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自觉提升

2017-05-12 10:19刘卫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高校

刘卫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自觉提升,是指从事该教育教学的教师自己领悟到自己的师德状态需要通过修养不断向更高水准持续攀登的活动及其达到的状态。其主要内涵是职业价值信念不断地自动坚定、职业优良传统弘扬持续地自愿坚持、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持久地自我提高、职业关系和谐恒久地自制协调。其基本路径是自觉更新职业观念;自觉习得职业情感;自觉追求职业理想;自觉端正职业态度;自觉增强职业能力;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自觉履行职业责任;自觉优化职业作风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自觉提升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4.0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4-0101-04

在我国,历来把师德看得至关重要,把它摆在至高无尚的地位,因为作为教师,其师德不仅统帅着自己的业务,而且统帅着自己业务水平的发挥,制约着教师的为人、为师、为事,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这一切都归结到教师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人。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来说,其师德的高下、优劣,更为社会所关注,更受学生所重视。因为这一职业群体的教师,不仅像所有教师一样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人,而且是教育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的人,他们的师德与其职业功能作用的发挥和职业服务对象的关系特别直接,尤为密切。正因为此,高校“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自觉提升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自觉提升的缘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自觉提升,是指教师自我领悟到自己师德的状态需要通过修养不断向更高的水准持续攀登的活动及其达到的状态。其缘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师德自觉提升是教师对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深刻领悟所致

当今,我们国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高校就是为党和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被赋予了培养适应时代进步要求、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崇高使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且包含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因为只有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保证人才把其较高的专业素质用来促进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可见,高的思想道德无论何时都应是摆在首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是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责任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正是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深刻领悟而驱动着师德自觉提升的。

2.师德自觉提升是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入领悟所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的课程。这就是说,该类课程是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沿着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轨道变化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指导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就是它的根本性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为职业的,所以,第一,保持和显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根本性质是教师的天职;第二,必须“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进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做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第三,广大教师要做好上述工作,不仅要有高强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有高强的师德素质,同时要用高强的师德素质来统领专业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自觉提升,就是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本质的这种深入领悟所得。

3.师德自觉提升是教师对自身发展机遇的深究领略导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例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色不断显现,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求进行教育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实施,不仅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了明确的高要求,而且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其教师开辟了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等等。教师要很好地认识、把握、运用这些机遇,必须具备师德自觉提升的品质。因为教师若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很难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也就会丧失自己的这一发展空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拨尖创新人才”,如果教师不自觉提升自己的师德,那是不可能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的高素质学生的;自己也会失去这一良好发展平台;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要靠深厚的爱中华民族、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怀的,倘若对师德提升不自觉,在教育教学中是释放不出这种情怀的,从而也会失去这一发展良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着力打造学生高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自己具有高强思想道德素质为前提的,一旦不注重师德自觉提升,就会失掉在培养高素质学生过程中提升自己师德的宽阔天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自觉提升,正是基于對自己发展机遇深究领略所致。

4.师德自觉提升是教师对自身师德状态深刻反思的结果

纵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状态,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保持和显现;非常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体现;积极应对教育教学复杂多变环境的挑战;高度关注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受多因素影响的梳理和对策;从严要求自己的教育教学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牢记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很是珍惜自己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等。但也不可否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有的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够牢固;职业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学问与做事、做人相一致上有一定的差距;师德修养需下功夫强化;甚至有少数人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学术问题,对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界限的区分较模糊;有少数人对教育教学、理论宣传的纪律观念较淡薄,严格遵循不够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自觉提升,正是出于对师德的这种状况深深反思的结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自觉提升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通过内心信念、职业传统习惯等来调节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关系的各种准则的总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自觉提升的内涵是:

1.职业价值信念程度地自动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职业的价值,是指该职业属性对社会和人们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学生的,所以它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大的价值;对反映社会主义大学本质有着极高的价值;对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有着很大价值;对指导教师自身的发展,对从事教育教学过程的同时净化提升自己有着很高的价值。职业价值的内心信念,就是指广大教师从思想深处确信本职业具有极高价值的观点看法。职业价值内心信念程度的自动提升包括对职业价值思想认识的不断坚定、思想态度的不断坚决、思想指导行为的不断坚韧、思想反思的不断坚毅等。

2.职业优良传统弘扬力度地自愿提高

世代相传、有着本职业特色的风俗、习惯、作风等,都属于职业传统的范围。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例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紧密配合,善于开拓创新等。职业优良传统弘扬力度的自愿提高,就是持续地心甘情愿地对职业优良传统的大力弘扬。

3.职业道德规范遵循刚性地自我提高

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的重要准则。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因而它也是其师德自觉提升的内涵。职业道德规范遵循刚性的自我提高,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间断地用师德规范规范自己,并在自我规范中提高对规范轨道遵循的自觉程度。它包括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从外力强制遵循到自愿接受遵循,再从自愿接受遵循到自动遵循,最后,从自动遵循到自我需要遵循;这种遵循包括向度不偏离,强度不减弱,深度不缺位。

4.职业关系和谐强度地自制协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很重要的功能是建设和谐职业关系,并在和谐职业关系建设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发展。职业关系和谐,是要靠广大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进行协调的。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能否用本职业的有关法纪、规章制度等规范自己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可见,职业关系和谐强度的自制协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自觉提升的重要内涵。所谓职业关系和谐强度的自制协调,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持久地控制约束自己来协调职业关系,使职业关系达到和谐状态的师德自我修养活动。它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规、规章制度来制约自己、克制自己、制导自己,以协调自己与其他教师之间、与学生之间、与本教育教学团队之间、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行业之间等的关系,以达到这些职业关系和谐程度的不断增强。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自觉提升的基本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该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当教师在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作风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中,一旦从“自在”发展到“自为”状态,就意味着从“自发”状态上升到“自觉”状态了,所以,我们也从这些方面来讨论其师德的自觉提升。

1.自觉更新职业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观,是教师对本职工作根本性问题的稳定看法,是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根本性观点。它涉及到教师与本职业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职业观念本身就蕴含着职业道德的涵义,如果教师能够科学地自觉更新职业观念,其更新行为就上升到职业道德层次了。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自动、自我、自行更新职业观念,来实现师德的自觉提升。

2.自覺习得职业情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这一客观事物的需求、喜好、理解等的体验和反应。这种职业情感的产生形成不可否认具有“先天所传”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靠“后天习得”,是它们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后天习得”起着主导作用,可见,职业情感本身就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为此,要实现师德的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在教育教学中自觉习得职业情感,具体来讲就是教师要自觉加深对教育教学职业的热爱程度、自觉提升对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喜好程度、自觉强化对教育教学生活的需求程度、自觉增强对教育教学职业的认同感、自觉深化对教育教学从职单位的归属感、自觉加强对教育教学从职的荣誉感等。

3.自觉追求职业理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需求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教师个人渴求达到的职业境界。由于职业理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职业成就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它既与该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密切相关,也与其道德观特别是职业道德观紧密相关,并与教师的内心信念直接相通;特别是在职业理想中,内含着职业道德理想,所以它是该职业的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由于对职业理想信念的追求是自觉层次上的追求,因而自觉追求职业理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自觉提升的一种表现,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自觉提升职业理想层次、不断地自觉实现职业理想目标、不断地自觉开拓职业理想途径、不断地自觉攀登职业理想境界、不断地自觉释放职业理想正能量,来实现师德的自觉提升。

4.自觉端正职业态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各种人和事及其实践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和行为倾向。由于职业态度是教师和客体对象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态度所涉及到的是职业关系,其职业态度如何关系到职业关系协调处理准则的内心定格等内容,所以,它是师德的表现。由于我们讨论的是自觉端正职业态度,是职业态度端正的自觉性层次问题,因而,它是教师师德自觉提升的表现,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自觉深化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知的正确理解和评价、不断自觉地加深对职业情感的体验、不断自觉地提升职业的积极行为反映趋向等,以实现师德的自觉提升。

5.自觉增强职业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胜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岗位任务的才能和力量。由于职业能力的增强,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培养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教师以职业能力增强来协调教师与职业岗位工作之间的关系;教师自觉增强职业能力,表明了教师自觉地协调这一职业关系,所以自觉增强职业能力是师德自觉提升的表现,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自觉增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统帅职业的能力等等。

6.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纪律,是指教师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当教师对职业纪律自觉遵守时,就表明了该教师对职业纪律具有内心信念了,因而,自觉遵守职业纪律是师德自觉提升的具体表现,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自觉提升师德的过程中要做到自觉遵守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教育教学研究纪律、教育教学学术纪律、教育教学交流纪律等。

7.自觉履行职业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责任,是指教师资格所赋予他完成相应任务及其承担与完成任务相适应的活动后果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职业责任履行,是指教师实践教师资格赋予应该做的事项。由于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教师角色规定应尽的,是社会的基本要求,具有客观规定性,是社会中这一职业关系的体现;当教师对职业责任自觉履行时,表明了其具有责任感,就能够自觉协调职业责任与责任履行之间的职业关系,因而,它是师德自觉提升的表现,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自觉提升师德的过程中要做到自觉担当职业责任、自觉践行职业责任、自觉承担职业行为后果、自觉评价职业责任行为等。

8.自觉优化职业作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态度、风格的总称。由于它与从业者的习惯直接相连,所以职业作风本身就具有师德的意义;一旦教师对职业作风自觉优化,它就是师德自觉提升的具体表现了,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自觉提升师德的过程中要做到自觉倡导、营造、弘扬和发展优良的职业作风。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高校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