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中的项目管理

2017-05-02 02:46胡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规章术语法规

胡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中的项目管理

胡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翻译项目管理是一种思维和工作方式,需要一套合理的管理步骤,确保翻译工作的标准化。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不仅需要译员具备专业素质、丰富的翻译经验,也需要渗透项目管理的思维,在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分别实施不同的工作任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翻译质量。

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项目管理

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的‘临时性’是指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1]3。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是一项临时性的工作,比如,《河北省政府规章翻译审定办法》中规定,译审专家接到翻译任务后要在15日内完成,江苏省《关于开展政府重要规范性文件英文正式译本翻译审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30天内要将译文和原文报送备案。各个地方旧的法规规章不断更新,新的文件又不断出台,其翻译工作是持续性的,持续性工作通常是“遵循组织已有流程的重复性过程”[1]3。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完全具备项目的特性:“目的性,即提交翻译成果;独特性,翻译是一项再创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复制;一次性,每一次翻译任务有着明确的时间起点和终点;制约性,翻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尤其是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方面的限制。”[2]60因此,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一、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亟需项目化管理

在学术界,对法律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的探讨已经较为深入,邱贵溪等学者对法律翻译的原则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补充,但学者们所探讨的普遍原则大多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如准确性、精确性、一致性、同一性、简明性、专业性、规范性等[3-7]。这些讨论和论争虽然丰富了法律翻译的学术研究成果,“却无助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衡量翻译质量的基本依据”[8]63。由于缺乏具体的、可见的、可衡量的标准,在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团队化协作的过程中,每个翻译人员在操作上没有参照的标准,术语、专业词汇的翻译并不能完全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造成翻译实践和翻译原则之间存在着偏差和错位。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好的翻译是控制出来的。”[9]54而当下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还是以译员为中心,摆脱不了“好的译者出好的翻译”这样的思维,因此,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重在译员组成的构建,对翻译项目管理的流程不够重视。而且,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团队人员的来源较为丰富,比如,江苏省政府法制办组建的翻译团队中有有关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高校外语院系教授和专业翻译机构负责人,河北省规定可以从高等院校、外事翻译事务所和省外语人才库中选聘。团队成员的丰富性对翻译过程中的沟通、管理等都提出了挑战。

当前,出于费用、成本等因素考虑,“在各地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工作中,译审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参差不均”[10]228。对于法规规章翻译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的一些地方来说,政府部门所要求的翻译工作量相对较少,工作任务并不繁重,对翻译任务的管理也不存在复杂性问题。但对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而言,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文件频繁,翻译的业务量大,出现了如何有效管理的问题。“手工作坊式的传统翻译服务,强调以个人经验、能力和信誉来保证质量,遇到大批量的工作时,往往采取简单的人海战术,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与管理,以及缺失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很难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8]5因此,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很有必要借鉴项目管理的模式。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项目管理过程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将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过程分为五大项目管理过程组,分别为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1]49。翻译项目可以套用这个过程组,但和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翻译公司、语言服务企业不同,目前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面向的客户是政府部门,对象单一,内容相对固定,囿于成本因素的限制,法规规章的翻译有其稳定性,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突发性问题相对较少,在项目管理要素上也并不完全包含九大要素,即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范围和集成管理。国内的翻译公司通常将笔译项目管理过程分为译前、译中和译后[8]87,这种三分法不完全遵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的五个环节,而是体现出部分环节之间的交叉融合,我们认为,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项目管理也可以借鉴这种三阶段的划分,并且可以进一步优化(见表1)。

(一)译前

1.团队组建

20世纪,一些西方法律翻译理论认为,法律翻译者也应当是规范性文本的“制作者”,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法律系教授苏珊·沙尔切维奇认为,法律翻译者的身份朝着具有广泛决定力的“共同起草人”转变[11]236。然而,这种提法对于国内法律翻译实践而言有一定的理想化,地方人大和政府相关部门拥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权,制定的过程并不一定有译者共同参与,翻译者不过是传统翻译论中一个信息的传递者,这个信息传递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

表1 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项目管理三阶段与项目管理五阶段关系对比

组建一个翻译项目团队,首先应确定项目经理的人选。“项目经理是整个团队的总指挥和协调者,需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协调、组织和控制相关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翻译任务。”[8]48项目经理需要制定实施的步骤、计划和时间表,体现出“全局规划、全程风险控制”[12]19的专业素质。在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中,“有的地方没有确立严格的校审环节,校审过程缺乏专家参与,无法从专业层面对译文把关”[10]228。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项目经理需要具有全局视野、法律专业知识、丰富的翻译经验以及协调和沟通能力。一个团队基本包括译员、编辑、审校等,目标清晰,分工明确,对于翻译工作量不大、人员配置不充分的地方,相关职责的承担也会有重合之处。除此之外,必要时还需要获得来自立法相关机构的专业支持,需要法规规章制定者作出解释,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术语分析

术语分析包括术语提取和术语翻译。进行术语分析的目的是要大致确定接收的翻译文本中出现的术语数目,从起始阶段掌控术语翻译的统一性。为地方政府提供翻译服务,术语翻译的决定权掌握在译者的手中,必要时可以和制定者商讨其具体的内涵,但仍需要译者自行确定术语在目的语文本中的处理方式。多人协作的团队翻译项目,有必要在一开始就进行文本术语的提取,并给出参考译文,制作成词汇表在翻译团队内部共享,防止翻译过程中译员各自为战,产生多样的翻译文本,以确保翻译过程中术语的统一和规范。术语的提取和翻译工作,可以由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完成,也可以由团队中有专业背景的译员共同协商来完成。

3.时间规划和质量规划

一般来说,法规规章条款英文版的发布也要考虑时效性,政府法制办都会对翻译任务设置时间上的限制,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需要根据翻译的内容、任务量,制定各阶段的时间表,需要细化到每个阶段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可以分为中间交稿时间、中间抽样校审时间、终稿提交时间和最终校审时间等。

质量规划主要是针对语言质量的检验,比如,限期30个工作日的翻译项目,有必要每5个工作日或每10个工作日进行一次抽样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术语、风格的一致性等,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反馈和采取应对措施,对总体质量保持动态监控。

(二)译中

1.项目派发

翻译项目的内容按照既定的安排派发下去,不仅涉及稿件内容和数量的分配,同时也需要配发翻译的标准和要求,配发提交中途稿和最终稿、抽样调查审校等阶段的时间表,以及术语词汇表等,步骤清晰,时间节点和各项要求明确,让每个译员都了然于心,完全按照计划行事。

2.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项目经理要按照规定的进度和时间表,检查团队成员的完成情况,及时与成员沟通,了解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审校。”[8]104项目经理或审校专家通过抽样审校、最终审校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审校工作的严谨、规范,保证术语翻译的一致性。有的成员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坚持工作,导致中途更换翻译成员,部分文件的翻译甚至需要多次审校,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规范性。

(三)译后

1.项目提交

项目提交要保证文本的完整性。地方政府一般要求同时提交原文和译文,以防漏交或错交,并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按时提交。

2.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包括两方面:项目管理和语言资产管理。在翻译项目的管理上还存在哪些漏洞,整个翻译项目的流程安排、时间节点、审校的方式是否合理,译前的判断、计划是否科学,还有哪些部分应该改进,团队人员在配合和沟通上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仔细梳理。进行项目总结的目的是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方式。

“语言资产主要分为两大类:术语和翻译记忆。”[9]118进行语言资产管理是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提供便利,减少重复性的劳动。一方面,术语的翻译需要及时总结、归类、存储和共享,形成术语库,确保在之后的翻译工作中和之前的翻译保持一致,以防术语被误用;另一方面,翻译记忆可以提高语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用已有的源文和译文,通过将文本句段存储为翻译单元,可以建立起一个或多个翻译记忆库,通过搜索相同或相似的翻译句段,给出译文,翻译人员无需在重复内容上花费精力。”[9]120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文本内容也具有重复性,比如,在结构上,法规规章一般由目的条文、条款正文以及施行日期三个主体部分构成,条款正文中也有很多并列结构的内容出现,对这些重复出现的结构的翻译进行梳理和总结,就是在为将来的翻译提供样本,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在手工作坊式的翻译模式下,语言资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工整理的方式,形成不同的文档,归类,保存,共享,人工总结起来耗时费力。而在网络时代,可以利用一些翻译项目管理软件,实现自动提取和储存,形成电子数据库,对语言资产进行管理,方便译者查找和利用。

三、使用先进的翻译项目管理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翻译项目管理的方式也与时俱进,走向科技化和信息化,使用翻译管理系统可以减少甚至完全消除手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不同于营利的公司和企业,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由政府部门统筹管理。我国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起步不统一,有的地方较早,有的地方刚刚开始,进展程度也不统一,在一些发达地区,这项工作日臻成熟和完善,比如,“上海市开展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翻译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3]43,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管理和工作方式。而在不少落后地区,翻译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能否引进先进的翻译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对实际成本和效益的考虑。对于翻译需求量大、对外交流密切的地区来说,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支持,配备一套成熟、高效的翻译项目管理系统不失为一项切实有益的投入;对于翻译需求量相对较小、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高的地区而言,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翻译恐怕还是能够暂时满足当地的需求。

目前,一些常见的商用翻译管理系统包括Across Language Server,AIT Projetex,Alchemy Language Exchange,Beetext Flow,GlobalLink GMS,Kilgray MemoQ,Language Networks Espresso,LingoTek Language Search Engine,Lionbridge Workspace,MultiTrans Prism,Plunet Business Manager,Project-Open等[12]191。一些较大的语言服务公司甚至自主研发内部的翻译项目管理系统,比如,文思海辉的GlobalTrak,传神的TPM,思奇有道的TSMIS等。这些翻译管理系统中有不少也自带了术语提取和管理的功能,比如,SDL MultiTerm Exract,Acrolinx IQ Terminology Manager,Across crossTerm,AnyLexic,BeeText Term,Heartsome Dictinary Editor,LogiTerm等[9]197。术语翻译和管理是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的核心任务,也是保证译名统一化和规范化的重点工作。使用术语提取和管理,能够实现翻译过程中对术语翻译的检查,从而确保术语翻译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四、结语

项目管理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标准化的工作方式,需要借助一套合理的项目管理步骤。在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不管是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翻译模式,还是采用先进的翻译项目管理系统,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都需要渗透项目管理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在时间紧迫、翻译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要保证效率与质量,除了对翻译人员的个人素质高标准、严要求之外,更要强调项目流程的优化和团队协调,并以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按照既定的流程完成,从而切实提高翻译的质量。

[1]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杜云辉.科技翻译的项目管理[J].中国科技翻译,2004(1):60-62.

[3]邱贵溪.论法律文体翻译的若干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0(2):14-16.

[4]杜金榜,张福,袁亮.中国法律法规英译的问题和解决[J].中国翻译,2004(3):72-76.

[5]李克兴,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

[6]张法连.法律文体翻译基本原则探究[J].中国翻译,2009(5):72-76.

[7]董晓波.我国立法文本规范化英译若干问题探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3):84-90.

[8]吕乐,闫栗丽.翻译项目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9]王华伟,王华树.翻译项目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10]李晋,董晓波.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规范化和应对措施:基于江苏省法规规章翻译实践的研究[J].东南学术,2015(5):225-233.

[11]屈文生.从词典出发:法律术语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翻译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2]崔启亮,罗慧芳.翻译项目管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13]陈小雁.地方法规英译的语言规范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4):43-46.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2.017

2016-11-01

胡波(1983— ),男,讲师。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SJD740040)

H315.9

A

1673-0887(2017)02-0070-04

猜你喜欢
规章术语法规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参与及控制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统一招投标法规——谈法律与规章的修改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