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2017-05-10 12:25周三连陈卫军吴海燕朱保锋郭益峰
护理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膜片传感氧气

周三连,陈卫军,吴海燕,朱保锋,朱 敏,郭益峰,王 建



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周三连,陈卫军,吴海燕,朱保锋,朱 敏,郭益峰,王 建

[目的]探讨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42例需要吸氧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病人自行停止吸氧和自行调高氧流量发现率。[结果]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自行停止吸氧次数:观察组856次(66.5%),对照组432次(37.3%);自行调高氧流量次数:观察组943次(73.3%),对照组324次(28.0%)。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自行停止吸氧次数:观察组912次(70.8%),对照组532次(42.7%);自行调高氧流量次数:观察组92次(7.1%),对照组34次(2.7%)。③神经系统病人自行停止吸氧次数:观察组442次(43.2%),对照组238次(22.5%)。④中毒病人自行停止吸氧次数:观察组143次(91.7%),对照组44次(22.9%)。[结论]采用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病人吸氧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吸氧安全。

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临床应用

氧气吸入疗法是供给病人氧气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在临床工作中,氧气疗法是不可或缺的,但临床发现:虽然医生开出长期氧气吸入的医嘱,但在吸氧过程中,病人经常因为出现咽干、呼吸道刺激症状[2]或考虑经济原因而自行停止吸氧;有些病人因不适症状得不到好转而自行调高氧流量,由于医院一直使用的是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护士1 h巡视病人1次,无法第一时间发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氧疗效果,还带来了安全隐患,如病人自行停止吸氧后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呼吸停止;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自行调高氧流量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严重者也会引起呼吸停止。为此,我们研制了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并在临床上试用,现将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需要吸氧病人54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8岁~96岁;②吸氧时间>24 h;③指脉氧饱和度85%~92%;④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昏迷病人;②精神障碍(包括老年痴呆);③面罩吸氧者;④使用镇静剂病人。按照病房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68例,男144例,女124例;年龄(73.25±8.03)岁;呼吸系统疾病99例,循环系统疾病92例,神经系统疾病64例,中毒13例。对照组274例,男156例,女118例;年龄(75.02±3.80)岁;呼吸系统疾病103例,循环系统疾病89例,神经系统疾病66例,中毒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疾病种类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种类比较 例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观察组使用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吸氧,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浮标式氧气流量计吸氧,比较两组病人自行停止吸氧和自行调高氧流量。

1.2.2 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结构与系统设计

1.2.2.1 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由氧气管道、激光位移氧气流量传感器、无线传输系统组成。当氧气吸入时,激光位移氧气流量传感器将其流量转换为数字量经由微处理器处理;无线传输系统将处理后的流量信号传输至网络服务器。见图1、图2。

图1 吸氧实时监测系统原理框图

图2 激光位移氧气流量传感器结构图

1.2.2.2 激光位移氧气流量检测原理 在氧气管道中设有位移反射膜片和激光位移检测器,当氧气通过氧气管道时,位移反射膜片产生一个正比于流量的位移,激光位移检测器可以探测并计算出此位移的量,并换算成流量。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被镜片1聚焦到反射膜片,反射光被镜片2收集,投射到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阵列上;信号处理器通过计算线性CCD阵列上的光点位置得到距反射膜片的位置。如反射膜片的位置发生变化,那线性CCD阵列上的光点位置发生变化,信号处理器此时的输出即为反射膜片的位置变化。此反射膜片的位置变化位移量正比于流量的变化。激光位移检测器原理见图3。

图3 激光位移检测器原理示意图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从结果可知,采用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后,观察组自行停止吸氧发现率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吸氧病人中观察组自行调高氧流量发现率高于对照组。目前,临床上对吸氧治疗的观察主要是护士人为的观察。众所周知,目前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很难做到及时、准确发现病人自行停止吸氧和自行调高氧流量。观察组采用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后发现吸氧的不安全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如此使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临床观察,既解决了部分人力资源的不足,又杜绝了吸氧安全隐患,值得在临床推广。

表2 两组不同疾病病人自行停止吸氧及自行调高氧流量发现率比较

[1] 马如娅.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

[2] 张秀桃.护理干预对持续氧气吸入病人的效果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584.

(本文编辑范秋霞)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for wireless sensor oxygen

Zhou Sanlian,Chen Weijun,Wu Haiyan,et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tong,Jiangsu 226001 China)

南通市科技项目,编号:BK2014012。

周三连,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26001,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卫军、吴海燕、朱保锋、朱敏、郭益峰、王建单位:226001,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R471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4.039

1009-6493(2017)14-1787-02

2016-06-21;

2017-04-12)

引用信息 周三连,陈卫军,吴海燕,等.无线传感吸氧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4):1787-1788.

猜你喜欢
膜片传感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新型无酶便携式传感平台 两秒内测出果蔬农药残留
橡胶膜片耐液体性能及等级评定
VEGF和PDGF联合诱导的BMSCs膜片复合马鹿角粉/PVA支架的体内成血管相关研究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等张力钛膜片翻转特性研究
IPv6与ZigBee无线传感网互联网关的研究
厚度梯度对钛制椭球形膜片翻转性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