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XIN”学堂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7-05-11 11:30上海市闵行区莘松小学赵晓华
少先队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堂少先队队员

□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小学 赵晓华

课题研究

少先队“XIN”学堂建设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小学 赵晓华

在少先队课程建设中,我们基于队员的成长需求,选择学堂内容,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性,构建“XIN”学堂建设的脉络;参照日历式任务驱动,开展XIN尝试,充分提高队员的能力,形成“XIN”学堂建设的内容;聘请不同角色的人员,负责不同课堂,充分发挥多元人脉资源,丰实“XIN”学堂建设的形式。力求通过“XIN”学堂的建设,拓宽辅导员的工作思路,增强队员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少先队活动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校各中队少先队活动的正向发展。

少先队活动;“XIN”学堂;争章

没有活动就没有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源泉,是队员童年生活中的重要历程,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少先队活动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泉眼。全国少工委六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并下发《关于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通知》,要求把少先队活动课程落实到教育部门课程文件和中小学课标上。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少先队活动开展的重视度,以及少先队活动对于少先队员成长的重要性。

纵观当下,从《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实施以来,辅导员逐步更新教育观念,开始探究队活动的实施,但是仍然存在少先队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实效性,过于盲目性,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此,我们开始了基于少先队活动环境下“XIN”学堂的少先队课程建设。

一、 基于队员的成长需求,选择学堂内容,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性,构建“XIN”学堂建设的脉络

大队委们全体出动,分两组召开了儿童团员和少先队员两个层面的座谈会。通过座谈会,我们了解到,在孩子们眼中“XIN”学堂的“XIN”就是“莘松”的“莘”,就是“崭新”的“新”,就是“不断更新”的“新”,就是“莘莘学子”的“莘”,就是“心灵”的“心”……

为此,对于“XIN”学堂之“XIN”,我们结合学校和队员的现状,进行了如下的剖析和思考:

“XIN”诠释为“莘”。“莘”在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的是“莘松小学”的“莘”,意味着,少先队活动环境下的莘松小学大队部引领下活动(课)的建设;其二,指的是“莘莘学子”的“莘”,意味着,少先队活动环境下队员们全员参与的活动。

“XIN”诠释为“新”。“新”在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的是“崭新”的“新”,意味着,少先队活动环境下,每一次的少先队活动对于参与的对员而言都是的崭新的内容,都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新学堂体验。其二,指的是“创新”的“新”,意味着,每一次学堂的活动的开展都是富有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富有意义的。

“XIN”诠释为“心”。“心”在这儿亦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的是“用心”的“心”,意味着,每一次的学堂活动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大家花了心思的。其二,指的是“心灵”的“心”,意味着,每一次课堂活动都能让队员拥有一次心灵的碰撞,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收获成长。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每个中队的辅导员和队员们一起制定了每周的少先队活动课的安排。

例如:二(1)小海豚中队2、3月的安排

2015学年第二学期莘松小学少先队课程课时安排表 二(1)小海豚中队

二、 参照日历式任务驱动,开展XIN尝试,充分提高队员的能力,形成“XIN”学堂建设的内涵

每个学期学校各部门都会按照校历开展主题活动。过往,中队辅导员老师往往都是任务式的布置,但是“XIN”学堂的开展,让我们将活动下放给了队员,基于活动成立活动部门,根据部门要求分工合作,真正做到了我们的活动,我们自主。

我们从校级层面,确定了主题,制定了相关的目标,力求通过小学五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培养,待到毕业时能讲礼仪,守规范,乐服务,懂感恩。

以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为例。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有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待养成,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从校级层面来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制定了一年级“XIN”学堂以“我是莘松新成员”主题开展各项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对一年级学生的年段目标是:适应环境、养成规范。爱学校、爱班级、爱同伴,愿意为集体服务,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自主管理习惯,逐渐喜欢自己的小学生角色 。

三、 聘请不同的辅导员,整合社会资源,丰富“XIN”学堂建设的形式

学校大队部以建设少先队微课堂和少先队手拉手课程为载体,以依托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平台通过学堂活动,丰富“XIN”学堂建设的形式,为队员们积蓄成长的能量。

1. 松松儿雏鹰微讲团,自我来教育

“松松儿雏鹰微讲团”是体现少先队组织特性、充分发挥队员主人翁精神的少先队核心学堂。我校的松松儿微讲团主要分为两大板块,第一版块是面向全体队员的团队知识微讲团,第二版块是面向全体团队干部的队长助跑微讲团。

(1)团队知识微讲团:“小小火车头,传递‘XIN’能量”团队知识微讲团的辅导员主要来自于松松儿大队委。微讲团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制定了每个年级不同的微讲团的内容。一年级“快乐XIN苗苗”,主要了解儿童团的团知识。二年级“自豪XIN少年”,主要了解少先队的队知识。三年级“雏鹰XIN小队”,巩固少先队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开展小队活动。四年级“领巾XIN服务”,主要了解友谊中队开展的事项,学会服务弟弟妹妹。五年级“感恩XIN行动”,了解少先队的历史,用行动感恩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事、物 。

(2)队长助跑微讲团:“勇当小火箭,获取‘XIN’能量”对于小干部的培训,我们主要采取双主体的形式,也就是大队辅导员和队长通过多元的培训内容,互动、合作的培训模式,提高队长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习类的,学习队干部职责等。其二是互动类,汇报工作、分享交流、群策群力等。

2. 松松儿雏鹰手拉手,群体乐成长

“大手牵小手,一起‘XIN’成长”的松松儿雏鹰手拉手系列活动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牵手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帮助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加入苗苗儿童团,帮助二年级的弟弟妹妹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3. “职业大转盘,获得‘XIN’体验”

基于小学阶段孩子年龄不同,那么成长的需求自然而然也会不同,为此我们分年级开展活动,学生工作组组长作为该年级的总辅导员进行统筹,确保活动的有序、安全、准备充分,争取活动教育功能的最大化的要求下,各年级各显神通,充分挖掘了家长资源,让队员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增强实践能力。

自2015学年起,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每月通过家长资源,聘请爸爸妈妈走进少先队活动课堂,不仅丰富了少先队活动课的内容,提高了队员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增进了队员、家长、辅导员之间的感情。

以下是各年级特色活动的花絮。

一年级:由做空姐的陈妈妈带来了一场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讲座。通过活动小苗苗们暗下决心要改正日常交往中的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好苗苗。

二年级:由退休的大队辅导员王奶奶带来了“大手牵小手,共筑领巾梦”,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成为入队前难忘的记忆和快乐的旅程。

三年级:由做牙科医生的周爸爸带来“牙齿的故事”主题讲座。通过活动,队员们表示从今天开始要好好关爱自己的牙齿,用正确的方式勤刷牙。

四年级:由做交通警察的爸爸带来一场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让队员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强化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交通避险能力。

五年级:由擅长园艺的郭妈妈带来“快乐‘XIN’学堂,护绿园艺DIY”创意护绿活动。孩子们不仅领略了多肉植物的风采与习性,还从中感受到了绿色带给我们的那份惬意与雅静。

4. 松松儿社团大走班,获得新体验

“松松儿社团大走班”,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及本校的办学理念,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走班式活动课。松松儿多彩乐趣天地针对不同年级,分艺术、科技、体育保健、学科应用、语言文学、社会科学六大板块公开设25门课程供队员们选择。

5. 松松儿社会大学堂,获得新知识

社会一个大学堂,队员健康向上地成长也需要社会给予关注。我们通过社会资源,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不同主题的知识讲座,丰富我们的特色知识。

例如在2015学年的“9·18”纪念活动中,我们邀请了“闵行区十大优秀退伍军人”冯黎炜叔叔给我们上课,他告诉孩子们“少年强则国强”,向孩子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勉励大家要听习近平爷爷的话:“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

不同的上课形式,不同的学堂主题,不同的上课人员,不同的学堂感受,队员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丰实的学习中收获着,在快乐的收获中体验着。

四、 探寻队性的评价机制,结合校本特色,充分发挥雏鹰争章的作用,保障“XIN”学堂建设的实效

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和“XIN”学堂建设的需求,我们从评价的方式和奖章的设置进行了如下探索实践。

1. 评价的方式

(1)跟踪式评价。这类的评价往往需要花时较长,从活动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活动中的参与是否积极、专注、协助等,活动后是否有收获,进行全程跟踪,真实记录。

(2)民主式评价。这类评价的范围较为大。往往采用的是小队成员之间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辅导员对队员的评价,从而相互学习,获取能力,继而继续努力。

(3)集星式评价。这类评价来自于队员们的自主设计。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集星,从而获得相应的章,既提高了队员们参与争章活动的兴趣,又增强了队员们参与活动的满足感。

2. 奖章的设置

基于“XIN”学堂的建设,根据年级的要求和学校办学理念,对于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队员,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奖章。如三年级队员齐争手拉手章、自护章、环保章以及校本章、自信章、正直章等,引导队员在争章活动中不断挑战自我,争取进步。

基于少先队活动环境下的“XIN”学堂中,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我们的评价机制是富有少先队特色的“原汁原味”的考章活动。在评价中队员们不断肯定磨练自己的能力,不断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完善自我!

五、 总结研究的实践过程,结合研究对象,纵观课题研究的全程,提炼“XIN”学堂建设的成效。

1. 通过实践提高了队员们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兴趣与能力

少先队活动环境下的“XIN”学堂建设,基于队员们的成长需求,活动主题的来源,活动内容的确定,活动过程的参与,乃至活动后的评价,这一系列都来源于队员自己的,所以自然而然他们对于活动的参与兴趣也高涨了起来。这样的活动不同于以往的灌注式的、强压式的,所以队员对于“XIN”学堂的参与度几乎百分之百,甚至有些是多角色的参与。

2. “XIN”学堂的实施使得队员们能力的锻炼更有规律更加系统

少先队活动环境下的“XIN”学堂建设不是单一的,独立的,随意的,它是长程式的,是有前移后续的。譬如,一至五年级同样是角色定位,一年级是“我是莘松新成员”,二年级是“我是莘松小能手”,三年级是“我是莘松小主人”,四年级是“我是莘松志愿者”,五年级是“我是合格毕业生”。每个中队在此基础上,围绕年级的系列主题开展日历式任务驱动下的“XIN”学堂。“XIN”学堂的活动是基于队员的年段特点的,是基于队员的成长需求的,队员们在这样的学堂活动中有序列、有规律地锻炼着,自然而然,队员们的能力也在螺旋上升式的系统锤炼着。

3. 少先队活动引领下的“XIN”学堂提高了辅导员们对少先队活动的认识

中队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它没有可以参照的权威教参,没有完全的对错,没有统一的法则,我们只能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队员的发展状况开展工作。但是,过往我们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没有想到之间的勾连,没有思考工作的目的性。为此,通过研究,我们基于在少先队工作的环境下,基于中队队员们的成长需求,学习“巧借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研究,中队辅导员学会了巧妙地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成功地上好少先队活动课。这样的“巧借力”,让“XIN”学堂的上课的老师除了辅导员还有队员自己、家长、社会人员,这样的“巧借力”,让“XIN”学堂除了教室、校内,还有校外。“XIN”学堂让中队辅导员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的,也明确了开展少先队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学堂少先队队员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