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少先队活动课建设

2017-05-11 11:30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副校长
少先队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普陀区活动课少先队

□ 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副校长 马 琦

活动课程

基于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少先队活动课建设

□ 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副校长 马 琦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我校积极响应、统筹安排,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努力为素质教育服务,大力推进我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自2013年9月少先队活动课作为课程开设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全体课程实施者研究相关文件,研讨课程标准。近三年,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民俗文化”特色开设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课,以儿童为根本、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引导队员以主人翁的精神快乐学习,自主发展,弘扬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育人队伍

学校坚持少先队工作领导,实行校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从学校领导到辅导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细则。成立了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小组,定期开展研讨教研活动,如学习《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如何开展好少先队活动课等。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工作体系。

学校致力于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根据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辅导员学习《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分年级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普陀区少工委《不一样的课程》等相关文件和书刊,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水平。定时召开辅导员论坛,如“班队文化,现代班队建设的魅力所在”文化讲座、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题班队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少先队活动课心得交流等。学校也会不定时请专家到校给辅导员上课,如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朱卿、严明,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班主任教研员姚瑜洁等等,不断提升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全面推进少先队活动课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还特别注重培养骨干辅导员力量,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在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2014年,我校原大队辅导员陈茜苑,参加上海市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大赛,荣获一等奖。2015年,我校中队辅导员徐如云指导的《弄堂里的“花样经”》一课,荣获了普陀区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大赛特等奖,并由徐老师带领普陀区代表队参加了上海市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大赛,取得了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强化常规管理,夯实基础建设

1. 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少先队活动课开展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我校积极落实少先队活动课进课表工作,将原有课表调整为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并根据队员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分年段设立了教育主题。各中队在学校大队部总体计划的指导下,分别制定“中队活动课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做到“三有”,即课前有方案、课中有生成、课后有反思,有序推进了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经常性、规范性、持续性的少先队活动课,使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和规范了大、中、小队活动。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少先队活动课的有序开展,学校在校务会上对少先队活动课的推进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将少先队活动课经费纳入学校财政预算,将少先队活动课实施情况作为对大中队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基本内容,并作为对大中队辅导员推优评先的依据。

2. 巩固基础,有效保障少先队活动课实施

(1)加强少先队队室建设。以少先队员的自主管理为重点,引导和教育少先队员,尤其是队干部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队室清洁,每两周一次大队干部会议,每月一次小干部培训,建全大队委员的学习、交流制度,完善队干部的自主管理机制,培养队员们管理少先队、热爱少先队的情感,营造“魅力队室”“先锋队室”“活力队室”。

(2)完善队员自主管理机制。选拔有责任心的队员组成红领巾值勤岗、小小国旗护卫队、校园礼仪员,加强卫生员检查相应班级的室内操、眼保健操、个人卫生等,大队部组织“校园巡查员”,对值勤队员进行巡岗检查,努力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少先队的自我建设和自我管理中来。红领巾值勤岗负责学校一日常规考核工作,检查全校各班的出勤、卫生、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各项检查分工明确,各尽其能,且天天有记录有反馈。结合“小熊一派”校本课程,每周颁发行规小熊奖章,两周一次流动红旗,每月评比星级行规班,每月评选行规好榜样,学期末评选行规示范班。

(3)规范每周升旗仪式。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根据每月的主题教育内容,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国旗下的讲话,精选讲话主题,注意内容的时代感、教育性和生成性,如2月“开学第一课:学‘西游’精神,做有理想的人”,3月“安全教育防灾减灾”,4月“我是好女儿”,5月“阳光体育,健康成长”,6月“为着理想勇敢前进”等。每周由各班推选光荣升旗手,把“话筒”交给队员,让他们代表班级分享好人好事,倾诉队员们心中的烦恼和困惑,反映队员成长的喜怒哀乐。把升旗仪式变成一个舞台,让每位队员通过升旗仪式,增强集体荣誉感。

(4)推进队的小家务建设。板报及特色队角的主题与少先队活动课一致,每月更换一次,定期检查,纳入辅导员每月考核中,要求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灵活、版面美观大方,反映队员真实的心声,体现“问计于童,问需于童”。各年级在小家务的建设中,也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一年级坚持童真、童趣、童心,渗透行规养成教育。二年级形式活泼,内容充实,儿童团员参与度高,结合入队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年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蒙教育,并结合各中队实际情况。四年级充分发挥了队员的聪明才智,精心布置了争章园地、学习园地、绿化角、读书角。五年级利用特色队角,展示了集体活动的精彩瞬间和成长足迹。

(5)坚持办好红领巾广播台。2015年,大队部创立的“红领巾广播台”全新改版,结合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建党95周年等时事热点,以及行规训练、入团、入队教育,每月开展一到两次“红领巾广播”,由大队宣传部培训播音员,少先队员自主搜集广播资料、撰写主持稿,推出“纪念九一八”“红色之旅”“科技,让梦想远行”“儿童团知识知多少”“重走长征路”等特别节目。广播内容较以往更加丰富,播音质量也有所提高,深受儿童团员、少先队员的欢迎,成为了快乐午间的一道听觉大餐。

(6)打造校园长廊文化。为了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个角落都成为少先队员自主教育的快乐天地,学校充分利用走廊空间,创建不同主题的特色长廊文化:一楼介绍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展示队员的活动成果;二楼呈现京剧社团的精彩剪影,队员们自己绘制的创意脸谱令人印象深刻;三楼校园文化长廊,有校史与民族文化展区、园丁风采墙、教科研园地;四楼是队员们的艺术作品小展览;五楼国粹智能长廊,既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有浓郁的科创气息。各中队辅导员还与队员们共同讨论,自定中队名、拟定中队公约、设计中队Logo,将中队班牌展示在走廊里,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文明、团结奋进的队集体氛围。

三、丰富体验活动,实现活动育人

基于学校的市级教育课题“基于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学生多元发展实践研究”,大中队辅导员们对民俗文化教育资源进行了校本化开发,明确其时代定位和现代功能,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体验式的活动课程。

1. 多样化的民俗节庆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我们尝试将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对学校如何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进行了一番生动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1)欢天喜地闹元宵。元宵佳节,我校与长寿路街道社区学校联手,给队员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少先队活动课。热闹的“锦绣舞狮”表演为活动课拉开了序幕,全校数百名队员进行了极具民俗特色的“走百病”风采展示大巡游。队员们纷纷发挥创意,设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主题和造型,如绚丽的元宵花灯、浪漫的童话王国、绽放的新春梦想、古老的中华图腾、神奇的魔幻世界。紧接着,精彩纷呈的“游园会”开始了。“游园会”里邀请了不少来自社区的民间艺术家们,设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项目,有剪纸、写春联、做灯笼、捏泥人、猜灯谜、包汤圆、山水画等等。在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品味了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体会到相互协助、欢乐互动带来的喜悦和乐趣。此外,通过社区共享共建,重组民间资源,队员们的社交娱乐空间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家长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2)三月三女儿节。农历三月三又名“上巳”“重三”,是两千多年前发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从2014年开始,我校每年农历三月都要开设一节三年级女生的少先队活动课“我是好女儿”。

传统节日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三月三更是一个离不开美的日子,具有其他节日无可比拟的美育价值。“踏歌祓禊”“点额开智”“许愿长廊”等活动陆续登场亮相。三年级女生代表身着汉服,围绕盛有清水的陶盆翩翩起舞,蘸水祓禊,展现女儿节传统仪式的魅力,体现慕春、爱春、惜春的主题。伴随着踏歌祓禊仪式,由辅导员给队员们泼水送祝福,喻示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梦想绽放。操场上设置了跳竹竿、踩高跷、打陀螺、抛绣球等民族游戏,队员们可以挑选喜爱的项目自由活动,释放活泼好动的天性,为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虽然是女孩唱主角,但也不乏男孩的身影。他们甘当陪衬的绿叶,有的协助女生排练,有的担任评委,有的组成了拉拉队。我校皮芝政同学撰写的《一个男生的女儿节》还被收入了区少工委编写的《不一样的课程》一书。以关爱女孩健康成长、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为内涵,以富有民俗特色的服饰、场景、仪式为外延的人文之美,让参与活动的队员们无不感受到中国节日民俗的精髓,激起了他们心中对自然的热爱、对同伴的肯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会到深切的人文关怀。

(3)“东西方迎新文化节”。迎新文化节的前身是我校少先队一年一度的“克拉部学园季”,依据各社团的特色和亮点,我们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归类,为队员们搭建了各种实践和展示的平台。2015年来临之际,我们汲取了民间“赛社火”“游园会”的灵感,举办了“克拉部学园季之东西方迎新文化节”。队员们在游园争章的过程中,饱览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新年习俗,获得了生动鲜活的多元体验。

首先,迎新文化节的开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狂欢精神,帮助队员养成阳光开朗的心态,让他们更好地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其次,活动课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基于以儿童为本的原则,在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队员的意愿,每位队员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摆脱了被动的、封闭的、静态的学习环境,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和尝试,发展能力与特长,锤炼个性与品质,在情境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再者,有利于培养队员们的民族情怀,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小培养队员们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既有一颗“中国心”,又有一双“世界眼”。

2. 多元化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我校少先队活动课始终坚持将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体验式的民俗节庆活动,辅导员和队员们还根据少先队活动课的要求,对传统的主题班队会进行了创新型发展,设计了“我有一个梦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身边的民俗文化”等主题队课。

3. 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的少先队活动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还积极寻找身边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分年级社会实践活动菜单,鼓励队员走出校门,开辟少先队教育的“第三课堂”。2014年,我校“扬帆小队”的少先队员参加了“五色之旅追梦行”——普陀区少年儿童庆“六一”主题活动暨雏鹰假日小队社会考察活动启动仪式。随着“五色魔方”的转动和“五色气球”的放飞,队员们从华师附小“扬帆起航”,来到上海月星环球港,开启了以“小餐桌,大学堂”为主题的小队考察活动。

两年来,队员们以普陀区“大学堂”为落脚点,以外区特色场馆为辐射点,以民俗文化教育为着力点,自由组建雏鹰假日小队,自定活动计划,自聘校内外辅导员,以参观、访问、科学探究、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形成了任务驱动型的合作学习模式。我校“海纳百川”小队设计的活动方案《小镜头里的M50》,还被编入了普陀区《五色之旅追梦行》雏鹰假日小队“五大学堂”活动指南。队员们以实践起航,启发体验感受,激发动机情感,以实践锤炼,和谐身心健康,提升综合能力;以实践拓展,强化社会责任,助力社会化进程;以实践升华,涵养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4. 多视角的文体学科节活动

结合学校的文体学科节活动,队部每月安排一节少先队活动课,为队员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如“艺术总动员,最炫民族风”,国粹京剧以琅琅上口的京歌形式,走进了各年级的课堂;“科技引领创新,放飞少年梦想”,队员们带着任务单在自然博物馆中探索奥秘;“风茂少年,彰显个性——民族游戏运动会”,少先队员们玩起了民族游戏——押加、划龙舟、抛绣球、板鞋竞速……多种形式的文体学科节活动,促进了“德、智、体、美、劳”诸育的融通,让队员们在探索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收获中品味成功。

此外,我校还开设了“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中国梦”“童谣唱响诚信校园”“我的长征我的路”等专题活动课;结合入团、入队、大队集会等契机,开展了各类队课;红红火火的红领巾小社团也为队员们的成长打开了新的窗口,学校“机器人”社团曾获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红舞鞋”社团获普陀区“十大红领巾公益社团”。

少先队活动课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如何进一步用好少先队活动课这块阵地,建设好富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普陀区活动课少先队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普陀区分会设立“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