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7-05-02 13:54丁煜濛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二语习得教学策略

丁煜濛

摘要:英语教学中听力部分是最易被忽视和操练最少的一块,更是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新课程标准对各阶段听力教学的词汇量有清晰的要求,针对于此,听力教材的词汇量也有明显增加。听力与阅读都是比较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也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方法。听力水平较难得到提高一直是困扰英语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听力过程及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在听力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克服听力障碍从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教学策略;二语习得

英语学习包括五大基本方面“听、说、读、写、译”,其中“听”在英语学习中所处的位置至关重要。英语中的“听”是学生获得语言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克拉申指出在语言习得中,“听力理解”是最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听力训练,有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就听力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解决办法。

一、听力教学的常见问题

英语听力教学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巨大差异。部分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停留在传统的教法上,限制了学生们英语听力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会读不会说、听不懂,这也是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問题。学生在听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听力练习的方法不正确。学生的听力练习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的英语听力训练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有的学校没有开设英语听力课,更没有配备语音教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

2、应试教育导致听力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在应试教育下下,有的学校只单纯地重视分数,致使听力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缺乏系统的研究。教师只是频于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听力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与中考一致的对话和短文听音的形式,而忽略了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训练的原则,使听力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听力材料的语速较快时,声音转瞬即逝,学生无法进行反复的听音和思考。因此,心理状素质较差的学生在遇到声音不清晰、背景噪音较大时,容易受到干扰,经常出现焦虑的情绪。有时,他们把听力材料的难度想象地过大,在心理上排斥听力内容,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正确理解。

4、文化背景知识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对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知识缺乏了解,也会对听力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和影响。缺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民族习惯和生活习俗,增加他们的知识广度,拓宽知识深度,特别是要注重中西文化差异。

二、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头脑中已知的知识和所掌握的语言技能把输入的语言信息理解转化的过程。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对于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和检查漏听的信息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学生都存在语音基础薄弱、词汇储备不足、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语言判断有着非常严重影响。

1、语音规律掌握不好,语音的辨别能力差。语音是听力的最基本要素。准确的发音是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所听到的单词、句子发音与自己的发音一致时,大脑才会作出正确的判断、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语音是否正确。一些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则,对一些同音异义词很难辨别,这进一步加大了听力的障碍。有些学生的发音不标准,与听音材料中的语音差距甚大。在听力练习中,不标准的语音对听力产生一定的误导,有时即使听到熟悉的词,也会作出错误判断,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而对弱读、重读、连读等语音变化的规律掌握不好,也影响了对语音材料的整体理解。对不同个体的不同说话方式,一些学生也无法进行分辨,因此,一些陌生的语音和语调导致了学生对全篇听力材料理解的障碍。

2、词汇储备不足、固定用法掌握不牢。听力能力对学生词汇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Robert Lado 认为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对于所需词汇的要求不同。口语和写作中,学生可以使用已经掌握的词汇来代替不熟悉的词汇;但在听力练习中,学生却无法进行词汇的选择和替换。

3、听力的主要内容把握不住。学生在听力练习过程中,很难把每个词都听懂。只要他们能听懂材料的主要内容,就能理解全文。但是,一些学生不能在听音时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只是根据听力材料中的零星词汇就进行片面理解,不能针对对各个环节把上下文连接起来,因而容易对材料进行错误的理解,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听力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听力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1)听力基础训练薄弱。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一味强调细节,却忽视了英语语言本身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没有注重听力的基础性训练,他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听力技巧训练、只强调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以及心态的调节等,而有些学生在听音过程中,由于读音不准,其固化的语音影响他们听力成绩的提高。(2)听力材料范围较窄。很多教师对于听力材料的选择通常是利用现成的听力套卷或练习题,多以对话形式为主,这使得听力练习选择的范围较窄,学生的听力训练的内容比较枯燥。(3)听力材料选择的局限性。做听音训练的方法单一机械,乏味,缺乏互动,存在局限性,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失去了自己捕捉词汇和探索语段的乐趣。听力教学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本节课预设的目标设计分层活动,以达到帮助学生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而有的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听力训练的层次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4)汉语式思维对听力影响。英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表达不同的文化模式、准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学生学习英语的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汉语环境中,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语言讯号时,必然会用母语思维一一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再去思考理解,而不是自然地对英语语言讯号去理解执行,这样的思维定势,大大降低了听的效果,影响听的速度。(5)重要细节把握不牢。听力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对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把握,还要求学生能听懂篇章中的重要细节。对那些影响整体理解的重要细节更要弄清楚。一些学生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借助语境进行判断和推测意义的能力较差,重要细节也把握不牢,结果对一些与细节相关的选择题无从下手。

2、解决听力教学常见问题的方法及对策。(1)听力的基础训练薄弱的方法及对策。听力技能的提高首先要对输入的信息有正确的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信息输入和準确朗读在听力训练中的重要性。说和听是紧密相关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听力的基本功抓起,在每个音素、音节、单词、词组和句子及语调的上要力求准确。教师还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连读、弱读、重音及意群划分等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听音识别的准确性。良好的语音知识是进行听力理解的基础,要让学生多进行语音、语调、重音等语音知识的练习,消除语音障碍,并且还要注意英语中的特殊发音现象和规律,培养英语语感,避免母语的干扰产生的负迁移,有效地提高听力效果。(2)听力材料范围较窄的方法及对策。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听力材料的收集,积累各个类型的听力材料,并分门别类,选择代表性强或重点突出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直到他们能够听懂。选择听力材料应突出以下原则:①听力材料的目标清晰,与课程的教学目的一致,能够对整节课的目标起到推进作用,达到巩固和辅助教学的目的。②听力材料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从短句到长句,从长句到短文,再从短文到长文的训练,最好选择对话多、语言形式规范和具有较强的交际性的听力材料;③听力材料应该与教材内容相符,并涵盖各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教师要能够利用核心词汇和句型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3)听力材料选择局限性的方法及策略:①在进行听力训练前,教师在准备阶段应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词汇的固定搭配,并对关键词加以解释,而且要强调听音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方式也要不断变化。例如,精听和泛听相结合;介绍背景知识与听录音相结合;听和说相结合等等。②学生在每个听力训练阶段,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基础不同,任课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尽量把简单的问题会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并及时给予肯定,以建立学生的信心,引起其进一步的学习兴趣;把较难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听力技巧的问题交给优秀的学生,使他们能够从较快的语速中捕捉到关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听音训练以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对典型性错误进行及时纠正。③在对学生的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听材料,归纳出核心词汇和句式,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4)汉语式思维对听力的影响解决方法及策略:①要改变听力的思维方式,讲究技巧,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的差异,以汉语与以英语思维方式区别有着很大区别。因此,掌握中西国家的文化差异,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文化差异来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因素,能提高记忆的效果。②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他们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及句子,并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学生用己掌握的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理解,帮助他们把握语篇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5)重要细节把握不牢的解决方法及策略:①注重听与说的结合。英语中的听与说是一个整体。教师在课堂上多说英语,逐渐增加英语的词汇量,并且要鼓励学生张嘴说英语,不能害怕犯错误。要在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纠正不准确的发音,营造良好的的听力练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的听说能力不断提高。②注重听与读的结合。对听力材料进行边听边读有利于学生增强他们的语感,对于一些熟悉的词句能做到音、形、意的统一,尽量减少听力理解的误差。学生可以利用每天半小时的时间边听边读。开始时,学生可以看着文字材料进行跟读,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进行跟读,最后达到与录音同步朗读。另外学生还要增加阅读量,阅读的英语书籍越多,词汇的重复率就越高,英语的语感也会随之逐渐增强。在进行听力理解时,可以凭着较强的语感免去把英语单词转换成汉语单词进行理解的过程,用英语思维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同时,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还有助于英语思维的加快,使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能跟上正常的文本速度。不同的阅读内容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美文化,加强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③注重听与写的结合。听写练习是英语听力练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听写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调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在听写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起步阶段听写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型,然后再听写材料的部分内容,最后听写全文。当一个学生能听写下来他所听到大部分内容时,他对材料的理解已不成问题。

四、结语

听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之本。在培养学生听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让学生了解掌握英语国家的民族风俗、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等。总之,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诸因素有关。因此,教师要重视听力教学,注重教法的指引,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利华. 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探讨[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06): 29-31.

[2] 李晓董.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74.

[3] 骆志芬. 初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04):39-41.

[4] 朱国祥. 英语听力教学中词汇处理的策略探究[J]. 英语学习,2015(12):41-45

[5] 李东蔚. 课堂听力与应试听力教学探究[J].教育探究,2015(04)67-71.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教学二语习得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析陕西省高考英语听力改革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移动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