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走进生活

2017-05-11 11:30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兼职研究员
少先队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澳大利亚垃圾

□ 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兼职研究员 郑 钢

海外视野

让课堂走进生活

□ 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兼职研究员 郑 钢

在考察访问的过程中,考格拉中学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如商业、艺术和设计、音乐、数学、地理、科学等,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澳大利亚的课堂文化,也让我们了解到教师是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发教学内容的。

教学片段一:身边的食品

在一节商业课上,上课的教师在播放了一段介绍澳大利亚著名菜酱的广告视频后,让学生提炼广告中的营销方法和策略。教师还带着微笑,让我们这些听课的中国教师一一品尝菜酱的味道。对于从未吃过菜酱的我们来说,菜酱的味道又咸又苦。我们都充满疑惑:为什么这么难吃的食物会成为澳大利亚的代表性食物之一?教师没有回答我们的疑问,而是播放了一段美国著名的脱口秀节目。 在节目中,主持人讨论了澳大利亚的菜酱文化以及菜酱是如何成为澳大利亚人的味觉基因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从网上搜集了澳大利亚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饼干, 他让学生说出这一品牌的饼干都有哪些种类(其中 一种是澳大利亚菜酱口味)。

在所有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上台交流,总结和梳理市场的元素和提高产品销量的策略和方法。在教室里,教师一边提出问题,一边直接上网搜索与讨论的案例相关的材料,体现了互联网时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即时利用的教学特点。

与此同时,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对一个个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和了解商业的营销和方法。

教学片段二:成长的烦恼

在一节英语课上,给学生上课的是考格拉中学的英语首席教师斯宾塞。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和举例说出四个人生不同阶段里的里程碑或标志性事件,然后要求学生选择每个阶段中的两个里程碑事件,解释每个里程碑事件的意义。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个在他们人生中的里程碑事件,讲述如何发生、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对自己很重要。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又产生了疑惑:花一节课的时间讨论这样的主题和英语教学有什么关系?斯宾塞老师反问:“每个学生都在说和思考,在用语言探索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正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吗?”

我追问:“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英语差异性较大的学生,上好这样的英语课的关键是什么?”斯宾塞老师快人快语地用一个词作答——“有趣”。

教学片段三:工作的技能

在考格拉中学的语言强化中心,英语教师为我们介绍了语言强化班的课程。她告诉我们,英语强化班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此,中心制定了五个针对性的教学模块—— 通往英语之路的方法、生活中的口语交流、为了学习的写作、研究和调查的英语技能、工作场所中的交流。各模块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将真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上,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文化的融合。

在随后的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了工作中 “品质”和“技能”的概念及其界定。接下来,教师以厨师为例,将作为一名厨师所需的品质和技能展示出来,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个工作领域或父母亲的职业,罗列出该职业所需的品质和技能。

在交流环节,每个小组都要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补充。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列举的不同品质和技能时,还要求学生用事实、案例、经验和经历来加以说明和印证。这样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知,使得学生有话可讲,极大地增加了语言的输出量,培养了英语应用的能力。

教学片段四:垃圾的分类

考格拉中学附属小学的一节“垃圾分类”课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席地而坐,上课的教师除了本校的一名教师,还有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绿色组织的志愿者。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垃圾的分类,这一主题来源于现实的需求——澳大利亚的学校不提供午餐,学生一般自己携带午餐,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清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常常将吃完的餐余垃圾乱扔,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十分重要。

这堂课上,老师的教材就是学校垃圾桶里的垃圾,志愿者教师先将国家绿色公园的分类垃圾桶展示给学生看,以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关于垃圾的种类,如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餐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之后教师将学校垃圾桶里的垃圾全部倒在塑料布上,并发给每个学生一副手套,让他们将垃圾分别装进分类垃圾桶里。

在垃圾分类之后,教师用实物 展示了不同的午餐组合,如低碳的、少垃圾的、高脂肪的、多包装的,等等,让学生选择对环境污染小或零污染的午餐组合。教师还展示了垃圾桶里还没拆封或剩下大部分的汉堡包,告诉学生这是极大的浪费和对环境最大的污染。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深有感触,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概念,他们也就容易理解了。

教材选择的“随意”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随意”,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课程标准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约束的作用。教师会根据课程标准和阶段目标,系统地制订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来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如学业基础、认知方式和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内容精准适切、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课程标准步步落实。

澳大利亚教育行政部门在对课程方案作顶层设计时,强调和突出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课程指南和教学指导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中心,学科教学以课程标准的落实为最低要求。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和目标的要求按照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描述,非常细致。在此基础上,课程标准还会提供具有建议性的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从中清楚地理解课程标准及其实践依据。

考格拉中学的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往往将教学计划放在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框架之下,考虑学科如何与国家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国家课程方案中的核心技能如何在学科中体现、如何与其他学科有效对接、不同学段或年级之间如何衔接。国家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成为学科教学的首要目标。

不但是学期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也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教师的教案会阐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达到课程标准里的一级和二级指标中的哪一条,教师在教学时更多的也是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正因为具有宏观的视野背景和课程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够充分了解某一个知识或目标在学科中的地位。

落实课程标准,评价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往往会注明教学内容对应的是课程标准中的哪些方面,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当中,所考核的内容对应的是哪一项课程标准中的指标,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会明确地标示出来。在一名九年级学生的英语诗歌学习评估表上,我们看到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基于诗歌类型和创作技巧的试卷,并在试卷上列出了课程标准中与诗歌教学相关的各项指标,详细说明评估的依据。这样,教师在分析和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时就非常深入、清晰和具体,给予的反馈会更具针对性。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17年2月刊)

(本栏责任编辑 林 频)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澳大利亚垃圾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垃圾去哪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倒垃圾
在澳大利亚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