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2017-05-08 02:52刘战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兴趣历史

刘战军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拓展历史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 历史 教学 兴趣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

导入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时候,我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入手,设计了以下问题:“在天安门广场,耸立着威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塊汉白玉的历史浮雕。其中一块雕刻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同学们,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在虎门销毁鸦片吗?鸦片贸易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样深刻的影响?”这几个疑问一下子就能够吸收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又如,讲《辛亥革命》一课时,可以这样设问:“每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语,很快就激起学生想要了解孙中山为何是一个伟人的欲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要因素还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使传统教学的“师本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实行平视教育,真正视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处在平等地位,创造一种朋友似的民主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

如在处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节回答“抗美援朝的影响”时,不局限于教材,在学生课前做了一定准备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分组讨论上台发言。结果学生们异常踊跃,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出现了许多教材未述及却符合历史史实的影响,含对朝鲜战争的影响。并把它们归纳为:对中国的影响、对朝鲜的影响、对日本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对苏联的影响。这样,不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好。

三、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及新鲜化

让学生多参与且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撒手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探究、自主、合作性学习,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特点。比如:讲古代史两宋时期的文化,让同学了解了基础知识后,结合初中历史的讲解,请同学们自编自演一场宋朝人的市民生活场景剧,从中活灵活现,身临其境地领会和感受到两宋的文化水准,从中感受宋文化的繁荣和在今天生活中的影子,找出与今天的差距,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结果,就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于历史概念,它是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性的认识,掌握某一学习领域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可以使学生抓住该概念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本质,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例如在讲到“资本原始积累”概念时,学生通过教师讲解,阅读历史文献、观看图片或影视录像资料等方法,形成有关的时间印象、空间印象、实物印象等,并了解其内在关系,把握其本质,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科学的概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

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可以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讲解历史知识的手段可以戏剧化、生活化,同学们会兴趣盎然,大胆、积极地思考,效果非常好,把历史和各学科间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使知识框架化、综合化、网络化。

四、组织历史学习活动

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参观博物馆、开展辩论会等。就学生感兴趣而又存在争议的人物或事件组织辩论会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一课中涉及秦始皇的评价问题,有人认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又有人认为秦始皇横征暴敛,是罕见的暴君,过大于功……对这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设计讨论课让他们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不论学生在辩论中给出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搞好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马金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2]左兴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法探究[J].学周刊.2011(31).

[3]蒋晓玲.浅谈历史教学中新模式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6).

猜你喜欢
高中兴趣历史
新历史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