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在幼龄贵州小型猪构建颅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2017-05-17 12:51曹春艳胡正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幼龄咪达唑仑氯胺酮

曹春艳,胡正云,陈 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 100144)

研究报告

不同麻醉方法在幼龄贵州小型猪构建颅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曹春艳,胡正云,陈 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 100144)

目的 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幼龄小型猪构建颅骨缺损模型及修复实验中的麻醉效果,从而探索简便、安全、有效的最佳麻醉方案。方法 幼龄贵州小型猪30头,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A组采用咪达唑仑与氯胺酮组混合液肌内注射;B组采用肌内注射陆眠宁II注射液麻醉;C组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与陆眠宁II复合肌内注射麻醉。比较3组的麻醉显效时间、首次麻醉维持时间、第1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第2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术中麻药追加次数、麻药累积量、术后动物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 B组显效时间长于A、C两组(P<0.05);C组首次麻醉维持时间、第1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第2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的时长明显大于A、B两组(P<0.05);A、C组苏醒期明显短于B组(P<0.05);C组的追加麻药的次数、用药总剂量、术后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与陆眠宁II复合麻醉是一种操作简单、麻醉深度可控、安全性高的适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幼龄小型猪外科实验的的麻醉方法。

咪达唑仑;氯胺酮; 陆眠宁Ⅱ;幼龄猪; 麻醉

在整形外科与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对于如何修复儿童颅骨缺损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所以建立与临床较为接近的实验动物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小型猪因其解剖生理特征、代谢、疾病的发生和机理等方面与人基本相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科学研究[1]。因而幼龄贵州小型猪就作为构建颅骨缺损模型及修复的首选实验对象。然而完成复杂的手术过程,需要有良好的麻醉方法,它不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也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文献介绍小型猪的麻醉方法均以成年小型猪较多,而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方法鲜有报道。作者在本实验的过程中借鉴成年小型猪的麻醉经验,对以往的麻醉方法进行改进,总结,摸索出更适于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贵州小型猪30头,3月龄,体质量11~13 kg,雌雄各半,单笼饲养,由北京市琉璃河科兴实验动物养殖中心提供[SCXK(京)2012-0005]。动物实验在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动物室完成[SYXK(京)2015-0009]。

1.2 药物选择

盐酸氯胺酮(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7293, 2 mL:0.1 g);陆眠宁Ⅱ注射液(吉林省华牧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批号:兽药字(2009)070011582,生产批号:140610, 2.0 mL/支);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27,生产批号:20130807,1 mL:5 mg)。

1.3 麻醉方法

将30头幼龄小型猪单笼饲养,术前观察1周,健康状态无异常,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各组月龄及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2 h禁食,麻醉前称重,阿托品按0.05 mg/kg的剂量术前30 min肌内注射给药。手术历时(210±5)min。A组(氯胺酮与咪达唑仑组),B组(陆眠宁 II组),C组(氯胺酮/咪达唑仑与陆眠宁II复合麻醉组)。A组:采用咪达唑仑与氯胺酮混合液肌内注射,氯胺酮首次给药剂量为12 mg/kg, 咪达唑仑给药剂量为0.35 mg/kg,待动物达到麻醉状态后,将小型猪俯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用静脉留置针在小型猪的外侧隐静脉前支或后支静脉穿刺并固定,建立静脉通道,给予0.1%氯胺酮持续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当动物出现痛感时需立即静脉注射氯胺酮0.1 mg,直到动物痛感消失。 B组:首次按0.15 mL/kg体质量的剂量肌内注射陆眠宁II注射液,如20 min后未达到麻醉状态时,追加0.05 mL/kg体质量的药量,待有效麻醉消失后,麻醉维持药量为首次剂量的一半。C组:首先将咪达唑仑与氯胺酮混合液肌内注射,诱导剂量同A组。待动物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时,按0.1 mL/kg体质量的剂量肌内注射陆眠宁II注射液,有效麻醉消失后,按5 mg/kg的氯胺酮与0.05 mL/kg陆眠宁Ⅱ混合液肌内注射维持麻醉。

1.4 观察指标

1.4.1 麻醉显效时间:观察小型猪自肌内注射麻醉药至出现麻醉状态的时间。当肌注麻醉药后几分钟就出现睫毛反射和肌张力下降、精神倦怠、步履蹒跚、随后卧倒,痛觉消失。

1.4.2 麻醉首次维持时间:动物首次进入麻醉状态直到术中动物对切割牵拉出现轻微痛感时间。在此期间动物呼吸平稳,肌肉松弛,手术切割牵拉无反应,痛觉消失。

1.4.3 追加药物后维持时间:首次麻醉维持期内,当动物对切割牵拉出现轻微痛感或躁动时,追加麻药的时间到下一次追加麻药的时间。

1.4.4 麻醉苏醒时间:动物从开始苏醒到站立行走的时间。表现为呼吸加快,睫毛和角膜反射恢复,挣扎站立直至平稳行走。

1.4.5 麻醉效果 ⑴记录整个手术过程中麻药追加次数,氯胺酮及陆眠宁II各自总用量。⑵记录术后动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躁动、腹胀、不食等状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及术后1个月内动物死亡例数(排除手术原因)。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麻醉时间

⑴麻醉诱导期:观察三种麻醉方法的麻醉起效时间, B组动物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要明显慢于A、C两组,与A、C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C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⑵麻醉维持时间: C组首次麻醉维持时间(第1次维持时间)的时长明显大于A、B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同样C组第1次追加麻醉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第2次维持时间)及第二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第3次维持时间)的时长同样明显长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麻醉苏醒期:数据显示,B组苏醒期时长明显长于A、C两组,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而A、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麻醉效果

A、B、C 3组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C组的麻醉效果最好。数据显示, C组的麻药追加次数明显少于A、B两组,C组0.05),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C组和A组在麻醉期间、术后及术后1月内未出现动物死亡情况,而B组动物术后死亡2头,术后3天内死亡1头, C组与A、B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小型猪由于体型小、遗传稳定、 实验耐受性强,又因其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与人基本相似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血脂、烧伤整形、骨科、 口腔外科等实验研究,同时猪也是皮肤和整形外科手术的标准模型[1,2]。因此本实验选用幼龄贵州小型猪作为实验对象,相对于鼠、兔等小型动物更易耐受较大的外科手术创伤,能够最大程度上模拟人体的成骨过程,为进一步临床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表1 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时间比较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Note.★Compared with the group C,P<0.05;▲Compared with the group B,P<0.05.

表2 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Note.★Compared with the group C,P<0.05;▲Compared with the group B,P<0.05.

幼龄小型猪虽然体型小,但其麻醉剂量往往大于成年动物剂量,符合大体型动物麻醉剂量的规律,体重越大单位体重用量可以低于常规剂量,体重越小单位体重用量可高于常规剂量,因此麻醉剂量不好掌握。不仅如此,幼龄小型猪的解剖特点和主要脏器功能发育不全,往往全麻后易出现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3,4]。由此可见,幼龄小型猪麻醉难度大于成年猪,所以建立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获得精准实验数据的有力保障。而麻醉效果如何与麻醉药的选择及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剂及用量非常重要。氯胺酮在动物实验中为常用麻醉剂,但单一的麻醉往往效果不佳,常须多种药物复合麻醉[5-6]。笔者在预实验过程中发现,单独使用氯胺酮对幼龄猪进行麻醉,麻醉作用不明显,动物躁动次数多,氯胺酮用量大,维持时间短,麻醉效果差,与赵厚德[7]等报道相同。而氯胺酮伍用咪达唑仑复合麻醉,麻醉效果确实,同单独使用氯胺酮相比其用药量减少,镇痛镇静的作用加强,氯胺酮的作用时间延长,这与华海音[8]等报道相一致。但是,复合麻醉维持时间虽然比单独用氯胺酮时间长,一般为30 min左右,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实验而言,需要多次静脉追加药物才能满足实验时间的需求。由于追加药物的次数多,氯胺酮的药物累积量相应增加,因而就会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其结果不仅影响手术的实施,而且动物死亡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陆眠宁II注射液为盐酸塞拉嗪等药物经优选配比组成的新型复方制剂(不含可做毒品吸食的氯胺酮成分),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起麻醉作用,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及中枢性肌松作用,是大动物麻醉中常用的麻醉剂。然而单独应用陆眠宁II对动物进行麻醉时,如果剂量掌握不当,就会出现抑制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的现象,由此导致动物死亡的发生。我们在幼龄小型猪的构建颅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术过程中发现,单独应用陆眠宁II麻醉时麻醉深度往往不好掌握,尤其是首次麻醉剂量。因幼龄动物用药剂量大于成年动物用药剂量,如果剂量不到位,会出现麻醉不全,体动次数较多,导致不断追加麻药现象,不仅给实验带来诸多不便,也会造成麻药蓄积,由此造成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而且还会加大肝脏的负担,对胃肠道也有一定影响,有的动物术后1~3天都表现出昏昏沉沉,不爱进食状况,同吴曙光等[4]报道相符。因此不仅给术后的管理增加难度,也给术后的后续实验的进行带来困难。除此以外,由于麻药的蓄积,有的动物出现苏醒延迟,甚至死亡,其原因可能由于用药量大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着抑制作用,从而加大了主要脏器功能发育不全的幼龄小型猪死亡的风险。因此降低麻醉用药量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幼龄小型猪实验而言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咪达唑仑、氯胺酮和陆眠宁II三者复合全身麻醉是一种操作简单、麻醉时间较长、麻醉维持平稳、麻醉深度可控、安全性高的适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幼龄贵州小型猪外科实验的麻醉方法,值得在动物麻醉领域推广。

[1] Tanaka H, Kobayashi 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using experimental pigs in a medical school [J]. Artif Organs, 2006, 9: 136-143.

[2] 陈华. 小型猪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 16(5): 366-367.

[3] 宋 兵,祁 亮,任旭东,等. 小型猪心内直视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 31(3): 362-365.

[4] 吴曙光,钱宁. 速眠新在实验动物麻醉中的应用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 29(1): 58-60.

[5] 李尧清, 杨小玲, 秦建琼, 等. 氯胺酮在实验动物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 21(3): 169-170.

[6] Gernot M, Kaiser MD, Matthias M. General handling and anesthesia for experimental surgery in pigs [J]. Surg Res, 2006, 130(1): 73-79.

[7] 赵厚德,陶均,郝智慧,麻醉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 14(6): 386-387.

[8] 华海音,杨广,刘克玄,等.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临床研究 [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 17(3): 127-129.

[9] 杨培梁,王元占,朱玉峰,等. 全身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 15(4): 198-199.

[10] 郦惠芳. 咪达唑仑用于颌面外科盲探插管麻醉的效果评价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 93-94.

[11] 顾国华,董永胜,陆金彪,等. 咪达唑仑麻醉学浅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 13(17): 194-195.

[12] 戴雄伟,沈志忠,范圣登. 咪唑安定对氯胺酮麻醉诱导的影响 [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 19(8): 484-487.

[13] Fraerv DD, Duffg S, Angelides KJ, et al. GABAA/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in acutely isolated hippocampal astrocytes [J]. J Nearosci, 1995, 15: 2720-2732.

[14] Baker MR,Baker SN. The effect of diazepam on motor cortical oscillations and corticomuscular coherence Studied in man [J]. J Physiol, 2003, 546(3): 931-942.

Comparison of three anesthetic procedures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nd recovery effect on adolescent Guizhou minipig models of skull defect

CAO Chun-yan, HU Zheng-yun, CHEN Bo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44, China)

Objective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hree anesthetic procedur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d recovery effect on the young minipig models of skull defect, and explore an optimal anesthetic procedure for long-lasting surgical experiment in minipigs. Methods Thirty 3-month old Guizhou minipigs (male∶female=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0 in each group. The group A was given with midazolam and ketamine i.p., the group B received lumianning II i.p., and the group C received midazolam combined with ketamine and lumianning II i.p. The induction time of anesthesia, the first anesthesia maintenance time, the first anesthesia maintenance period after additional use of anesthetics, the second time anesthesia maintenance period after additional use of anesthetics, the recovery period, the number of times of additional intraoperative use of anesthetics, cumulative amount of anesthetics use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and mortality rates of the animals after anesthesia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nesthesia induction time in the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s A and C (P<0.05 for both). The anesthesia maintenance time and the anesthesia maintenance after first and second additional use of anesthetics in the groups A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s A and B (P<0.05 for both). The recovery periods in groups A and C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B (P<0.05 for both). The number of times of additional intraoperative use of anesthetics, the total dose of anesthetics, the adverse reaction and mortality rates in the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s A and B (P<0.05 for both). Conclusions The combination of midazolam with ketamine and lumianning II is a simple, easy to control the anesthesia depth, and a safe method to anesthetize young minipigs in long-lasting surgical experiment.

Midazolam;Ketamine;Lumianning II;Adolescent minipigs;Anesthesi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300807)。

曹春艳(1965-),女,研究方向:医学实验动物学。E-mail:caochunyanaa@163.com。

陈博(1986-),男,研究方向:整形外科。E-mail:chenboys@hotmail.com。

R-33

A

1671-7856(2017) 04-0041-05

10.3969.j.issn.1671-7856. 2017.04.007

2016-10-12

猜你喜欢
幼龄咪达唑仑氯胺酮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浅谈幼龄动物的营养与免疫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浓度*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