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初探

2017-05-18 07:05于跃忠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班级管理

于跃忠

摘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班级管理是在学校、企业共同领导下进行的,一方面它具有学校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企业属性,它是融合学校、企业文化的综合型班级管理。通过班级管理队伍校企共聘制、班主任角色领导化、班级管理企业化,确保在教育教学中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职业素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班级管理;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108-03

教育部2014年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指出,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及其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国家、企业、学校的要求,遵循校企一体,共同育人的理念,通过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从而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是以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的校企双主体教育。它的管理模式是双元教育模式,班主任通过协调两个管理主体和管理地点——学校、企业,以职业活动作为班级活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等非认知性职业素质。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是体验式的管理,是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悟到、领悟到的管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将具体的职业素养置于对学生有意义的班级管理情景之中,通过体验使学生充分了解班级管理的目的,使学生的基本素养达到企业需求。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共同体及其特征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根据学校、行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需求,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形成校企双向互动的班级管理。因此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教育共同体是以国家、行业、企业、学校管理制度为载体,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建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达成每个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生产学习型集体。它由班级学生(学徒)和班级管理者(班主任、任课教师、师傅)共同组成。

(一)学生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生是跟企业有一定的约定,以工作为本位的带薪学习者,他们通过三年工学交替的学习,获得行业从业资格,成长为合格的员工。因此他们是具有现代特征的学徒,是带着动机有准备来学习的,学习的目标是使自己的能力达到企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他们获得职业素养的方法主要不是来自于教师的传授,而是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过程中通过观察、练习、实践、交流、反思等获得的。他们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型劳动者。

(二)班主任、任课教师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已经由学校单一管理转变为企业、学校双元管理,一切班级活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需要与企业、学校一起进行精心的事前设计+细致的过程控制+有效的考评以此达到有效的班级管理。因此班主任、任课教师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也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将学生基本素养与职业素养、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充分融合的班级管理的设计者。他们具有教师、企业管理者双重身份,他们既具备一定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又具备与生产实践相关的管理能力,是学生职业成长的引路人。

(三)师傅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校即企业、企业即学校;学习即生产、生产即学习。师傅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授者和管理者。他们具有企业员工、师傅双重身份,他们虽然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但在职业实践领域工作、掌握最新技术和工艺、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人员,是企业与学校共同选拔出来的企业优秀员工,是学生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建造者。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班级是校企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在学校、企业共同领导下进行的,一方面它具有学校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企业属性,它是融合学校、企业文化的综合型班级管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先生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需要从职业素养需求出发,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共同领导下才能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1]

(一)班级管理队伍校企共聘制

班级管理队伍由学校企业相关人员组成,人员由校企双方共同协商确定,他们在校企双方共同领导下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他们的人事属性是校企双方共同聘用,工作业绩是由校企联合考评,只有这样,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得到实施。比如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教学方案一般是实施工学交替,一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学习岗位技能;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交替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专业性和连续性,班级管理队伍必须由一支稳定的校企共聘的人员组成,不因教学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班级管理队伍校企共聘制是实现班级有效管理的基础。

(二)班主任角色领导化

在班级管理队伍中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全面性的,他不光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对班级其他管理者进行管理。他的身份是代表校企来管理整个班级所有人工作学习的,既要管理学生的生产学习也要管理其他管理者的生产教学。因为学生需要获得职业知识、应用技术、社会价值观和工作规则等与特定职业相关的职业素养,而这些职业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其他管理者在特定的工作场所对学生的灌输,比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同时也要要求实训老师将职业道德、关键能力等职业素养融入到实训教学中,通过真实的生产情境管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班主任角色领导化是实现班级有效管理的保障。

(三)班级管理企业化

严格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企业员工,他们是企业委托学校培训进而达到企业所需的职业人。但就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素养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健全,需要辅以学校教育,因此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是企业化的学校管理教育。学生在整个中职期间学习的过程就是逐步适应企业要求的过程,其中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让学生逐步适应企业管理,所以班级需要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比如班级常规管理一般包括对学习活动、日常纪律、环境卫生等的管理,現代学徒制背景下班级常规管理把学习活动与生产活动、日常纪律与工作纪律、环境卫生与工作环境卫生相对应,班级常规管理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适应企业管理的过程。因此班级管理企业化是实现班级有效管理的保证。[2]

总之,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是建立在校企双元领导下的班级管理,是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实施的班级管理。通过班级管理队伍校企共聘制、班主任角色领导化、班级管理企业化,确保在教育教学中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

[2]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班级管理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