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5-08 13:37宋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普通高中现状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文学教育热”。文学教育遂也成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但是,受课程评价体系、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对当下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的对策,为普通高中文学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普通高中 文学教育 现状 对策

文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健全人格,是促进其生命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文学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就是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现阶段,由于受到课程标准、教师水平、学校与高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现状不尽人意。鉴于此,本文对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实现高中文学教育目标优化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的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文学教育的目标,致力于通过文学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构建其精神境界,从而把文学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通过文学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以提升学生的语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这就要求文学教育应该具有独立的、特殊的教学理念、目标和内容,具有个性特色的实施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完成文学教育担负的艰巨任务。

二、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现状分析

受制于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校普遍重视数理化,不太重视语文课等文化课程,原本应该用于学习语文课的时间过多地被数理化挤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高级中学中的教师对文学教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片面的认为只要应试教育存在一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教育;也有教师认为在高中,尤其是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文学教育只是假大空的理论,教学的重点不参与考试,总体分数上不去,就很难保住自己的饭碗。众所周知,应试教育压力太大,使得文学教育短期内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是制约文学教育发展的瓶颈。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就决定了文学教育是长效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特点使文学教育在功利性较强的应试教育中往往被忽视甚至否定。

并且,由于语文教学长期受到技术性训练的影响,导致很多文学作品并没有被当成文学作品去教,存在着把文学作品当成实用文体教授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仅把文学作品作为传授语言学习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和范例。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在无形中成了语言训练的依靠,导致文学教育的功能被人为异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三、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的对策

针對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众多问题,普通高中在进行文学教育时,应该遵循文学鉴赏的原本特性,加强文学阅读教学与鉴赏能力,充分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

(一)遵循文学鉴赏的特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需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时刻参与发现作品意义的创造和内涵的挖掘。因此文学作品的教学应破除权威评价和教师评价的迷信崇拜,遵循文学鉴赏的特性,突出学生在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中的独立人格和创新发现。要让学生在自主、自觉的情感体验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主动地创作和填补作品中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扩大学生审美视野,形成健康个性和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加强文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元解读作品内涵

阅读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心理的引导,注重学生主观程度上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和生活理想的调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和玩味作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面对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展现的情节、任务和思想情感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而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形成的结论反复玩味思索。这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就可能是多元化的,而多元化的解读又恰恰是符合文学特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文学教育独特任务的完成。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这些鉴赏主体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作品本身通常有诸多的“不定点”和“意义空白”,具有开放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形成强大的召唤结构,这是更具决定性的因素,这样学生就能从多个角度和视角来发现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意蕴。

(三)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为了充分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在教学时就必须考虑文学“情感性强”的特性,必须充分顾及到文学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学生在主动钻研文本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体验文学的语言,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形成自我的体验和思考。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教学要力求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并认识自己,丰富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和体验,充分发挥文学的育人功能。同时,激发学生的感受力,使每个学生读出他自己的情感体验,即学生阅读的时候需要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汇兑文学作品,丰富作品的意蕴,这也是借鉴于美学的主要观点。

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统一。为了充分发挥文学教育的作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中应该重视文学教育,遵循文学鉴赏的特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文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元解读作品内涵,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参考文献

[1] 张劲怡.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6(6):107-111.

[2] 郑泽萍,林梦洁.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广东省广州市6所高中的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15,4(12);24-27.

[3] 吴静芳,王静义.普通高中文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9(12):31-33.

作者简介

宋超(1986-),男,湖北咸丰人,本科,湖北咸丰县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材与任务驱动性作文之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普通高中现状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