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洛陀古歌》中丧葬、祭祀礼仪的精神文化

2017-05-21 09:00王帆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祭祀精神文化

王帆

摘要:《密洛陀古歌》是布努瑶民族文化、历史的著作,记录了布努瑶的物质文化,也承载着整个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是布努瑶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展示。本文在对布努瑶的丧葬、祭祀礼仪作了归纳介绍的基础上,挖掘出整个民族崇拜祖先、敬畏生命等精神文化。

关键词:密洛陀古歌;丧葬;祭祀;精神文化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凝聚着代代炎黄子孙的 生存智慧。季节的更替以及人类的生死让生命变得更加厚重,人类带着虔诚之心来对待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人从一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几个重要阶段,出生、成人、婚嫁、死亡,在某阶段要举行一些具有仪式化的行为过程,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何种礼仪方式,都会与“社会组织、信仰、生产与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交织,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民俗文化类型中的生命周期和生命价值观。”所以说人生礼仪是确定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标志,人类与我们生存的社会产生联系最直接的仪式方式就是通过这些礼仪确立的。

生、老、病、死是一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人生体验,生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开始,那么死也就意味着人结束了一生,脱离社会。但是中华民族是受灵魂不灭观念影响很深的,绝大部分中华儿女都会存在灵魂在人死时是离开肉体继续活着的观念,所以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丧葬、祭祀这些礼仪是不可或缺的,布努瑶的丧葬、祭祀礼仪在传承中虽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依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蕴含着布努瑶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内涵等。

布努瑶是一个迁徙频繁的民族,每个民族的迁徙都是迫不得已的举动,即使扎根在新地域几百甚至上千年,依然会对祖先最早的居住地留有深刻的感情,生时无法回去,死时要求魂归故里。这种落叶归根的思想在上千年前的布努瑶人头脑中就已扎根。在古歌中记载,在密洛陀死后,九大武神要将她的亡灵送回她的出生地。布努瑶人在丧葬仪式中会反复念诵密洛陀的神迹和遗训,千百年来,瑶族人故去,人们要点燃火把将尸体送往阴间,要让布努瑶的道公巫公将亡灵从阴间请回阳间,瑶族人一路唱着送行的丧葬歌曲,将死者的灵魂沿着祖先迁徙的道路,一步步地一直送到布努瑶的发源地,跟祖神在一起生活。在布努瑶人的眼中,人死以后肉体离开,但是人的灵魂还在,他们非常重视丧葬习俗,马昌仪曾提到过“人死有三魂,一个归祖,一个附祖灵牌,一个留守焚场坟地。”布努瑶族的习俗也是在人死后将其归祖。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布努瑶把丧葬礼仪看作是人一生的再次转形,对于他们而言,认为人的死亡并非结束,而是对生命起点的一种归返。对祖先的感情归宿不仅仅只有布努瑶民族才有,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都会有,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大原因。丧葬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告别,生者通过这样一种仪式表达对已故之人的情感,也体现了一种对亡灵的指引,也体现了布努瑶人对死亡困顿的超越和升华。从瑶族人极为重视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密洛陀的追忆,对祖先的追思,同样唤起瑶族子孙对宗族历史的记忆,可见瑶族是一个慎终追远、不忘根本的民族。

祭祀礼仪是当今社会人类最为普遍的一种祭典形式,只是因为不同民族的特有文化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礼仪性活动。一个民族是否成熟、是否具有民族凝聚力,其实从他们的祭祀礼仪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布努瑶和其他民族一样,是非常重视祭祀礼仪的,这个有着强烈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观念的民族,祭祀活动尤为频繁。在《密洛陀古歌》的记载中多次出现祭祀的场景,布努瑶人民会祭祀祖先,报祖先开创天地、养育族人。怀孕的时候也要祭拜鬼神,表达敬畏之际祈求腹中孩子的平安。在密洛陀重病缠身时,众人祭拜鬼神,让鬼神修补密洛陀的“生命桥”,“娘才完油,娘才完肉,备祭品来补粮,备祭品来补米,生娘才多,备祭品修桥生娘。”在生命将要结束之际,密洛陀仍然要告诉族人要祭拜她,以祈求族人平安。

在祭祀仪式中,以“祭密洛陀”最为隆重。密洛陀在瑶族眼中是创造了天地、日月以及万物的祖先,把它当作自己民族的始祖母而歌颂,在布努瑶人眼中她是神圣和不可替代的。在古歌中最后一章“祭密洛陀”中记载,“密本洛西生于五月天廿五日,密阳洛陀完命于五月天廿五夜,日今是娘变成鬼在床,夜今是娘变成鬼在铺.....五月天廿九日,送娘到宫祖先,五月天廿九夜,送娘到宫祖先”,因而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纪念创世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密洛陀之祭”便成了世世代代布努瑶子孙最大的祭祀活动。布努瑶人民重视生命,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用这些富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仪式来演示出来。祭祀礼仪的表现,一般是布努瑶民歌、舞蹈以及民族乐器的结合。在密洛陀的遗嘱中记载“备香火,背大鼓,背小鼓......几日几到山去宴娘,几日几到山去宴娘......做舞宴娘,娘就让人去成人”,一直到现在,布努瑶的男男女女要聚集在一道山上,通过烧香、供食、敲打铜鼓、跳舞、唱歌等形式举行祭祀活动,接待神灵。

密洛陀是布努瑶供奉的创天地、造人类的始祖母,瑶族人民在世世代代的斗争中,从密洛陀的品质、精神中获得教育、鼓舞和力量。在远古时期,人类包括布努瑶这个支系,他们认为自然界是有主宰者,有“神界”的存在。因此,他们通过祭祀密洛陀这种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用最古朴、自然的方式,进行与自然地交流,寄托他们的希望。瑶族人们从祭密洛陀中体会到了密洛陀的创世精神、祖先们的历史知识、生活习俗、伦理道德等的教育。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老病死等人的一切经历都是人类的生理现象,与神灵鬼魂无关,但原始氏族包括布努瑶支系把这些都看作是神灵主导的结果,为得到保佑,在人成长的许多重要阶段,他们要不断地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文化,他们从古老的部族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支撑他们的精神信仰就是“洛陀给我们有创造的精神,洛西给我们有进取的信念。她在万难中创大业,她从困苦里起家园。她闯过无数坎坷,她遇见无尽祸患。她没有叫我们回头走,她没有喊后代原地站。”这种精神文化都蕴藏在布努瑶的人生礼仪中,从布努瑶的丧葬、祭祀礼仪中能看出整个民族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整个民族对祖先密洛陀的崇拜,中华民族的落叶归根、灵魂不灭等这些精神文化都是布努瑶千百年来一直信奉的。布努瑶的丧葬、祭祀礼仪是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也许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时代的变化而变异,也许会在某些方面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仪式中固有精神文化以及价值体系是不会改变的,包括布努瑶民族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宗教仪式等。《密洛陀古歌》作为布努瑶民族文化存在的意义不仅能使后来人对追溯这个民族起源、发展有迹可循,更为重要的是让后人在其中领悟到瑶族的文化历史传统以及所蕴含的瑶族人独有的精神文明。

注释:

钟敬文.民俗學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化,1998.156.

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95.

张声震.密洛陀古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2969.

张声震.密洛陀古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3120.

张声震.密洛陀古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3136.

蓝怀昌,蓝书京,蒙通顺搜集翻译整理:《密洛陀》[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311.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化,1998.

[2]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张声震.密洛陀古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4]蓝怀昌.蓝书京.蒙通顺搜集翻译整理:《密洛陀》[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祭祀精神文化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六曜与日本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
两晋郊祀礼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