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策略谈

2017-05-04 10:27梁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构思散文教学策略

梁辰

[摘 要]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散文在教材中的比例逐步加大。教学散文,教师可以从结构、语言、主旨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特点,引导学生体悟散文的精妙构思;要把握语言,让学生感知散文的语言特质;要聚焦文本的核心,引导学生解读散文的深刻哲思,从而促进散文教学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散文教学;策略;构思;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73-01

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文本在教材中的比例逐步加大。一些构思精妙、语言真挚的抒情、哲理散文,更成为学生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从结构、语言、主旨三个维度出发,有效突破散文教學的瓶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以《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教学散文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紧扣特点,体悟散文的精妙构思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因此,在初读散文之后,教师要紧扣这一特点,引领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进行体悟与解构,促进学生对散文的整体性把握。如,在初次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株柳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在细致阅读中,学生提炼出课文的核心词语“神奇”。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对柳树生长的环境、与众不同的外形、艰难曲折的生长经历等分别进行概括,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指向与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出这篇散文的“神聚”——柳树的神奇,同时完成了对课文整体内容和精妙结构的体悟,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促进学生对散文写作规律的初步认识。

二、把握语言,感知散文的语言特质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散文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对文本语言的感知、悦纳与体悟,为学生言语生命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教学第七自然段中“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多少次……又重新抽出了新的枝条”这一语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段话所表达的思想之后,将注意力聚焦在作者是如何“展现柳树通过自己顽强精神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的”。学生深入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感知、领悟,逐步发现:作者在语言表达中关注了前后语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鲜明的认知对比。此时,教师引领学生紧扣“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与“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这样的对应类比语言进行感悟,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当学生获得体验之后,教师再引领他们进行拓展想象:“读到这样的语句,我们能想象到在高原风雪下、在雷轰电击下,这株柳树曾经遭受了怎样的打击吗?用自己的语言将想象的情境描述出来。”

案例中,教师紧扣散文的语言,引领学生经历了内容体悟、表达效果的甄别,深入地感知了散文语言的特点,促进了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发展。

三、聚焦核心,解读散文的深刻哲思

散文的结尾,一般直扣中心进行提炼与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教师可以充分开掘这一资源,为解决学生习作的困惑展开教学。如,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最后语段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关联词入手,圈画出“没有……也没有……而是……终于……”的句式,体悟作者对这株柳树的高度赞美。随后,教师紧扣“九十九条”与“一线希望”之间的巨大落差,引领学生进行批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到写作上,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作者如此总结,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学生纷纷从最后总结式的话语中,逐步向整篇文本逆向探究,将“没有抱怨”与其成长过程中顽强精神相对应,将“没有畏怯生存之艰难与危险”与“不可思议的奇迹”联系。这样,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的总结性语言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根据文本内容做出的对应性总结。最后,教师还为学生拓展了已经学习过的《爱之链》《牛郎织女》等课文,让学生想想如果要为这些课文补一个总结式的结尾,应该如何写。这样,就将学习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针对作者精彩的结尾,既让学生在深入体悟中升华了这株柳树的认识,又为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散文有着自身独特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规律。教学时,教师要从其内在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不断感知、体悟、练笔,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构思散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