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方法研究

2017-04-29 12:23黄辉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方法与技巧

摘 要:民族音樂学的田野考察工作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获得对异文化社会结构、亲属关系,民俗信仰等文化系统的一种认识过程。田野工作不但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共时性的研究,而且要以历时性的学术理念走向一种“历史的田野”,并在实践中要始终有一种问题意识存在。本文结合自身学习史料及亲身体会把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的几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梳理,对今后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方法与技巧

1 田野调查具体方法

1.1准备工作

田野考察是民族音乐学的立身之本,是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作为每一位民族音乐学研究者,都必须认真重视田野考察实践,不做扶手椅式的学者,不空谈理论,闭门造车。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与人类学专业一样必须以居住式、体验式的方式,通过至少半年或一年的实地调研,才能真正建立起与本地人的信任关系。通过这个过程才能达到研究身份的悄然变化,即由开始进入田野的陌生感,甚至是文化震惊到后来发展为和本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一种直接的情感交流。然而,目前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还有一些学者仍采取走马观花式、短平快的方式(有学者称为 “田野旅行”),缺乏长期居住体验式的田野实践经验,尤其缺乏与文化持有者进行长期生活、文化、习俗、情感等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缺乏建立起一种宏观认知性的田野考察知识体系,因此多呈现出一种微观性、碎片性的分析研究。对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工作的研究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随着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还存在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2 田野考察的技术性问题

田野现场首先要保证摄录影音的质量问题。因为田野点多是在开放性的嘈杂环境中,对于影像质量的拍摄要求也是一个很大挑战。同时高质量的影像文本有助于后期民族志文本的撰写,以及便于对乐谱文本的分析与描述。尤其针对大型的民俗仪式活动,在面对人员嘈杂,仪式表演者不固定的场景中,以及多场仪式并行发展的情况下,一定要有至少三台以上录像机进行远景(宏观)、中景(中观)、近景(微观)的拍摄。其中远景拍摄主要针对整个仪式活动的宏观场景的一个记录(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备一台专业遥控高清航拍飞行器),中观拍摄主要针对具体的仪式场景的跟拍过程,而微观拍摄则主要是指近景拍摄,比如详细记录某一个仪式细节。其次,仪式中影像的摄录工作一定要坚持跟拍、定点拍摄相互结合。尤其在记录民间仪式音乐活动中,还要有一台摄像机定点拍摄执仪者诵唱经文的内容,这将会为案头工作的记谱与填词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同时在录音方面,要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指向性话筒实录表演者歌唱的声音,因为仪式场景较为嘈杂,如果没有指向性话筒,这样的录音文本质量将会十分混杂,将会给案头分析以及剪辑制作音乐民族志电影带来诸多障碍。当然,为了影音文本后期制作剪辑的便利,这样也可以把指向性话筒的音频线直接接入录像机话筒。

1.3访谈技巧

首先,访谈的技巧主要分为正式的、聊天式的,前者需要结合田野考察提纲进行提问。其次,访谈具备的基本素质:关心对方、尊重对方,充分保证给被调查者必要的休息时间,理解与同情别人的观点,洗耳恭听,不发表意见。第三,考察团队(如场记、照相、摄像、录音、后勤等)人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分工协作。

1.4田野中注意事项

首先要签订协议。田野调查之前要与访谈人协商好,同意授权研究者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影像等)只作为学术研究之用,不能作为商业性的盈利为目的,同时要保护好访谈的隐私权。其次,为了回报被研究者辛苦的时间付出,还要支付数额不等的薪金作为劳动报酬作。第三,田野考察尤其要注意的是当地的民俗禁忌。尤其是民俗仪式的核心层次不允许女性参与,所以只有借助朋友来协助拍摄。

2 田野中如何选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对象作为田野点是首要的选择;其次,以自己熟悉的研究对象作为切入点进行田野作业,减少了更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便于第一时间熟悉田野点,更好地开展田野考察工作;第三,以学术盲点选点。学术盲点就是前人缺乏研究,或者研究得还不系统、全面、深入。以此为研究切入点,这样的学术研究才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第四,开展家门口的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也是十分必要可行的。所谓“家门口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指从国内的田野撤回城市,研究自己城市的音乐文化,就是当下民族音乐学界提倡的城市人类学(或城市民族音乐学)研究。针对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中流播的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展开具有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性质的田野考察工作。第五,田野就在你身边。时时刻刻关注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类型的音乐表演活动。通过手中的 ipaid、智能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作为田野利器把它记录下来,为我们之后的学术研究积累更多的影像资料。

3 田野后续工作

首先,田野考察结束之后,不要马上离开,要等表演者充分休息之后,结合他们的表演录像,针对问题进行逐个解决。同时还要架设一台录像机直接拍摄表演画面,让答疑者的解说与具体的表演场景做到音视频对位,这样会为以后的案头工作分析带来诸多便利。其次,长期盯住一个田野点才能不断捕捉研究对象变迁重构的一个过程。当下有很多学者一旦课题结项或完成学位论文,他们的田野点随之也就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他们缺乏重复观照与再研究的学术理念。因为在现代化、城镇化、流行文化影响下,我们的研究对象都在悄然地发生变迁与重构现象,因此,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跨越时空性质的田野考察,有助于观照音乐事项不断发展变迁重构的历时性过程。因此我们倡导田野考察的重复性研究,或称之为再研究。不但要在别人研究基础上开展研究,同时也要对自己过往的研究进行跨时空性质的自我观照,这样的研究才更具丰满、立体感。

结语

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是基于文化相对论观念的基础上,对一个具体的音乐文化事项进行长期体验式、居住式的文化观察与了解,通过不断学习“地方性知识”,借以达到对文化持有者的历史发展状况、社会运行模式、亲属制度、民俗信仰等等一种深度的解读与阐释。总之,作为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坚决杜绝扶手椅式的学术研究,不闭门造车,常到田野中看看,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学术灵感。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7

[2]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9

[3]杜亚雄、邸晓嫣.“采风”还是“田野工作”[J].黄钟,2005(1)

[4]吴霜.《实地调查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的基本应用》[J].艺术探索,2005(5)

作者简介:

黄辉(1991-),男,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方法与技巧
PS色彩调整的高级方法浅述
浅议巧学巧记高中英语知识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浅谈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
积极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
初中物理教学中“方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