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打开句子教学的另一扇窗

2017-05-04 06:36王亚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亚梅

[摘 要]在句子教学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可以指导学生从修辞比较中感知句子的意境;从句式比较中把握句子的核心;从标点比较中揣摩句子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句子教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44-01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具有明显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一直以来,在句子教学方面,教师大都采取读读就算完事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子,如果仍然采取这种方法,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比较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如果能够运用到句子教学中,对于一些特殊句子,学生就会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把比较的方法运用到句子教学中呢?

一、从修辞比较中感知句子的意境

作为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句子优美,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课文增色不少。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句子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明白修辞运用的好处,还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句子所要表达的意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一课时,在关于迎客松的描写上,作者主要采取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原句是这样描写的:“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在教学时,教师采取了比较的教学方法,把原句改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经过比较以后,学生就会发现,原句中“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的姿态,而改后的句子使得学生对于迎客松的样子一无所知,原句更有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较长,并且运用了修辞手法。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修辞运用的好处,教师主要采取了比较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句子教学就会显得更轻松,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从句式比较中把握句子的核心

在语文教材中,不同的句式表示的核心价值也不相同。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式的比较入手,帮助学生把握句子核心,明白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如此一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就不再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真正走向了深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孙中山破陋习》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孙中山母亲对给孩子们缠足流露出的既无奈又不得不狠下心来的复杂心情。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他们更体会不到句子的核心所在。在课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句子的内涵,教师把句子改为:“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让学生与原句进行对比,说说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经过比较以后,学生发现,后者只是说明母亲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体现不出母亲当时的心情。学生在对句子的比较中感受更为深刻,阅读学习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主要采取了比较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在原句与改变过后的句子的对比中,学生获得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比起教师生硬地让他们解释句子意思显得更为简单轻松,效果更显著。

三、从标点比较中揣摩句子的情感

标点符号是文本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表示停顿、语气、情感等作用。在句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句子的内容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从标点符号入手,指导学生品读句子,揣摩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赶海》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要想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真正读出课文所流露出的情感,教师不妨采取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原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标点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通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改变过后的句子更倾向于向别人陈述一件事,而原句更多的是体现作者发现一只大虾以后惊叹的心情。这样经过对比以后,学生在朗读时,就很容易读出作者在看到大虾时那种惊叹与惊喜的心情。这样学习句子,简单又轻松。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在指导句子学习的时候,主要采取了改变标点,引导学生比较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比起教师专门叮咛学生应该如何朗读出感情来,效果要更好。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句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对句子的把握更加扎实、牢固,就要在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句子的基础上,把比较的方法引入其中,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光彩。

(責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