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2017-04-29 12:23崔丽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教学效果很差,教学方式落后,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瓶颈,必须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着力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课是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也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各高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无论是从宏观的大思政层面,还是从微观的具体课程层面,都设计了极具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

1 实践教学的必然选择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的客观结果,与理论教学如一体两翼,相互支撑。实践教学转向的形成,既符合思政课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合乎当前高校育人的形势需要。

1.1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新形势下提升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课程吸引力不足和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一方面,教科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化,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学习有一定重复,且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教学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缺乏兴趣爱好,大多以拿学分为主要目的,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关注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双方难以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导致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断走低。

1.2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回应。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掌握理论并不是终极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现实世界发生客观改变,否则理论再好也是无用之谈。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学习者必备的素质,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恰好就是提升学生这一能力的重要载体。思政课偏重理论,思辨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对于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束缚。而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把理论问题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提高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教师的授课大多仍然沿用原有一本课本、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剧了学生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厌学心理。“三进”工作,只能进教材、进课堂,而难以进学生头脑。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困难,一是实践资金缺乏,学生要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调研,进行社会实践就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但一般学校没有这项资金,各种经费相对短缺,问题就更为突出。二是教学资源短缺,社会实践资源有限,学生众多,不管是社区,企事业单位,还是专门的实践基地,如果常年不断地接待实践,其自身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三是教学组织困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位教师要面对几百甚至上千的学生,组织起来相当困难。

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实效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缺乏直观的实践指导。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抽象、牵强,脱离社会发展实际,说教式教育难以使其信服,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这些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信度大打折扣,也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要把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教育培养起来;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生动的实践性,如果能够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使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印证理论、诠释理论,会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类是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程。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道德、法律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文明状况透视”、“法律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知识,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的同时,通过专题调查、红色基地学习、新农村考察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楚地认识国家发展大局,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这种打破以往单纯理论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深化课堂教学,搭建他律和自律沟通的实践桥梁,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 结语

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历史必然,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把握历史步伐。要紧紧抓住思政课的政治任务和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以丰富的学科知识,生动的教学形式,创新的教学思维,科学的评价标准,多学科的融会贯通,灵活的师生互动,从而使得思政课程能够紧贴主题,加大影响力度,提高吸引力,深化教育效果,共同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但改革最需要高层次的设计与实施,同样需要改革的主体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改革必将把教师和学生潜在创新力激发出来,从而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落实到位,这是思政课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向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9):5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162.

作者简介:

崔丽(1982-),女,江苏扬州人,江西工程学院思政部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浅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