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合训专业学员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研究

2017-05-16 20:29马知远朱旭芳范越潘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分类指导实践平台

马知远+朱旭芳+范越+潘丽

(1.海军工程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3;2.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针对军队院校合训专业学员存在的问题,以合训专业学员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为总体目标,对电子技术类课程建設的改革进行研究,根据认知能力模型,提炼出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按照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特点,结合军队对合训学员的总体要求,对现存的教育体系进行改变,强化“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优化并建立电子技术类课程新体系,“强化基础,贴近装备,贴近部队,培养能力”组织课程教学,构建系统的“面向现代,面向装备”的电子技术类实践平台。

关键词:合训;综合运用能力;分类指导;贴近装备;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14-02

一、研究现状

电子技术类课程是国内外和军内外大多数理工类高校中必开的一门重要课程,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其研究呈现如下特点:(1)军校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必须贴近装备技术的发展。(2)电子技术类课程基础性地位更加凸显。(3)电子技术类课程实践平台的建设更加重要。缩小或者填补电子技术类课堂教学与工程应用存在的“过渡区域”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有效构建课程实践平台。(4)电类“大课程”教育理念的普遍树立。人才培养总体转向“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目标,“大课程”的教育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理念强调面向任职专业工作岗位,应将电子技术类的基础课程和以后的相关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按照社会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建立层次分明、先进的教学体系。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理念不够新颖。纵观以往的电子技术类教学工作,总体上对转型的理念理解不深不透,没有研究探索新的问题,全面改革教学方法。

2.教学目标不具体,教学模式不灵活。电子技术类课程作为全校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通常是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集体授课,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容易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各环节设计零散,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目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课程设计及本科毕业设计等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在时间和形式上相互独立,衔接不紧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管理机制的松散也造成学员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电子技术能力模型建立

(一)通用认知能力模型

根据《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一书,认知能力模型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其中概念和程序的抽象程度有一定的交叉,即有的程序性知识比最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更具体。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包括了六个类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是依据认知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来排列的)。

知识维度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有四种水平,依次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为例,学习任务所包括的知识类型:知道电子电路需要用到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知识属于“事实性知识”;会用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公式属于“程序性知识”;电路图属于“概念性知识”;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和理解方式属于“元认知知识”。

(二)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构成要素

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工程教育培养类型之一,学员要完全掌握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具备以下主要能力与素质。(1)具有较为宽厚的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理论知识;(2)具有应用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理论知识的能力;(3)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懂得设计、开发和生产复杂技术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5)具有较好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6)具有较强的终生学习能力与习惯,以适应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胜任多变的专业领域。

四、主要措施

1.强化“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合训和非合训专业是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分类的。学员中因为基础和兴趣的不同,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要求,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因材施教”是经实践证明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基于上述两个层面的分析,必须把“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对现有的电子技术类教学体系进行优化调整。

2.优化并建立电子技术类课程新体系。根据大多数军队院校开设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合训专业,其课程目标不同,可将电子技术类课程体系结构分为“电子信息类”、“机电信息类”及“电气信息/兵器信息”三类。对课程目标的分类包含了对认知过程的形成的不同阶段,在对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即可分为“基础学习”、“综合实践”及“创意创新”三个阶段,将它们放入二维矩阵表,对各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就落在“课程体系结构分类”和“认知能力培养阶段”相交的方格内,如表(新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所示。

上表中,“基础学习”要求教员要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培养学员学会学习。“综合实践”指加深对部队实际情况的了解,准确把握人才培养需求,紧跟作战训练改革发展,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消除学员知识能力与部队实际岗位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使其将所学知识快速转化为部队现实的战斗力。“创意创新”指教员在授课中不应仅局限于教授课本的知识,要着重培养学员的发散思维,鼓励学员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学员进行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鼓励学员进行创新性学习。

3.“强化基础,贴近装备,贴近部队,培养能力”组织课程教学。这就要求教员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面向岗位、面向任职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合训阶段的学员既要完成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同时又要进行军事学科基础理论教育和指挥军官的基础训练,把学员岗位任职需要最直接、最必需的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并在有限时间内为学员提供最为有效、最富价值的知识,赋予最管用、最过硬的能力,使其在校所学尽可能贴近部队所需。

4.构建系统的“面向现代,面向装备”的电子技术类实践平台。我们更应重视以系列课程为中心的工程实践平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电子技术有关的技能,获取电子技术创新的技巧和经验,从而达到自觉地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设计能力。

以全面提升合训学员的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我校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建立了一套适合合训学员、全方位筹措实践教学资源、全开放的综合创新实验室,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实用能力的培养。以电子技能培训为基础,以综合创新为手段,在学校一系列电子技术教学活动中不断试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合训学员电子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在2013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本科学员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其中6名学员中有4名是合训学员,教学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方园.合训分流模式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6):50-51.

[2]白明友,张凯利,崔阳,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144-145.

收稿日期:2016-11-23

作者简介:马知远(198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信号检测与处理。

猜你喜欢
分类指导实践平台
刍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与措施
如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给每个孩子一双腾飞的翅膀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平台建设之我见
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