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7-04-27 00:36王战英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优化策略

王战英

【摘要】文章以新课程为大背景,以营口市三所省、市级示范高中的部分班级为研究样本,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学习案例,深入开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个别访谈等,从学习心理角度客观真实地分析了高中学困生的类型及成因,积极探讨了相应的教育干预策略,并对预防高中学困生的形成与促进其转化方式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优化策略

学习困难是国内外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一直是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长期关注的话题。高中阶段是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初中相比,高中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都有了质的飞跃,加上初、高中教法的差距以及有效衔接的缺失,使部分高中学生陷入“学习不适应—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业成绩滑坡”的怪圈。在高考指挥棒下,社会、学校和家长过度地关注学业成绩、升学率和优秀率,促使学困生问题在高中阶段尤为凸显。

课题研究人员以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营口市高级中学、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等学校作为实验学校,随机抽样120名高一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9名较典型的学生为研究个案,以高中课改为研究背景,从高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入手,从教与学的双重视角审视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学困生学习心理成因,研究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普适性的优化策略,以改善学困生学业详情。

一、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成因分析

从课题组对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课堂观察、访谈记录分析发现,造成高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复杂,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综合形成的。下面针对高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认知结构等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进行分析。

(一)学习动机不足是导致学习困难的关键因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问卷调查显示:高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总体上较弱,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上存在困扰。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弱,即怀疑自己是否具有达到学习目标所必需的能力。在遭遇学习挫折时,52%的学困生被试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43%的学困生被试强调学习的外部条件,认为“家庭和教师的影响因素要比个人努力重要”。这些不正确的自我判断会引发他们消极的行为反应和心理健康问题,课堂上不注意听讲,随便说话,玩手机、传纸条,做小动作,甚至搞恶作剧,与同学打闹等,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完成作业,有抄袭行为,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训斥后,有的甚至采取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方式。低水平的学习动机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又减弱了他们的学习努力程度,这种恶性循环使本来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在学习困难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二)消极的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内心体验

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感受,对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最终影响其学习效果。被调查的学困生中,仅有46.7%的学生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能主动学习,说明大部分学困生学习比较被动;有47.5%的学生认为不努力学习不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好好学习没有正确认识,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绪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具有减力作用。高中学困生在学习中因屡次受挫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和情绪就是造成其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这些消极情绪大多来源于学习过程。学困生由于学习不够优秀,常遭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和同学的嘲笑,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久之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演变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认知加工缺陷导致学习障碍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和学习心理系列问卷发现,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成绩低下的原因,除了与本人的学习动机、态度有关之外,还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缺陷密切相关,即学困生不具备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后续学习的基础,是原有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同化,保证学习的高质量。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信息接收、编码、储存及运用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发现,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明显低于学优生,有37%的学困生被试表示“面对问题情境时,往往不知道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无法形成解题思路、步骤,以及如何选择相应策略完成计划达成目標”等。

二、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优化策略建议

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在诸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环节。下面就如何通过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优化、调试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改善学业状态,步入良性轨道,谈几点策略建议。

(一)运用参与式教学策略,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

参与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真正有效参与,主动进行学习与认知活动,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意义学习。调查发现,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间远远低于优、中等生。教师要有效运用参与教学策略,实现学困生的教学参与。

1.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任务

一般而言,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难度越大,学困生参与度越低。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大多数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考虑到学困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布置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任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激发学困生自我发现、自我鼓励的学习欲望,避免因任务太难而产生负重感和畏难情绪,让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参与教学活动,拥有话语权和交流权,能够通过课堂表现实现自我价值。

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影响学习参与度的外部因素,包括课堂环境、班级制度、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一个课堂气氛热烈的班级往往能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往往能感染和带动相对消极的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学困生,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学困生愿意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困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运用激励机制策略,提高学困生内在的趋向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能力的发挥呈正相关,充分而有效的激励甚至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出80%~90%,产生强大的趋向目标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地实现目标。

1.实施赏识教育,催化进取心

高中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教师不能简单地用类似“你真棒”这样的激励语言,而要做到赏识行为有理有据,让学困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值得肯定。教师要确定适合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实施差异性教学和分层教学,使学困生在学案预习、课堂参与、布置作业和反馈评价等教学环节中体验到成功感。这会对学困生学习产生持续的激励作用。

2.进行归因训练,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给予成功体验,树立勤奋观念等方法强化学习动机。而归因训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即指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原因做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归因风格会深刻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努力程度。每次考試之后,教师都设计一些归因训练程序,启发学生做出恰当的归因,尽量将学习进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避免将学习失败归因为任务难度和机遇还有能力差等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

(三)掌握适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

通过本课题调查结果发现,学习不得法,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导致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应该是使他们掌握学习策略。

1.使用自我暗示肯定策略,克服焦虑感

个体是根据自己的直接认识和他人的评价来形成自我概念的。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人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特别是学困生学习的进步是有很大波动性的,为了巩固学困生已取得的学习成果,教师要持续不断地关注学困生的情况,即真诚关心学困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唤醒他们内在的力量——相信自己“我能行”,积极使用自我暗示肯定的策略,减轻自我压力,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念。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调整内部学习策略

成为独立的学习者的前提就是掌握调节自己学习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教师可结合某学科的知识教学,帮助学困生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能够将学习中的“执行性”落实到底。

其次,做好新课的课前自学。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把教材弄懂,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再次,要及时复习,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将新旧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分析,并有重点地记笔记,逐渐弄懂和学会新知识。

最后,进行学习自我评估和小结。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通过分析、类比、综合、概括,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深化领悟。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优化策略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钢琴技能学习心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