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真正的”走进课堂

2017-05-23 07:49吴逸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朗读

吴逸玲

内容摘要:当今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朗读严重缺失的现象。造成朗读缺失的原因是:1.没时间读;2.朗读成了点缀;3.缺乏朗读指导。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只有让朗读“真正的”走进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滋养;只有让朗读“真正的”走进课堂,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要让朗读“真正的”走进课堂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其次,教师要坚持范读;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最后,朗读一定要与教师的点拨精讲相结合。

关键词:朗读;真正的语文课堂;朗读方法

G633.3

让朗读走进课堂,这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朗读是不是已经“真正的”走进课堂了?最近笔者搞了一次语言文字调研活动,连续到17所学校听了102节语文课(有小学的也有初中的),其中只有18节课,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这18节课分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小学三年级的和小学五年级的。102节课只有18节真正的重视朗读,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8%。

尽管“让朗读走进课堂”、“语文课应该重视朗读训练”类似这样的话题很早就被人们提出来了,但其实这么多年,朗读还是没能“真正的”走进课堂,这其中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1、讲解太多,导致没时间读。在语文课上,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以讲解为主,讲解字词句;分析结构层次,谋篇布局;概括思想内容,中心主旨;评价人物形象,感悟得失……要讲解的东西太多了,不讲全讲透似乎没尽到教师的责任,不讲全讲透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因为教师讲解太多,导致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朗读。

2、读而没指导,走过场。有些语文课,老师也让学生朗读,但通常是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少,朗读仅仅是作为讲解之余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读过了就算了,缺乏朗读指导。如果说前面第一种情况是老师把美文这道佳肴介绍完之后就端走了,这种情况应该说是让学生闻闻之后再把美味撤掉。

3、学生读了,教师指导了,可教师的指导简单且不得法。笔者这些年因为工作需要也听了不少的语文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教师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请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

语文课堂上没朗读、少朗读、朗读指导不得法,会让语文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不能享受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当然语文课堂效益也就比较低下。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以为,一定要让朗读“真正的”走进语文课堂!

朗读一定要“真正的”走进语文课堂。朗读能够让学生真正得到滋养。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我们通过读书学做人,通过读书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达到会说会写的目的。这里暂且抛开语文对人格修养的熏陶,单独探讨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要掌握这种工具就要通过“听、说、读、写”这四种训练手段。学生通过“听”和“读”汲取营养,通过“说”和“写”加以运用,然后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逐渐熟练的掌握语文。一道菜是否真的色香味全、营养丰富,光听服务员介绍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亲口品尝。同样,一篇文章只听教师讲解是不行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品味,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得到滋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理解课文,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做到会说会写,只有通过“听和读”,“听”是听老师的点拨、指引。“读”是自己品味、欣赏。大量的讀、美美的读,细细的读。当然读的形式有多种,有默读、朗读;有略读、精读等等。

朗读一定要“真正的”走进语文课堂。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发扩大阅读面,使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如果能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教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无疑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读得真好听!”、“听老师朗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时,他们就会爱上语文的,爱上了,他们也就会主动去找相关的课外书来看。多读多看就是学好语文的唯一途径。相反,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是在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中丧失掉的。

让朗读“真正的”走进课堂,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或者说学习语文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本来语文老师内心都该明白,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语文教师就像被蒙住了双眼的骡子一样,每天围着磨盘不停的转,辛辛苦苦,但看不到远方。在他们看来,学语文是因为课程设置的需要,学语文是为了考试。教师如果未能明白学语文的意义(学做人、会说会写),他就不能真正的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他就会不停的讲,让学生不停的做习题。久而久之,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厌,考试成绩上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了,运用语文的能力更是有待考证。现在很多人要写什么就赶紧上网复制粘贴,“大学生不懂写求职报告”、“大学生写文章错字连篇”等等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就是很多人学了十多年语文的结果。教师只有清楚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深切的体会到朗读对学生学习语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才能改变一直以来的自己习以为常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行为,放手让学生读,在语文课上给朗读留下充足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作作读书的样子,草草过场,像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随口念一遍”就算了。

其次,教师要坚持范读。教师出色的范读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不但可以为学生正音,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范读传递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和情感趋向,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老师产生共鸣。

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但真正做到“美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一定要掌握朗读的方法,才能在朗读的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掌握朗读的方法,对于平时习惯于方言交流的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但读出来的课文缺乏感情。这里,笔者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可以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先用平时惯用的方言把文章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为了读出感情,语言就会有轻重快慢、高低升降的变化。然后,根据方言朗读的情况,在文章上做些标志符号(重音用小圆点,停顿用竖线,语调用小箭头,语速一般直接用汉字注明),最后,根据标志符号再用普通话朗读出来。这样慢慢的就能做到有感情朗读了。如下面的段落,用方言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后,很容易就能找出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这些朗读中要注意的地方了。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最后,朗读一定要与点拨精讲相结合。朗读必须与启发式的精点精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只讲不读,学生难知书中味;只读不讲,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

“没有朗读的课只是一般的‘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我们应该让朗读“真正的”走进课堂,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心理学》朱作仁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朗读
基于朗读样本的高职英语学习者个性化诊断研究
让朗读彰显无限魅力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