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寒冬”扭亏的秘密

2017-05-03 05:57侯小鹏
中国石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寒冬单井西北

□ 李 娜 侯小鹏

西北油田“寒冬”扭亏的秘密

□ 李 娜 侯小鹏

西北油田像胡杨树一样,经历严寒考验和磨难,不断自我修复,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初春,新疆南疆盆地依旧春寒料峭,西北油田前线指挥所院子的衰草里,逐渐探头的小草,让在寒冷中的人们还是感受到来自春天的希望。

通向油田腹地的沙漠公路两旁,几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的粗壮树干,为了抗击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酷寒,树皮自内而外一层层死去,龟裂,然后厚实地包裹在树身上,像棉被一样,温暖它来年再次萌发新的枝叶,这就是沙漠里的神树——胡杨。干旱、酷寒、酷热都无法阻拦它们对新生的渴望。

面对低油价,西北油田也像胡杨树一样,经历“严寒”考验和磨难,不断自我修复,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今年初在油田板块率先实现盈利。

“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强化价值引领,突出降本减亏,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也为我们在中国石化上游板块率先扭亏为盈打下了基础。”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胡广杰说。

体制瘦身,企业轻装上阵

随着覆盖红绸轻轻滑落,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采油一区的牌子展露在大家的眼前,作为分公司首个采油厂,采油一厂采油区改革的一举一动时刻受到关注。该厂四个采油队,两个油气处理站、一个检测站、油田开发研究所、井下项目部相继完成改革,新组建的3个采油管理区,一个油气处理部,开发研究所等先后挂牌运作,这也是西北油田体制瘦身的一个缩影。

西北油田采油一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优势多产天然气,进一步提升了油气田管理水平。范明 摄

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一区作为人员精减和调配最大的一个采油队,是在原二队、三队基础上整合而成。改革前,行政班人数达到80余人,改革后,行政班人数减少到原来的1/2。

2015年西北油田在前期构建的“专注管理、业务外包”的油公司管理模式基础上,全力推进和完善油公司升级,顺利完成16个机关部门、两个科研单位和16个专业化队伍的调整改革,组建了4个专业管理部门和4个采油气厂及11个采油气管理区。这标志着西北油田新型油公司机关、科研单位、专业化队伍、采油气厂四大板块体制机构调整组建到位,率先成为在中国石化油田板块完成油公司体制机制转型的企业。

翻开井位图,采油一区经理刘耀宇圈点了自己的管理范围。光区块就增加了5个,油井增加了146口,整个采油区油井总数达到377口,单井流程增加了8个。管理面积增大,遇到问题也增多了,但本该忙碌的一区经理刘耀宇反而清闲起来,他用更多的时间去搞油井管理了。

2月25日刚刚上班,采油管理一区就召开单井分析会,梳理单井数据,为油井生产精确把脉。

上次的单井分析会已经开了一周了。刘耀宇说,分析会周期短了,因为他把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油井管理现场。

体制转型后,该公司供电管理中心在深化改革进程中,1000余平方公里电网内的18座供配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在供配电站增加3倍,供电量增长3.3倍,电力线路增长2.4倍(达到4000余公里)的情况下,实现了用工总量零增长。

该公司专业化单位以“业务调整、资源整合、机构优化、精干高效”为原则推进转型,精简科级单位7个,优化人员150余人,占总人数的30%,压减人工成本近3000万元,提升了队伍保障能力和创效能力。

近年来,西北油田通过体制转型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以4000余人的用工总量,运转一个年产900万吨油当量、矿区面积达11.67万平方公里的大油气田。

“给机制瘦身,让企业减负,这样企业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对4个采油气厂统一了厂机关、科研所室的职能和配置,厂层面减少了6个科级单位,管理区层面减少了48个室中心, 优化人员206人,占采油气厂总人数的20%,压减人工成本4000余万元。”人力资源处处长张春冬这样说道。

效益经营,聚焦精细开发

西北油田从2006年的472万吨到2014年的736万吨,年增速30万吨以上。“十二五”期间,用中国石化1/200的员工贡献了1/10的利润,人均产量达到1150吨,人均利润265万元。这些成绩足以让西北油田的每一个职工自豪。然而在低油价的冲击下,油田2016年骤然变为亏损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成为西北石油人必须直面的客观现实。

“优化关停无效井95口,降低液量2753吨/天,关停高运行成本的低效掺稀及偏远倒液单井流程5套,减少电费1227万元。”在采油一厂的早会上,生产运行科长何小龙每天都要通报油井运行状态。

油井生不生产,效益说了算。该公司四个采油气厂在2016年框架预算的基础上,分30、35、40、 50美元/桶四个价格进行评价,为开关井设立效益标准,对产品、产量、产液、成本、效益展开全要素结构调整,引导预算向成本低、效益好的油井投放。

“通过产量到单井、成本到单井、效益到单井,计算出单井效益,实行单井效益高低排队,得出最佳经济产量规模。同时综合考虑关井与复产成本、系统运行、油品销售等因素,计算出产运销最优规模运行产量,在低油价下尽可能减少亏损,降低企业盈利门槛。”生产运行管理部部长袁斌说。

低油价期间西北油田关停低效无效井303口,日减少低效产液4100吨;关停计转站7座、单井流程39个,其操作费用从2014年的24.24亿元下降到18.28亿元,盈亏平衡点也从42.67美元下降到37.26美元。

除此之外,西北油田在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做实做细,最大限度发掘每一滴原油和每一立方米天然气的价值。

“眼下,塔河重油吨油价格是2258元,而轻质油吨油价格达2612元。根据这一市场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部分区块的产品结构。”采油三厂副总工程师周全说。

该厂将跃进西区、S105片区等部分边缘区块,以及顺北1-1H井等油井的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脱水、脱硫等措施,由重油向轻质油转化,直接销往雅克拉销售末站,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益。

油价是成本上升的天花板,降成本是应对低油价最现实的手段。西北油田通过下硬任务、定硬措施、花硬功夫、搞硬考核,真正把成本降下来,从而扩展效益空间。

通过经营转型和聚焦提质增效升级,西北油田资源结构调整和油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此举增加天然气日产能力60万立方米、轻质油日产能力1600吨,减少低效负效液量81万吨,降低稠油产量57万吨,实现增效2.29亿元,压减费用1.34亿元。建产开发成本降低4美元,措施、注气成本实现了50美元/桶条件下的经济效益,盈亏油价从56美元/桶降低至50美元/桶。

2017年初,油价持续回暖,西北油田围绕“原油可持续、天然气快增长、改革破困局、创新谋发展”的战略,持续推进精细效益开发。1月份公司原油日产水平由去年四季度的16000吨/天提升到16300吨/天,天然气生产能力稳定在500万立方米/天,实现生产稳中有升、经营扭亏为盈,盈利达到1.01亿元。

资源为王,高效勘探完美接力

2016年底,塔河油田托鹰1井喜遇轻质油层,日产轻质原油80立方米,这是西北油田“塔河之下找塔河”取得的又一新突破。

面对低油价带来的经营寒冬,只有集中优势资源,转变勘探思路,勘探上更加注重商业发现,开发上更加注重增加经济可采储量,才是唯一的出路。

2016年8月,西北油田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获重大商业发现,该地区估算资源量达17亿吨(约合124亿桶),其中石油12亿吨、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

采油三厂积极转变观念,向天然气要效益,多措并举扩大天然气和液化气生产,不断拓宽利润空间。魏杨峰 罗汉彬摄影报道

顺北油田的发现,无疑为2016产量下降的国内石油产业注入了强心剂,西北油田也实现了“塔河之外找塔河”的战略构想。

2016年顺托1井实现新地区天然气重大突破,进一步证实塔中北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具有整体含气的特征,勾勒出顺托大型气田的轮廓。顺托-顺南地区已实施探评井10口,8口井获工业气流,证明顺托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整体含气,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条件。

“做好资源结构调整,要努力扩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的战果,增加优质经济可采储量,取得更多更好的勘探成果,我们有信心为集团公司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提质增效升级做出新贡献。”西北石油局党委书记刘宝增说。

同时,西北油田持续推进高效勘探,暂缓了高成本、工程难度大的顺南地区勘探,降低投资风险性;运用物探、地质、地面、工程一体化思维考虑井位部署工作,提高探井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

继2015年胡杨1井在桑塔木三维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试获工业油气流后,2016年3月25日,勘探井胡杨2井完井射孔测试又喜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标志着该油田在超深层碎屑岩隐蔽性圈闭油气藏勘探评价领域获得重要突破,再次验证了该技术具有准确率高、成本低和见效快的特点。

“胡杨2井获突破进一步验证了新技术体系的有效性,落实储量达到1000万吨,为我们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更大空间,为碎屑岩产量重上200万吨提供了新阵地。”胡广杰说。

(作者单位:西北油田)

猜你喜欢
寒冬单井西北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采油“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的构建与实施
黔西北行吟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西北望
特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技术经济界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