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2017-05-18 10:01顾丽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

顾丽华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期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文章重点探究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教育 素质教育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39-01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中的主体,老师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把结论灌输给学生,导致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存在感和课堂参与感差,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难以切实提升,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十分必要。

一、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课堂是数学老师和小学生两者进行情感沟通主要场所,基于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小学生缓解对数学学习的压力,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方可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小学生才能卸下心理负担,喜欢数学老师,然后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尊重自己、喜欢自己,特别是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并对始终对学生抱有期待。当学生考试过后,一些原本成绩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数学老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将交流的重点放在关心和鼓励之上,然后帮助学生寻找考试失利原因,不可一味的指责学生,让学生带着心理负担学习;对于后进生而言,数学老师要平等对待,设法让他们主动学习而不是强迫。就像一个摔倒在地的孩子,如果他不想起来,别人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把他拽起来,倘若他自己想起来,那别人只要伸手轻轻一拉就可以。学习也应如此,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对他们是关心爱护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其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熟悉、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减少学生对知识的排斥感和陌生感,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内容,更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知识。小学数学部分内容对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则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小学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例如,在教学“元、角、分”内容时,由于这一内容较为抽象,低年级的小学生难以理解元、角、分的概念,也不易理解三者的含义,部分小学生对换算也难以掌握,此时数学老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小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小学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在超市结账时的情境,这一情境对小学生而言较为熟悉,可以帮助其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并加深对元、角、分的理解与记忆。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层次较低,纯粹的数学理论学习对小学生而言过于枯燥,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理论学习也抑制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发挥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因此,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就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学习实践,让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并有效调动、发散、启迪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内容。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用量角器画角相对拿手,但不使用量角器分别准确的画出75°、105°以及15°角,小学生没有接触过。小学生个体的能力有限,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4或6人为一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讨论充分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四、注重生活应用,体验数学乐趣

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在小学生心中,数学学习没有实际意义,即数学的使用价值无法体现,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有应用到数学知识,及时应用到所学数学知识,小学生也不易察觉,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时,数学老师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数学生活结合,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小学生改更好的生活,数学学习是具有实际意义。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可以用数学知识为小学生解释生活现象,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例如,老師可以为学生编订数学题,以学生家长到超市买水果蔬菜为例,如学生明明的爸爸到超市为家庭购买水果和蔬菜,爸爸共有100元钱,超市的菠萝是9元/千克、苹果是8元/每千克,西红柿的单价为4.5元/千克,茄子的单价是2.5元/千克, 已知爸爸买水果共有5千克,菠萝有3千克,然后,爸爸买蔬菜共花费14元,其中买了2千克茄子,结账后,爸爸还有43元,请问张三的爸爸买了多少千克桂圆,多少千克西红柿,这一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且题目中的主人公是明明的爸爸,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要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正浓,此时老师可以展开教学。由题知,爸爸共花费100-43=57元,蔬菜花费14元,则水果花费57-14=43元,其中菠萝的花费为43-3×9=16元,而苹果的单价是8元,因此,苹果的重量是16÷8=2千克,此外,14元蔬菜消费中茄子的价钱为2×2.5=5元,则西红柿的花费为14-5=9元,则西红柿的斤数为9÷4.5=2千克。题目信息看似繁杂,却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解决,会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五、传授技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如老师在授课前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一些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与其他同学聊天说话,学生在做作业或是学习时,也无法专心学习,会被玩具、电视、手机等事物分散精力,因此,要引导小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在课堂预习环节,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对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奖励促进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在家庭学习中,老师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合作,若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表现良好,则家长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例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一些家庭作业质量不佳的学生,老师与学生家长合作,让学生家长根据学生一周的表现,为其进行打分,若学生在家学习态度积极,则到学校后老师奖励学生一朵小红花,若一个月内学生的家庭学习状态保持良好,则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一次奖励,有效促进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六、结语

综上所述,重点探究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自主学习课堂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刘星辰.昆明市“还课堂给学生”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