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原理与优化研究

2017-05-11 08:19
山东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决策物质价值

肖 序 陈 翔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循环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

企业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原理与优化研究

肖 序 陈 翔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通过对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原理的深入探析,揭示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内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优化现状与案例分析,着重研究我国造纸企业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的优化问题:一是造纸企业循环经济决策优化以减少物质投入总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物质循环量、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量的模型构建;二是决策优化方法的比较、决策优化方法的选取、决策优化方法的扩展运用;三是决策优化流程的目标体系构建与优化流程设计等。

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原理与优化

生产流转可以影响资源流的走向,衡量这种影响大小的指标有两个,分别是以质量为单位的物质流和以货币为单位的价值流。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物质流动与价值变化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在流程制造企业中,随着生产的进行,形成以主要元素为代表的物质流动,物质流上的消耗和转变会同步反映在价值流上。以木材造纸的木材纤维为例,经历投入、生产、销售、回收各个阶段后,木材纤维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了半成品、产成品和废弃物,同时对应着木材纤维的资源有效利用价值和资源损失价值的增减变化。由于各个生产阶段均有新资源的投入,木材纤维的价位不断提高,而在销售、回收阶段,由于产品的使用和磨损,木材纤维的价值又降到比较低的价位。

一、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原理分析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人类发展面临着人均占有资源的逐渐降低以及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转变思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和我国绿色发展的号召进行绿色升级。*胡峰、张月月等:《传统制造企业喻环保企业互动共生中实现绿色升级》,《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5期。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理念,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设计了生产和发展的结构调整计划,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物质流分析方法(MFA)应运而生。MFA分析通常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物质流分析 (NMFA)、区域层面的物质流分析 (LMFA)和企业层面的物质流核算。

物质流分析(MFA)作为一种核算方法,追踪物质从自然界开采进入人类经济体系中,并经过经济活动在不同时段和区域中流动,最后回到自然环境中的情形,可以监测和追踪那些货币价值很低但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物质流动。在商业管理中,物质流分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对特定的某种物质进行工业代谢研究的有效手段,它向我们展示了某种元素在该地区的流动模式,可以用来评估元素生命周期中的各个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工业代谢是原料和能源在转变为最终产品和废物的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一系列物质变化的总称,所以物质流分析的任务就是弄清楚与这些物质变化有关的各股物流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是从中找到节省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的途径,以推动工业系统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物质流分析研究因其强烈的政策导向和对政策的指导意义而受到国际上的关注,通过物质流分析,可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和流向,分析物质流的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物质流分析(MFA)由物质、过程、库存和流量等四要素构成,它贯穿开采、生产、转换、消耗材料、循环直到最终沉降处理这一系列过程。对物质流的分析,一是物质总量分析模型;二是物质使用强度模型。其中,物质总量分析模型揭示一定经济规模总量下物质输入、消费和总循环量之间的关联;物质使用强度模型主要专注于一定条件下使用材料、消费及循环强度的关系。物质流分析的核心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流动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和掌握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物质的流向、流量。建立在物质流分析基础上的物质流管理则是通过对物质流动方向和流量的调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设定的相关目标。循环经济强调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谋求以最小的环境资源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以此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问的矛盾。可见,物质流分析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物质流分析和管理是循环经济的核心调控手段。

物质流分析和管理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减少物质投入总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投入量的多少直接决定资源的开采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物质投入量的减少就直接意味着资源使用年限的增加,其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意义是极为显著的。因此,循环经济强调要在减少物质总投入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减少物质总投入,实现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和环境退化的“分离”。如何在减少物质投入总量的前提下保障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资源循环使用量是两个关键。

其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反映了物质、产品之间的转化水平,其中生产技术和工艺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通过物质流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和掌握物质投入和产品产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技术、工艺改造和更新,提高物质、产品之间的转化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以尽可能少的物质投入获得预期经济目标的目的。

其三,增加物质循环量。通过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资源化,可以增加物质的循环使用量,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初始资源投入,从而最终减少物质的投入总量。工业代谢、工业生态链、静脉产业等都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形式。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日本总的物质循环利用率达到10%左右,所循环利用的大都是资源短缺或价值较高的废旧物质,如废钢、废铝、废塑料等。但是,大量的物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上还没有很好地被循环利用或根本无法循环利用。

其四,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物质循环量,不但可以减少物质投入的总量,同时也可以实现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进步,生态工业链的发育和静脉产业的发展壮大,都可以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物质循环和减少物质总投入,达到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量的目的。物质流分析与管理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其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意义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物质循环率与静脉产业发展两个方面。

迈克·波特在其《竞争优势》(1985)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是最早进行价值流分析的相关理论。他指出,识别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前提。价值链理论实行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个不同战术,来描述价值链模型中各个价值活动,进而为评价资源的使用效率与组织的竞争能力提供框架。*Shannon W, Anderson. Managing Costs and Cost Structure throughout the ValueChain: Research o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Handbooks of ManagementAccounting Research,Volume 2,2006,Pages 481-506.1997年,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马丁提出价值流(Value flow)概念,并将价值流定义为:相互衔接的、一组从开始到结束有明显存在理由的连续活动——为使顾客(可能是外部的最终顾客,也可能是价值流的内部“最终使用者”)满意而消耗各种资源的成本流动。价值流的概念与连续的作业环节消耗的资源和作业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程度息息相关,故比价值链的概念更具有可操作性。价值流概念提出后,相关的研究成果纷纷涌现,如围绕价值流的企业模型建构;各个行业旳企业价值流设计;精益生产中进行价值流成本控制,等等。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琼斯(2006)指出,价值流分析有助于实现精益生产,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节约资源,最大化地提高产品价值。陆钟武(2002)针对工业产品中的某主要元素M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工业物质循环流动的研究。*陆钟武:《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的铁流分析──关于铁排放量源头指标等问题的基础研究》,《金属学报》2002年第1期。毛建素(2003)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依托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将单位质量元素M的价值定义为M的“价位”,建立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上的物质循环流动价值流分析图。*毛建素:《物质循环流动与价值循环流动》,《材料与冶金学报》2003年第2期。斯蒂芬·伊尔勒(1996)和马科斯·斯卓勃(2002)的研究认为,企业成本的最大部分来自材料和能源流转,这些要素连同人力、土地与技术资源共同组成产品的价值。所以,可以从企业材料、能源等成本流转中实现减轻环境压力和提高经济效率的目标。

价值流是将一种产品从原材料状态加工成客户可以接受的产成品的一整套操作过程,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由循环经济价值流相关理论可知,在其资源物质流动中,不仅有正向的流动(正流),还有逆向的流转(逆流),由此构成循环经济价值流转的双向结构分析模式。企业资源流转过程不仅是资源的物质变化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转移与创造的过程。企业通过生产将资源转化为正制品和负制品。正制品经销售形成企业工业总产值,而负制品外排,或进入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正制品成本和负制品成本共同形成资源流转总成本,即生产总成本。这里主要包括中间投入成本、固定资产投入成本(以折旧计)和人工成本等。为更好的突出负制品成本控制与循环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负制品分为废弃资源流、再生资源流和废弃物三部分。无论是正制品还是负制品的成本构成,均分为物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三大类。

在运用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体系的流程设计中,我们构建了“内部资源价值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价值”二维度综合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该二维度综合分析模型在运作体系上,以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为导向,同时追踪最终产品和废弃物在各个工序的移动轨迹,量化资源流程的各个因素,提升内部信息透明度,诊断企业优化措施对资源成本产生的环保经济效果。同时,该模型的应用还可以为确定整改优先顺序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使改善后的企业内部资源流转价值损失与外部环境损害价值之和最小化,从而实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之双重目的。

图1 “内部资源价值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价值”二维度综合分析模型

二、循环经济物质流与价值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物质流分析为资源价值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方法的成熟为资源价值流分析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应用物质流分析,可明晰流程型制造企业生产全流程中的全部实物流转情况并对流程中资源实物量的利用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手段。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新的循环经济分析方法——资源价值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物质流分析确定资源价值流分析的路径和数据,反过来,资源价值流分析又为物质流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和工具,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有效的分析工具。另外,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化原则也是通过物质流分析以及资源价值流分析表现出来的,它们共同辅助循环经济的展开。

资源作为资源价值流转的载体,伴随其在企业内部的流动,将形成资源流转与价值循环的逻辑对应关系,对应的流转路径分别表示资源的物质流转路线与资源价值流转路线。以资源的物质流转路线为基础,结合资源科学之纵向资源流转原理与会计学之“逐步结转”成本计算模式,就可以形成基于物质流动的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模式,即资源流的二元结构分析模式。“二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元(基础元)指资源的物质流动,对应的分析方法是物质流分析。对某个流程型制造企业而言,就是依据物质,如木质的输入、输出等量关系来分析企业生产全流程过程中、生产与制造、再加工、废物回收与循环使用等环节的资源物质流动情况。

第二元(衍生元)指资源的价值循环,对应的分析方法是资源价值流分析。从企业资源流转角度看,初始资源在进入企业生产流程后,其物质形态会逐步发生转换,一部分资源流在企业内部回收、再利用,除一小部分回归于自然系统外,其他物质转化为新的资源形式输出,如产品和废物的产生。

依据循环经济3R原则可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其实质就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价值优化活动。循环经济价值流二元结构分析方法通过追踪和描绘企业内部资源物质流动与价值循环状态,可诊断和评估循环经济实施前后的资源物质消耗及废弃数量、价值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措施不断改善资源物质的循环利用路线,优化资源物质与价值流转路线,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可见,价值流二元结构分析是建立资源价值流转会计体系、评价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管理、决策、控制与优化的有效手段。其与循环经济的内在逻辑关联表征为:

第一,资源投入量与成本分析。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实现物质减量化目标,即尽量减少资源投入。在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模型中,不仅可以追踪初始资源投入量与投入成本,还可以描绘实物资源在各物量中心新投入的成本额。企业可以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评价各环节资源投入量与投入成本的大小、损耗等情况,找出关键改进点,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原有环节之不足。

第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量化原则不仅体现在资源的投入总量上,同时也体现在资源的利用效率上。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则资源浪费越少,生产等值产品所投入的资源也就越少。通过资源的价值流分析,可以掌握企业各生产流程中资源废弃物的损失成本与损失比例大小,通过改进方案的实施,尽量减少废弃物损失成本的产生,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三,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功效在于,不仅可以减少初始资源投入,而且还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最终产生量,同时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通过资源价值流转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本和最终处置成本,以评估企业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情况,为企业循环经济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废弃物的排放。尽量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不仅可减少很多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可相应减少企业的废弃物处置成本和环境风险。资源的价值流分析模型记录了企业各生产环节废弃物的产生、循环利用量以及最终的处置量和处置成本,从而为企业循环经济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综合以上,基于物质流与价值流的互动影响规律,两者形成不同的功能定位:物质流是价值流进行核算的基础和依据,价值流则能客观公正地衡量物质流的改造是否有效可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造纸企业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优化扩展分析

(一)国内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优化现状与案例分析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后,随着相关部门对“林纸一体化”理念的大力推进,这一生产模式在国内很多大型造纸企业中得到高度重视。该模式的本质是以纸养林、以林促纸,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总体而言,木浆是提高纸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扩大发展“林纸一体化”规模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纸制品质量与产量,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造纸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在“林纸一体化”生产趋势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下,对造纸企业现有的生产流程以及不同生产系统进行决策优化和协调管理,以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下我们以国内三个大型造纸企业为例,对他们循环经济优化现状进行分析。

山西林纸造纸企业下设育苗、造林、制浆和造纸四个子公司,在对公司进行循环经济优化的实践中,他们以生态化多元化战略为导向,结合QSPM(定量战略计划矩阵)研究成果,将产业链进行纵向扩张,增加产品多样性,建立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达到提高整个产业链附加值的目的。

华泰造纸企业在对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时,他们围绕纸业生态产业链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物质流为纽带,通过技术集成,建立组装产业链体系;利用系统集成,建立补充产业链体系;引入深加工流程,建立延伸产业链体系。进而将该生态产业链的优化设定为“造纸为主、多业并举、首尾并接、优势互补”新导向,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共生祸合、产业扩张的循环经济动脉产业发展模式。

广州银州湖造纸企业以工业共生园区为发展依托,在对其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的优化实践中,他们建立了园区集中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集中供热、集中供电、集中供冷、集中供水、集中治污、集中固废利用和集中物流等七个流程,将造纸和发电两大行业进行横向资源整合,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基于“林纸一体化”视角,整合目前国内造纸企业的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设计与决策优化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三家造纸企业在决策优化的具体应用上均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但就落地效果与成本计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

1.逆向物流静脉产业链流程运作落后,资本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很多造纸企业只注重正向物流的构建与运营,在循环经济动脉产业纵向扩展领域投入较大资本,对逆向物流的产业建设和流程设计缺乏关注。并且,多数情况下对于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研发支出,是由于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压力,被动进行逆向静脉投入。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在2009年后的废纸利用和回收率大幅上升,达到61.89%,且每年增幅稳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对于造纸行业的逆向物流运作体系建设,企业区域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造纸企业的再生纸浆份额平均达到80%以上,其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也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造纸企业的相关指标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2.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相对较低,废水回收运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造纸企业的废水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不同造纸企业工艺流程设计上的改善重点,但由于排污控制生产利用难度大,污水循环利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泉林纸业集团在对本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进行具体探索改进时,将部分中段水、白水回用于工艺生产,使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50%,但每天仍有34000立方米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与此同时,泉林纸业的供水、排水系统自成一体,供水系统全部采用新鲜水,成本较高,废水经处理后部分用于农业灌溉,部分直接排放。可见,泉林纸业水资源生态链较短,有待进一步完善。

3.生态产业链技术资本投入大,企业成本负担增加。多数造纸企业将循环经济优化重点放在建立集团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上,在壮大造纸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与之配套、关联的相关产业,形成一个特定的产业构架,即构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动脉产业发展模式。但是,在资金投入、技术引进和流程优化等方面考虑不够全面,以至于在具体实践中,加重了企业成本负担,最终的运行效果也不理想。

4.物质流动运作指标体系有待改进,成本管理方法难以满足需求。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造纸企业以物质流为基准,建立生态产业链模式进行相关生产决策优化实践。但是,单纯的物质流分析难以有效进行成本管控,无法综合反映企业效益现状。与此同时,集团企业采取的现行会计系统与生产产业链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如现行会计系统难以单独计算和揭示废弃物损失的成本价值,而是将其包含于产成品的成本计算中,所有环节的物质分支流成本均无法单独列出,而是全部汇集于以产品生产主物质流路线的成本中。

(二)造纸企业循环经济决策优化模型构建

1.决策优化的思路。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对国内典型造纸企业的现状研究,本文针对目前造纸企业普遍存在的缺陷,提出循环经济价值流转分析思路,并构建“林纸一体化”视角下的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研究模型。

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分析主要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资源投入到资源产出的全部流程状况,并根据资源物质流向信息,从成本的角度分解各个阶段资源的流量,形成价值流分析模型。通过循环经济价值流转核算结果评估造纸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以及整体的循环经济运行情况,找到问题发生的具体位置,发现改善问题的契机。再通过优化模型,对已找到的问题节点进行优化、改善。本文依据“林纸一体化”构想造纸企业典型工艺流程及其循环经济基本模式,结合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分析方法,绘制循环经济价值流转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流程图

由图2可知,在“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原材料初始资源进入企业后,其物质形态随生产流程而逐步流转,其中一部分资源流在企业内部再循环、再利用,除极少部分资源还原于自然以外,其他物质变成新的资源形态予以输出,即产成品及废弃物输出。整个流程中的价值流转成本分析是核算和诊断造纸企业循环经济重要的技术支撑,是造纸企业进行循环经济调控的有效手段。循环经济价值流转分析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资源投入成本、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废弃物排放等方面,而对这些数据的核算和综合诊断是对造纸企业循环经济进行决策优化的数据基础。

2.优化方法的选取和扩展应用。

第一,决策优化方法的比较分析。利用上述对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核算的数据基础,本文通过挖掘各物量中心的改善潜力点,制定并实施针对性优化措施,评估优化结果并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近年来,随着生产流程的日益复杂,更多的学科领域和方法不断融入其中,使优化方法体系日益完善。如,层次分析法、精神网络方法、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流转方程式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等。

第二,决策优化方法的选取。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法的应用在前提条件上存在较大限制;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既涵盖单项指标又包括综合指标,但数据依赖性较大,图示结果读取技术要求高;流转方程式法目前的应用领域相对较窄,其改进后的资源价值流转方程式决策优化模型针对性强,但侧重于资源利用效率,在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上还未涉及。

考虑到“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决策优化的实质,是在对集团层面的资源价值流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标,寻找企业环境效益改善环节和经济价值增值节点,利用项目投资的方式进行资源价值流转优化,对投资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筛选排序找出最优投资方案。但是,由于人们对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并不能完全掌握,不确定性事件便成为投资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源。在这里,灰色局势决策理论能够利用完全确定的信息解决不完全的信息,同时还能使不可比的指标成为可比和量化的。因此,本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对“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的优化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并选出最佳优化方案。

灰色局势决策模型的关键在于确定目标体系及各目标的极性,由于各目标重要性的不一致,因此需要引入一个模型确定各目标的权重。循环经济价值流转特性限制了客观赋权法的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虽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但能够反映评价的真实目的。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灰色局势决策法进行扩展综合,结合权重指标确定,构建出“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的灰色局势决策优化模型。

第三,决策优化方法的扩展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多个时间、多种对策、多个目标情境下决策者制定理想决策的过程,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决策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决策者往往不能给出局势效果测度的具体数值,而是给出区间灰数。传统的决策模型将决策目标进行等权处理,因此无法反映决策者的偏好和决策问题的实际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层次分析模型融入其中,确定各个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测度值,对造纸企业生产流程各个物量中心的决策优化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达到优选的目的。

扩展后的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将项目的各目标转化成一定范围内的无量纲效果测度,然后再根据各指标权重大小,将项目各指标的效果测量值转换成一个综合效果测度,用综合测量值来衡量项目的优劣,然后确定满意对策。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具有四个基本要素:事件、对策、目标和效果。

3.决策优化的流程。

(1)目标体系构建。利用前述“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成本核算与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具体优化方法选取,得到其决策优化模型。在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扩展模型时,需要对模型的目标体系先行进行构建。本文在造纸企业综合诊断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构建出针对决策项目的循环经济优化模型目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优化模型目标体系

其中,资源循环流转指标与社会环境效益指标在循环经济综合诊断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考虑横向比较需要,将绝对指标变为相对指标。对经济综合效用指标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考虑到对具体决策项目的综合评估分析,具体而言,这四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①投资总额=投入设备的总成本以及后续预计计入更新改造的支出

②经济效益=投入带来的新增收入/投资总额

③年运营成本=为维护购入设备的正常运转的预计年支出

④附加产出效率=投入设备的附加产值收入/投资总额

(2)优化流程设计。基于以上数据基础和方法运用流程,借鉴既有研究成果,本文对“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决策优化模型的构建流程设计大致如下:

第一,根据造纸企业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的成本流转,核算其“内部资源损失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并进行相关物量中心成本损失的横向比较,挖掘各物量中心的改善潜力点,以此作为后续决策优化的基础数据。

第二,编制造纸企业内外部成本二维核算汇总表,利用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诊断,据此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采取逐项优化的改造思路提出各个投资项目和决策方案。

第三,构建“林纸一体化”视角下造纸企业循环经济物质流优化决策模型的目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第四,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将造纸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转优化决策中不同投资项目的效果样本带入,然后根据不同极性的目标效果测度计算出综合效果测度值,对投资项目进行优劣排序,做出最优决策,达到资源价值流转优化。

(责任编辑:栾晓平)

2017-02-16

肖 序,男,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翔,男,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低碳背景下两型园区中小企业能源价值流优化与控制研究”(编号:16JD67)的部分成果。

F239.1

A

1003-4145[2017]05-0153-07

猜你喜欢
决策物质价值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