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地理课后书面作业规范的培养

2017-05-16 20:41赵海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书面读图审题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南通 226019)

摘要:高中地理课后书面作业往往以时事要闻或生产生活中的事件为背景材料,以地图、表格等为载体,因此让刚刚踏入高中的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认真仔细、独立自主、及时规范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理课后书面作业,利于他们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主动学习地理的相关知识或查阅相关书籍,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树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切实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重要性,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首先就规范课后书面作业的布置要求和规范课后书面作业的习惯要求进行一定的阐述,然后根据对高一学生课后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中存在问题的跟踪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一学生;地理;课后书面作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36-02

完成一定数量的、难度适中的地理课后书面作业,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初二会考结束后,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涉及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就算是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地理现象,估计学生也想不起来是地理方面的知识。为了培养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为了高一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为了高一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为了让高一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并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需从细微处着手,改正他们对学习地理的认识,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这个细微之处就是从课后的书面作业着手。

一、规范课后书面作业的布置要求

地理课后书面作业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梳理基础知识、重视提升读图析图能力,还要关注高一学生学情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分层和弹性作业。作业目的要明确,题目要精选,难易要适度,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以时事要闻为背景材料,图表等第二地理语言为载体的一拖二或一拖三的题组。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结合所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到农村、工厂、商业中心、车站等地方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杜绝学生之间相互抄袭,遇到有困难的题目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或者主动找老师解答。

二、规范课后书面作业的习惯要求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高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格,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书写整洁、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而且要重视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检查、及时订正作业、保证答案科学准确的良好习惯。

第一,作业书写:做到字迹清楚,页面整洁,格式规范。

第二,作业收交: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第二天早上晨读,课前组长收缴清点好交给课代表,课代表及时在作业记载本上记录当天的收缴情况。

第三,作业订正:养成及时订正错题的习惯,最好养成二次订正的习惯。

三、规范课后书面作业的研究收获

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高一学生地理课后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地理课后书面作业的规范,主要有以下的研究收获:

存在问题1:作业本上留下的痕迹很少或没有。

原因分析:第一、学生审题时缺乏地理思维的敏感性,找不到关键信息。第二、学生审题时没有将关键信息做记号的习惯或者是抓不住有用的信息。第三、学生做作业应付了事,可能抄袭他人的,自己根本没有动脑筋做。第四、学生审题时只顾速度不顾质量,题目意思没有看懂、看全就动笔答题。

应对措施:第一、根据学习内容精心选择习题或自编题目,叮嘱学生课后作业要做到量少质多。第二、面批作业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审题思路,推导答案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辅导。第三、评讲题目时,将相关的内容显示在电子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大声读题、仔细审题,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读题、耐心审题,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并做规范的记号。和学生一起分析哪些词语会隐含重要信息,重要信息中又可能蕴含着哪些地理知识。引导学生重视读图表,很多信息往往可以通过图例、图名准确获取。久而久之地来培养学生捕捉地理信息的意识性、敏感性。

存在问题2:不会运用地理语言答题,地理术语表达不准确。

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地理这门学科,即使是进入高中以来,还认为地理是副科。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落实的现象,课堂上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学生想听的时候就听两句,想记笔记的时候就写两句;有的学生就是想在地理课上稍微休息一下,调剂一下;有的学生人在教室,心却不知跑到哪里了。做课后作业之前,没有复习的习惯;在做作业时完全凭着脑海中记忆的一点内容去做题。学生有时候做错题,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应对措施:教师围绕课程标准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精讲、少讲,留出时间给学生当堂记忆基础知识。教师要时时把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唤醒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正面引导学生提高课后书面作业质量的意识。例如,将高质量的作业拍成照片或做成幻灯片,大力表扬,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斗志。鼓励学生要有想学好地理知识的意识,地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课后利用一点点时间,稍微思考一下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前后进行联系,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能出现知识链条的断节。告诉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学习和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轻松感和成就感。

存在问题3:学生轻视地理习题中图表等信息载体。

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一,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图表等信息载体,以致于刚拿到图还没有看,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感,就觉得自己看不懂,使得学生还没有正式做题目,就已经被自己打垮了。事实上,地图承载的信息相对比较直观,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静下心来读图、析图,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读图时忽略读图的助手——图例和注记。有时候,图上包含的信息较多,学生一下子难以把握重点。这时候,最实惠、最高效的途径就是抓住地图附近的图例,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图上逐层提取信息。

第三,学生获取一定量的信息之后,没有压缩整合所获取的信息,也没有运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出来。这个应对的措施又回到了前面,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学生轻视记忆地理基础知识造成的,他们没有及时消化理解,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因此,要通过分析典型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通过持续地跟踪研究高一学生课后书面作业情况发现,学生在阅读题目时逐渐能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做记号。另外,关键信息隐含的地理知识能进一步挖掘出来,并标注在相应的内容旁边。通过课堂上留时间给学生记忆基础知识、课堂默写、组长帮助组员学习等形式,学生作答综合题时的语言表达逐渐通顺、规范,简明扼要,突出要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到讲台前展示,与大家一起分享读图的收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显浓厚,也深刻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得以持久。

参考文献:

[1]李青.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下的课后作业设计[J].中国民族教育,2013,(10):36-37.

[2]黄婉庆.高中地理作业生活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王怀柱.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與途径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99-100.

收稿日期:2016-11-25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PBL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5JK11—L111)

作者简介:赵海军(197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书面读图审题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读图
书面表达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