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2017-05-18 01:44葛勇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葛勇

(合肥市兴园学校 230081)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是通过小学语文教育来实现的,因为大量的德育资源都是蕴含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的。因此,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给学生讲解语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课程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引言

德育教育作与其他基础文化课教育相比,对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假如一个学生他的各们学科都学习很优秀,但他在德育上误入歧途。那么,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他自己,那将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充分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穿插起来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语文的基本知识,也引导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功地渗透德育教育,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将简单阐述自己的结合本人的一己之见。

1、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渗透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教师就如一个媒介,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就如一个接收器,是科学文化的塑造者。特别是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不成熟,加上社会环境中存在多元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不可避免的使小学生受到误导。所以,作为教师本人,其道德行为都在给学生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发挥榜样的力量,为人师表,德才兼备,以身作则,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学习的耳濡目染,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小学语文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渗透德育教育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导基本都是他们心中不变的铁理,教师在他们心目中也基本是楷模。反过来,教师也要不负学生所望,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关怀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据调查问卷显示,小学生如果和教师关系处理良好,那么其相应的文化课程也学习比较优异,因为他们爱屋及乌的思想,决定了他们对待该门学科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而然,学生的成绩优异也在情理之中。反之,如果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或产生抵触心理,出现厌学现象,其心思不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自然也差。小学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即便学生出现错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使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克服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懂得知错而改,教师以鼓励为主,帮主学生树立自信心。

3、小学语文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的学习虽然是文字化的表现形式,但其实质是将艺术形象化的表达。如果把语文看作是简单的说教与灌输,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语文的特点就是将其所要反映的思想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当下最流行的应用型交互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举个例子,在以前教学实践中,记得学习《狼和小羊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们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学生有声有色地对白和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的表演,使课堂气氛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学生们表现地兴致高昂,精神饱满,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同时还启发学生从中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素质。再如,对《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然后教师通过点名,让不同的学生来分别扮演狐貍与乌鸦,按照课文中的狐狸与乌鸦的对话,加上形象地语气表达及肢体语言的配合,彷佛课文的情景再现,逗地学生笑得前仰后合,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当中,培养了学生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齐头并进。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运用创设教学情景这样的方式,无论对语文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摒弃了传统的教师给学生被动式地灌输知识的模式,而是变成了学生主动式地去学习去探究去领悟,教学方式上的不同自然带来效果上的截然不同。

4、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之前我们提到过,语文的实质是将艺术形象化的表达,特别是对于很多写景的富有欣赏性的课文来说,蕴含着浓浓的艺术美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的风景如画的感觉,就要在备课时花心思去搜集课文中描写的相关景色的图片,然后通过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图文并茂的艺术魅力。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因为文中提到很多小动物的脚印,诸如,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等,但是我们日常很少去观察不同动物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子,而通过课文中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使大部分学生大概明白每一种动物脚印的样子,但对于一小部分部分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他们有可能也不知道枫叶是什么样,所以更想象不出小鸭的脚印的样子。这个时候,教师通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事先搜集好的小鸭的脚印,就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许将激发他们的绘画灵感及兴趣。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也会启发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又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带领学生领略了小兴安岭的四季如画的美丽景色,即便再优美的文字描述也抵不过图片展示的直观,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小兴安岭四季的图片,一方面让学生欣赏图片展现的浓浓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与图片对比,寻找课文中提到的不同的动物或植物,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德育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在学习或欣赏课文时,抓住一定的契机进行渗透式的德育熏陶。

参考文献:

[1]李淑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5:143-145.

[2]刘立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心得[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365.

[3]李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 2011,08:5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