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训练的几点思考

2017-05-08 01:22汝维战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训练思考

汝维战

摘 要:伴随着升学压力以及自主招生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将踏入大学的捷径放在体育特长之上。因此,近几年来,我国中学体育训练的发展比较迅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所在中学的体育带队训练情况分析关于当下中学生的体育训练,以期可以在更好促进学生锻炼提高成绩的基础上,帮助中学生实現自己的理想,最终踏入理想的大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 体育训练 思考

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才艺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同时也可以得到高校的认可。对于高校而言,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形式。因此,许多中学生希望通过走播音主持、美术音乐、体育等道路来为自己赢得一张通过理想大学的通行证。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学体育训练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因。许多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目标十分明确,为的就是希望通过走另一条路来实现升学的梦想。对于有明确目标的学生而言,在训练之中,他们不会盲目,他们会更加勤奋,因此就需要体育教师、带队教练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

一、中学生体育训练的特点

在对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初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逐步提升他们的心肺功能和耐力,通过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才能为以后的各项训练奠定基础。在中学训练初级阶段,即针对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运动游戏性较强的训练方式来诱导学生进行体能锻炼,至于运动的强度和难度可以伴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加强。对于那些中年级的学生,体育训练则应该逐步的由基础性的东西过渡到技术性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基础通常已经打好,需要通过适度的训练来加强其对技术性知识的掌握。对于那些即将面临升学的学生,中学体育训练则应该加强技术指导和训练,从而通过反复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速度和技巧。体育训练同其他学科一样,在学习上有技巧可追寻。这一年,学生在反复练习技巧的同时要加强各项能力的训练。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因为过度训练或者缺乏热身等造成韧带拉伤或者肌肉的其他损伤,从而影响学生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二、中学生体育训练的核心

(一)注意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

对于学生的训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耐力基础的重要性。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2条途径:一是有氧运动(耐力练习);2是无氧运动(速度耐力的练习)。这2项涵盖了所有运动项目。因此,无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都离不开基础性的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运动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今后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爆发力。

(二)注意重视和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

在当下的中学生运动项目当中,短跑出现的频率应该是最高的。100m、400m,甚至是一些学生选择跨栏,这些项目是考试中最常见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速度的培养。短跑依靠的就是速度、爆发和技巧。因此,在中学生的体育训练阶段,要重视对学生速度的培养。另外,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较高,是发展速度的好时期。如果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也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影响一些具有爆发力天分的学生对于速度的锻炼。

(三)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

无论是体育课、运动会,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既会损害学生的身体,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还可能使其他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健康第一”这一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练习要求,既要保证运动量的适度,又要使学生得到锻炼。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受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以适应慢慢增加的运动强度。

(四)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学法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以足球教学中正脚背射门这一技术为例,教师先不要讲解和示范该动作,只是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看谁射球有力且准确,再展开分组练习。学生自己练习时,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会反复练习,寻找最佳的方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一起探讨和交流,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五)鼓励学生相互交往,科学培养个性心理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健康得以发展的必经途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接触和交往,彼此间展开竞争与互相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群体意识的养成,消除忧郁、骄纵、孤僻等负面心理倾向,养成宽容、大度、互助的正向心理。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态度要积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能否形成健康而有凝聚力的集体。假如教师对某一学生长期从态度上进行排斥,忽视其能力,对他的动作表现视而不见,甚至经常性加以处罚,时间一久,他也会被学生集体所排斥。因此,在公共活动场所,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和认可他们的表现。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和训练水平是搞好课余训练的关键。为此,要合理安排教练员的工作,领导要从战略眼光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进行进修和补课。特别是对一些尚未具备学历条件的年轻教练员,应有计划地送他们进修,短训,组织参观、学习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把“封闭式训练”逐步与“开放式训练”结合一体。

三、结语

在中学生体育训练当中,要注重学生的天赋,根据不同的身体特征和优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保证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这样才可以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红云,傅纪良.再论中学体育的重要性[J].浙江体育科学,2012(4).

[2]占宪玲.创设有利于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学环境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09.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体育训练思考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