33):190-192.

[5] 乌仁图亚.中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及用药情况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S1):55-56.

[6] 李晓卉, 栗达, 黄维, 等.长沙市中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7(4):349-354.

[7] 汪彦, 李宁秀, 何毅.成都市中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21):2905-2907.

[8] 梁秋萍.青少年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预防.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15):2336-2337.

[9] 王晓丹, 李慧庆, 张微, 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今日健康, 2014(5):271.

[10] 方鹤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4):232-235.

[11] 吕志强, 郭晓东, 仲华, 等.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18):2478.

[12] 刘小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大家健康旬刊, 2014, 26(9):247.

[13] 刘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中国社区医师, 2014, 26(31):12.

[14] 刘凤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医药与保健, 2015, 26(4):219.

[15] 王晓丹, 瞿介明.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用药.中国临床医生, 2002, 30(7):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97

2017-02-23]

614000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医务室

猜你喜欢
发病率中学生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