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17-05-09 18:04华丽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华丽

摘 要:語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重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因此,语文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主要活动,是语文教学需要重点改革创新的教学内容。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从这一概念出发,教师必须意识到虽然语文教学是以学生获取基础文化知识为主,但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思考,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死读文章,记忆文章内容,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从文章中找到独特的感悟,从而由文章进行延伸,演变为对人生世界的思考与反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尊重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课堂上就阅读内容进行自己的解读与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过于功利,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多是采用背景介绍——字词讲解——课文讲解的模式进行授课,将学生放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与创新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效率。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修养,开发语文阅读资源

语文阅读教学是以阅读文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目标的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教学指导,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思路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相关的阅读技能和文化修养。

首先,由于初中阶段的阅读不同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的阅读学习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认识字、理解词句和概括文章大意,而是更重视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获得的知识体验与情感延伸,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使自身拥有专业庞大的阅读文化知识储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阅读教学体验,给学生提供专业科学的阅读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专业的教学保障。

现阶段的初中教学课程不可能专门开设语文阅读课,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多是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导致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容易与日常语文教学任务相混淆,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容易将语文阅读教学引入只关注字词句的表层上,不能从纵向上深入下去,为学生提供好的阅读环境,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其教学过程的实施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计划有策略,保证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中获得一定的收获。

同时,因为阅读涉及广阔的知识层面,一些阅读内容甚至超出了教师的认知水平,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阅读指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使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以更加高素质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其次,教师的高水平教学还应体现在为学生开发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基本是以课本和教参为主,选择的阅读材料也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章,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深入分析文章,获得情感体验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引入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以新鲜的阅读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从而消化吸收教师的讲授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开发阅读资源还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的语文材料进行分享,这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

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依然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无论是任何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一切向考试大纲看齐,阅读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自然是教师的重点教学对象。但正是因为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致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基本不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而完全是将现成的阅读答题技巧和感想直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应试式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但这种学生完全没有参与思考的教学方式不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认识到这一教学误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逐渐找到阅读的语感,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攻克阅读的难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一位学生关于阅读都有不同的体验,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解答技巧外,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阅读干预,鼓励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练习寻找技巧与文本的结合点,形成自己的阅读答题方式。除了传统的字词句的练习外,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还可以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续写或者读后感等形式让学生将自身关于阅读的感受表现出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给予专门具体的指导,指导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弱势。同时,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面是语文阅读水平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合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必要的课外数目,通过读书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面,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给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阅读教学计划,进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