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017-04-29 12:23翁佳瑶曹崔宇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翁佳瑶 曹崔宇

摘 要:在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内许多大学都在践积极行通识教育课理念。与此同时,国际间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始热议经融类教学中的通识教育问题,传统大学财会教学中单一式的语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提高金融类专业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大学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本文拟就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科学生的特殊性,探讨在理工科大学的金融专业教学中建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复合型人才

1 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难抉择

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专业性,所以高等教育可以界定为“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的人才的社会活动”。“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专业是学科的基础,学科是某些相关专业的集合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是学科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群体所构成的,因此教师是学科的载体。一方面大学教师都是由不同学科培养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分属不同的学科门类,同一学科门类的教师构成某一个学科。一所大学的学科建设取决于相近专业的组合,而学科的优劣取决于其师资队伍的水平。

现在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这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的观点。个人之见,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思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关系问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更多是专业教育,而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的更多是通识教育的使命,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问题。

我们经常用“高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语言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这使得我们在这些类型的高等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普通性说明,在专业教育之外还应该有针对所有学生的一般教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教育或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通识教育是指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分辨各种价值。

通识教育就是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观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如斯宾塞所言的:“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意义的“通识教育”必然是一种启发心智、唤醒心灵的教育,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是大学实现其宗旨的核心。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不同,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专业教育主要通过分科教学来实施,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

2 通识教育的缺失——大学学科发展中的困境

大学发展之初的专业界限是非常模糊的,直到中世纪,大学才有文、法、神、医等分类(文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从此开创了大学专业教育之先河。随着自然科学在十七八世纪的崛起,专业教育逐渐主宰了大学校园,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大学教育专业化的趋势丝毫没有放慢脚步。在大学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的变革中,大学在专业设置上经常出现混乱的局面。

正如前面所说,高等教育是以专业为特征的,但过分强调专业教育会使教育失去它的本义,这必将引发教育目的之争。赫钦斯就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是人力。他进一步指出:没有充分的自由教育作为基础,专业教育就只能培养出一些没有教养的专家。这种推理虽然不能让人信服,更何况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但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是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正在排挤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已逐渐失去它应有的地位,普通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遗忘。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它并不是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其实高等教育起源的时候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品格塑造,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识教育的优点很多。其一,它的接触范围广,学科融合性强,更利于培養学生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同时它也更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塑造,所以通识教育更容易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其二,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更加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这一点往往是专业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拔门槛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而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不少学生接受了专业调剂,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盲目。进入高校后却发现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选择,或者不适合在这个专业中学习,但还得要硬着头皮学下去。而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

3 摆脱困境——通识与专业的再平衡

总之,现在教育当中单纯的专业化教育已经极大限制住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看似面向就业、接近市场的专业化教育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实际上它是阻碍了社会高级人才的培养。有人提出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并存,其实从很多层面上讲,通识教育绝对是优于高等教育的,但是基于中国的就业环境,完全的通识教育化并不现实,所以我们探讨将通识教育融于专业化教育,并逐渐地占据到主导地位,或者在通识化教育基础上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进行专业化教育。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进行了尝试,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高等教育日益发达、院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单科性的专门院校对教师与学生都是缺乏吸引力的。尽管不少大学的学科已涵盖11大门类中的七八个学科。当然,农业大学办综合大学不应求全求大,还是要有所侧重,突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不可以急于求成,“罗马不是一日建起来的”,好的学科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大学的综合化当分步推进:第一步是摘掉行业“帽子”,变单科性大学为多科性大学;第二步是强化已有的人文社会学科,大力发展理工等基础性学科,为向综合化过度夯实基础;第三步是形成自己在全国领先的学科群体,形成品牌学科效应,实现从多科性大学到综合性大学的过渡。

作者简介:

翁佳瑶(1996—),女,汉族,浙江台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与艺术分院,环境设计专业。

曹崔宇(1996—),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工学分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