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换位思考的高职学生道德培养研究

2017-05-20 11:48柯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换位思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学生换位思考的对象,借助活动体验法、故事感悟法、心理暗示法、角色扮演法、想象训练法等方法实现学生对学生的换位思考、学生对家长的换位思考、学生对老师的换位思考、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最终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换位思考;对象分析;培养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62-02收稿日期:2016-11-26

2014年12月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等,充分体现了学生德育培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见,如何培养高品质、高道德的学生,将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之一。本文就基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的视角对高职学生道德培养进行研究。

一、换位思考的内涵

换位思考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达成理解和谅解的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二、高职学生换位思考能力培养内容

(一)高职学生换位思考对象分析

要培养高职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首先得了解学生在校三年中换位思考的对象或者三年中接触到的对象。在这我们将学生换位思考对象分为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其中学生对象包括同寝室、同班级、同社团的同学等学生群体;家长对象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长群体;老师对象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等学校教师群体;用人单位对象指实习单位领导、指导老师、同事等。

(二)高职学生换位思考能力培养基本内容

1.学生对学生的换位思考。学生在校三年期间接触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还是学生群体。由于年龄相仿,学生间沟通起来较为容易,但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不够成熟、家长比较娇惯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间的矛盾和冲突。吵架、打架、冷暴力、要求换寝室等事件在学生间时有发生。如果学生能站在另一个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么双方间的矛盾就会减少。

2.学生对家长的换位思考。家长是学生在校期间也是一生中关系最亲密的人。由于家中孩子比较少,家长会娇惯、溺爱孩子。因此,孩子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当自身意见、想法与家长发生不一致时,矛盾就会产生。加上相当部分的家长为了缓解经济、生活的压力,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与孩子的沟通机会减少,矛盾、冲突更易发生。由于父母责骂跳楼自杀、不听家长规劝沉迷网络等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孩子能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么双方间的矛盾就会减少。

3.学生对老师的换位思考。相对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与学生间产生矛盾、冲突的机会很小。原因主要是教师群体整体上思想成熟,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能更加客观,更具有包容心。但对于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比较差、自尊心强、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高职学生而言,对老师的评价比较敏感,一旦哪位老师说话不注意,就会刺激到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引起双方间的矛盾、冲突。如果学生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么双方间的矛盾就会减少。

4.学生对学校的换位思考。和学生息息相关的还有学校的图书馆、食堂、宿舍楼等后勤部门。为了规范工作内容,后勤部门均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管理服务对象。后勤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中难免会与学生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学生能站在后勤部门管理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么双方间的矛盾就会减少。

5.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为了促进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高职院校会安排大三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从学校跨到实习单位需要一段时期的磨合、适应。用人单位的领导、指导老师、同事等组成了新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对适应了相对自由、宽松学校环境的学生而言,用人单位紧凑有序的工作环境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有些实习单位同时吸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实习,给高职院校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实习过程中高职学生与实习单位的领导、指导老师、同事及其他实习生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他们能站在彼此的立场考虑问题,那么双方的矛盾也会相应减少。

三、学生换位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借助活动体验法,实现学生对学生的换位思考

基于学生群体思想不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活动来促进学生换位思考意识的自觉形成。学生间矛盾、冲突一般来源于生活琐事,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设计活动。如针对寝室内部矛盾,学校可以通过寝室评比活动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合作、理解。针对班级内部矛盾,学校可以设立各类班级评比、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凝聚力。针对社团内矛盾,学校可以设立社团评比活动来增加协作能力。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学生们将体会到在集体中应该学会互相理解、团结协作,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那么,以理解为上的换位思考意识也在逐渐养成。

(二)借助故事感悟法,实现学生对家长的换位思考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了这个阶段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与家长的关系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从顺从发展到逆反。父母的唠叨、叮嘱、关心变成了控制、专制和反抗。鉴于此,我们可以借助故事感悟法来唤起孩子对家长的爱和理解。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孩子与家长间感动、矛盾、引起思考的电影,在特定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与家长间的故事,或是举办相关的作文比赛等。通过分享故事,学生会有所感悟,也会增加对家长的理解,逐渐实现对家长的换位思考。

(三)借助心理暗示法,实现学生对老师的换位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与老师间的矛盾,主要源于学生的自尊心强、自卑心理强,对老师的评价、反馈敏感。因此,要实现学生对老师的换位思考,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得注意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心理暗示法。比如老师在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进行指导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点滴言行,从正面去积极引导,以合适的言语来反馈、评价。当教师肯定学生说“你能从老师的角度来评价这件事,真棒”时,学生便会在心里暗示自己,理解老师也是一种幸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对老师的换位思考意识。

(四)借助角色扮演法,实现学生对学校的换位思考

学生与学校后勤部门的矛盾源于学生对这些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的不理解或是对管理人员态度的不认可。因此,要实现学生对学校的换位思考,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首先得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在此,我们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法。比如学校组织学生轮流充当后勤部门相关的岗位人员,对读者、食宿者进行管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规章制度制定的意义,也能体会管理者的难处,从而增强學生对后勤部门的理解,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

(五)借助想象训练法,实现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

学生与实习期用人单位的矛盾主要源于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的缓解、换位思考的培养对学生正式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借助想象训练法。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就“假如我是实习单位的领导”、“假如我是你实习期的指导老师”等论题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用人单位的理解。同时,学校内部配备的指导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实习中碰到的各种冲突、矛盾,缓解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时可以借助以上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是组合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要以双方的相互理解为基础,不是让学生无原则的让步,而是学生与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最终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培养高品质、高道德的学生,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郝增敏.“换位思考”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7):61-63.

[2]邱秋云.换位思考法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3-54.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161)

作者简介:柯霜(1981-),女,浙江永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道德教育、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
九年级冲刺阶段班主任工作的三点思考
换位思考让先学后教模式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浅析换位思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教师,在真诚付出中展现人格魅力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