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于中学急行跳远训练中的运用

2017-05-09 14:55陈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负荷力量

陈徽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核心力量训练于中学急行跳远训练中的运用

陈徽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核心力量是力量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较适宜负荷的训练,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过程。由此,该文基于核心力量基础,探讨其在现有中学急行跳远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应用方法,同时对实际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现有核心力量训练对于中学急行跳远成绩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核心力量 训练 急行跳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以贵阳市某中学初三1班以及6班学生3月急行跳远成绩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46名,对其急行跳远以及成绩以及得分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专家访谈法

对急行跳远力量训练的专家进行访谈,对于现有当今部分学者的沟通,包括这方面的专家以及学校的相关体育教师的沟通,以了解他们对于这一训练方法的看法以及认知。

2 讨论与分析

2.1 训练负荷组合方式的不得当

在急行跳远项目的力量训练中,一些教练员重视强调负荷强度的大小,而忽略负荷量、负荷强度、间歇时间以及次数组数上组合严重不当,缺乏科学的安排,效果不理想。运动员在进行急行跳远的训练中,要合理的把握力量素质与训练负荷、运动时间、间歇时间等的组合关系。训练负荷的组合,主要与教练员的训练特点有关,它体现了教练员对该项目的特征认识和训练指导思想。如果没有达到适宜的负荷强度,不将乳酸值提升到一个水平,将很难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最大耐受力;如果间歇时间太短,机体则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和提高,同时也很难将肌肉中的乳酸尽快的释放到血液里。既不利于发展乳酸的供能能力,又过分追求极限负荷强度,势必会造成肌肉僵化和运动损伤,不会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突出训练负荷强度固然重要,但是要建立在机体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有效恢复并且身体能够承受的平均负荷强度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合理的超量恢复机制。所以运动员在合理的负荷强度下能够有序的发展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负荷的量与强度。

2.2 大负荷为主要力量训练的错误观点

目前,我国针对急行跳远项目的训练仍在沿用较为传统的一些训练手段和方法,偏重发展肌肉的最大力量,以大负荷力量练习为主。最大力量训练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增大肌肉的横截面积,提高绝对力量,但它绝不会是急行跳远项目的主要素质训练。该项目的主要阶段是在跳跃之前的加速跑,加速跑的阶段也是最长的,所以一味的提高绝对力量而忽略了肌肉的爆发力,不利于提高最后蹬地起跳的初速度,无法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也就是说运动员要高速率的完成动作,尽量减少速度的损耗,提高速度的利用率是关键。

当前我国有很多的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适应监督管理的规章要求,慢慢构建了审贷分离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让三个不同的部门进行贷款的信用调查思考、评估审查发放、贷款后期的风险监测以及回收等,可是在对审批人员进行实际管理的时候并没有实现人员的独立。鉴于我国的商业银行采用的是总分行制度,所以对审贷人员的管制也是两条线路,就是分行的风险总监会受到总行的风险管制和领导班子的审查约束,与此同时,分行的风险控制部门的全体员工的人事考察都是在分行管理中完成,这种管理体系会导致审批人员的管理不够独立。

2.3 力量训练方法或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较多数的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仍旧沿用比较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单一。而国外急行跳远项目力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与多元化,为了满足高强度比赛对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要求,国外教练员一般会采用较为多样的训练方法以刺激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从而使训练过程不会太枯燥无味,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3 核心力量在急行跳远力量的应用

3.1 试验方法和数量

该次实验其主要采用SPSS 19.0对现有的46名学生的成绩以及得分进行比较,并且通过访谈和沟通了解新的训练方法本身的积极作用,并更好地在未来进行合理的改进以及优化。具体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3.1.1 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

练习的方法主要有仰卧起坐、收腹跳、静力性两头起等练习。此类练习主要适用于核心力量练习初级阶段,在青少年阶段发展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今后身体机能的发展

3.1.2 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练习

例如平衡球、平衡板、悬吊绳、力量练习器械等。运用此类不固定轨迹的器械练习可有效的推动躯干部深层肌肉参与运动,并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身体正确的姿态。

3.1.3 运动综合类器械

例如单、双脚站立于平衡球器械上,做各种手持轻器械推、拉、平举、上举以及髋部肩部扭转的动作练习。

3.2 分析指标

表1 组统计量

表2 独立样本检验

考虑到两组学生在入校之后的成绩大致相同,因而分析指标采用的是其体育模考成绩,分析比较在全新快速力量应用之后,让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

3.3 研究结果

从表1、表2的数据可以看到,实验组其整体成绩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显示了快速力量联系本身对于急行跳远成绩具有积极作用和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核心力量练习手段是科学性和时效性

通过8周的训练后,结果显示现有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成绩。因此,要选择与急行跳远的专项素质训练相接近、符合急行跳远比赛动作要求的核心力量练习,从而使力量训练能够更加有效的转化为专项成绩的提高。

4.1.2 核心力量训练中应注重与急行跳远关系密切的专门性练习为主

例如跨步跳、单腿跳、收腹跳、蛙跳等各种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动作结构的顺序性和实用性应尽量与比赛要求相接近。不仅要发展在比赛过程中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也要考虑到技术动作与肌肉发展的一致性。

4.2 建议

学生在中学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中学急行跳远训练中应尽量少或者是避免发展绝对力量练习,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力量训练以及速度和灵敏等一般素质训练,并且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运动量由小到大,项目由少到多,动作由简到繁,跨度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不能急功急利,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手段来刺激学生参加练习的动机。

[1]骆建.短跑运动力量提高属性及训练原则[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25-26.

[2]陈先良,谢守铃.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49-50.

[3]徐佶,胡巍.高校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训练手段的优选与应用研究[J].体育科学,2012(1):33-35.

[4]阚福林.对组合训练方法在训练中运用的思考[J].体育科研,2014(4):56-58.

[5]王清,李汀,魏星.肌肉力量测量方法[J].体育科学,2013(1): 123-124.

[6]王文利.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生理特点解析[J].运动,2012 (18):56-57.

G633.96

:A

:2095-2813(2017)03(b)-004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041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负荷力量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生如夏花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民航飞行大学生体能差异性训练方法的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