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数字禁忌比较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2017-05-02 23:08邓琬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禁忌数字

邓琬莹

摘 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不自觉地和数字打交道,数字也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不同的数字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其中,一些数字渐渐被人们厌恶、畏惧,成为禁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数字禁忌。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就很有可能遭遇跨文化带来的误解和冲突。透过分析数字禁忌本身以及中西方数字禁忌的差异,我们能了解数字禁忌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并且可以发现它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和意义,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具有的复杂成因。同时,对比分析中西数字禁忌及其文化内涵,既有助于避免汉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又能让解释、传播中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更为顺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 禁忌 文化比较

数字本来是一种计算符号,用来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或顺序,表示事物性质、状态或动作发生的顺序或范围的大小等概念。数字的基本功能是計算。但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数字被赋予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内涵。因此,数字除了原先的功能和意义,还承载了许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并且让我们有效地接受了解人们对于数字的文化心理。

由于数字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人们对这些数字的情感也就产生了差异。其中,一些数字被人们偏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接触和使用它们,而另一些数字由于本身的文化内涵为人们畏惧和厌恶,则渐渐成为了禁忌。而数字禁忌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体现。我们需要在了解其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对这一文化现象加以分析,了解其中暗含的文化内涵。既为我们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文化差异做好各种准备,也为我们解释、传播中华文化中的数字禁忌文化做好铺垫。

一、中西文化中数字禁忌的具体表现

数字本身不分好坏,因此,数字禁忌这种文化现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数字禁忌由特定的表现手法表示人们的各种主观意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字禁忌也和其他各类禁忌一样,形成了自己固定的表现手法,流传开来,被人们广泛接受。中西方文化中,都有数字禁忌的体现,然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数字禁忌的具体表现和所联系的文化内涵各有不同。

(一)中西方数字禁忌中的“代表”

如果要选取中国和西方最典型的两个数字作为数字禁忌的案例来探讨的话,那一定是4和13。在东方国家尤其是现代中国,因为谐音的原因,4可谓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数字。在汉语发音中,4和“死”的发音非常接近,容易让人联想到死亡。因此,很多人不喜欢4,并且把它视为带来厄运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则很厌恶接触这个数字。在选车牌号码、电话号码时,4一定是最后才会考虑的选择;甚至,连带着4身边的数字都被带上一起联想出了不吉利的谐音。比如,14就是“要死”,54就是“我死”等。不仅在中国,日语和韩语中,4都和死在发音中相同。因此,也有这样的说法:在韩国,以前的旅馆是没有4层楼的,门牌号也没有4号,在军队中,也没有第4军、第4师、第4团,认为有这样数字编号的部队很可能在战场上“送死”;日本人也非常忌讳4,并且不喜欢由4组成的数字,特别是14、42、44等。

数字13在西方则非常不受欢迎。最常见的说法是,耶稣和自己的12门徒一起共进晚餐,但是被第13个人犹大以30银币出卖,害得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而西方人由于憎恶犹大,也就把“13”这一数字当做“不幸的象征”。这一说法流传较广,为人们熟知;另一种说法与斯堪的纳维亚的神话有关:在天堂举行的一次纪念阵亡英灵的宴会上,有十二个神就位,这时凶神洛基突然闯了进来,使得宴会人数成了13,由于洛基的阴谋,使最高的神奥丁的儿子——代表“善”的巴尔德尔中箭身亡。人们认为,这是“13”带来的灾难。由此,人们在生活中也非常忌讳13,比如,在一些住宅区,没有13的门牌号;电影院里,没有编号“13”的座位;在一些恐怖电影中,带有13标记的地点往往出现惊悚骇人的事件,比如电影《1408幻影凶间》中,一切恐怖离奇的事件都发生在酒店的1408号房间中,这也反映了人们对数字“13”的畏惧心理。

(二)同一禁忌数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内涵

同一个禁忌数字在不同的文化中是否仍旧拥有同样的文化内涵呢?答案是否定的。依旧以4和13这两个数字来看。西方一些民族对于“4”十分尊崇,认为4是公平公正以及力量的象征。丹齐克在《数科学语言》中对“四”写了一段精彩的祷文:“创造诸神和人类的神圣的数啊!大气层您赐神于我们!啊!圣洁的、圣洁的‘四啊!您孕育着永流不息的创造源!因为您起源于纯洁而深奥的‘一 , 渐次达到圣洁的‘四;然后生出圣洁的‘十,它为天下之母,无所不包,无所不属,首出命世,永不偏倚,永不倦怠,成为万物之锁钥!”在这一段中,除了4,我们还可以看到数字整体以及数字1、10在西方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甚至,在同样文化背景的中国,在一些语境中4也并不都是被忌讳的。数字4暗合东西南北方向之数,有方正稳定的含义,比如北京的“四合院”,东北的“四盘礼”;形容人处事有方也可用“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也可用“四通八达”。

数字13在中国的文化中,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积极的文化内涵。佛教中,13是大吉之数,佛教传入中国宗派有十三派,代表功德圆满,与佛教相关的古建筑多是十三层。周易八十一数理灵意中,13也是一个大吉大利之数。另外,儒家有经典《十三经》,明朝有皇帝陵墓“十三陵”等等。而在中国某些地区,如在吴语区,带有数字13的词汇“十三点”则是骂人时常用的市井俚语,形容人痴头怪脑、愚昧无知或指行为疯疯癫癫的女人。这一词语的用法来源和用法意义说法颇多颇杂,但可以确定的是,“十三点”是西方不吉利数字与上海本土低俗文化的产物。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虽然禁忌数字中某种说法和情感色彩流传较广,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区域,对其看法都不是单一并且一成不变的。同一个数字,在不同语境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文化内涵。

(三)其他中西禁忌数字

当然,流传较广的禁忌数字远远不止上述两个。比如,中国民间在谈到年龄时,忌言“73、84”,有“73、84,阎王不请自个去”这样的说法,老人们在这个年龄段时,由于忌讳,通常把自己的年龄少算或多算一岁。究其原因,则是因为73是被誉为“圣人”的孔子的享年,而84则是“亚圣”的享年。因此,人们认为,连圣人都很难活过这个年龄,一般人更不用提了,这两个年龄也就成了晚年的一大关口。在西方,5这个数字本身没有特别的含义,然而“星期五”却被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星期五是耶稣受难的日子,也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日子,且有“黑色星期五”这样的说法。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禁忌数字各有不同,追溯其成为“禁忌”的原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将它看做禁忌时的心理状态。当然,更需要关注的是,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语境中,同一数字的含义也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差异,以免造成教学过程中的误会,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影响。当然,如果要解决这一文化现象中出现的各种疑问,必须要深究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二、禁忌差异原因探析

即使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依据人类群体的生物特性和历史发展规律,各类文化现象也都能追溯到共通之处。想要找到差异出现的原因,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数字禁忌差异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来梳理。

(一)禁忌差异表层原因

从上述禁忌数字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音因素在这一文化现象中起到的作用,比如4和“死”;这样的谐音现象往往使人们产生联想,将数字本身和相似读音的字词相联系,久而久之,这一数字也就成了谐音字词的另一“代表”,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也开始增多。对于同一数字4,也有完全不同的联想,即将数字的表面含义与带有这一数目的其他事物相结合,比如方形图形的边数、东西南北方向的个数都对应了4这一数字,从而使4本身容易使人产生方正、全面这一意义的联想。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对某一数字的忌讳往往是从经验中“习得”的。这些数字出现在重要的历史场景之中,并且之后有一定的重复,则会让人们对数字本身产生忌惮的心理。比如,西方宗教文化中对于“13”和“5”的禁忌来源于经典记载和历史重现。宗教本身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这些引人注意的数字也就随之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和情感偏向。在东方,人们受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的影响更加深远,比如前文中提到的人们对“73”、“84”这两个年龄的忌讳。中西不同的宗教文化、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导致了禁忌数字的不同。

(二)禁忌差异深层原因

回归到数字本身来看,数早就先于人类的认知存在于自然界、宇宙之中,人类为了计算和记录的方便,发明了数字。数本身没有实体,却又无处不在,在人类的认知发展历史中,并且在人类认知发展的未来还会继续起到重要的作用。数本身带有神秘色彩,在具化为数字之后为人们学习了解,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是超出我们认知的存在。人们没有完全了解它的存在,它却又对我们的生活甚至存在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使得我们对数字有着崇敬、畏惧的心理。数字禁忌即是我们对于未知和不可控的事物的恐惧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中西文化中畏惧心理的对象有所不同,折射到数字上,自然有所差异。

其次,我们在长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对于数字的认知中,由于某些数字在一定场景中的重复出现,逐渐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并将之加以归类。而在之后与数字接触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保证事物的正常、顺利运转,往往会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自然会选择一些相对来说可能会更有助益、更符合自身文化中审美倾向的数字,并对另外一部分数字进行“规避”,这也是数字禁忌形成的重要原因。中西方禁忌数字产生差异,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对同一数字刻板印象和本身审美倾向的差异,进行的不同选择的具体表现。

三、结语

数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然而数字文化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和思维习惯。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数字禁忌的具体表现,探讨数字禁忌差异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便能够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一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体验不同文化,并且在全球化时代为跨文化的沟通交际做好铺垫,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摩擦。

对应到汉语国际教育当中,不同地区不同的数字文化、数字禁忌也是汉语教师们应该了解和储备的文化知识。在汉语教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这不仅会使得跨文化学习、交际陷入到不利的境地,更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教师客观地解释、介绍数字文化与数字禁忌,比较中西不同的相关文化内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则会为汉语教学带来助益。

参考文献

[1] 陈运香.塞尔的隐喻理论与汉英数字文化内涵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2] 段萍.东西方数字文化内涵比较[J].科教文汇,2006.

[3] 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4] 李健林.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看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差异[J].柳州师专学报,2002.

[5] 罗秀连.从数字文化看东西方跨文化交际[J].今日南国,2010.

[6] 陶芸.数字禁忌的文化内涵[J].江西社会科学,2013.

[7] 张建华,李英.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探析.当代教育论坛, 2006.

[8] 张丽平,郝素贞.论中西数字文化内涵之迥异[J].河北学刊,2010.

[9] 张雪莲.中西数字禁忌差异及其文化溯源[J].铜陵学院学报,2010.

[10] 周玲.从数字解析中英文化[J].武夷学院学报,2008.

猜你喜欢
禁忌数字
数字
答数字
殃怪与禳解:壮族麽经所见禁忌文化研究
从俄罗斯人的禁忌看中俄文化差异
数字看G20
浅论新闻策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哈尼族图腾文化意涵与当代启示
成双成对
由禁忌语探索中西文化异同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