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思考和体会

2017-05-24 15:43李浩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职业指导

摘 要:“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体系工作定位上要树立“立德树人的大职业指导”理念,着眼于“管理、服务、育人、创新”四个方面;模式创新上,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打造三个“平台”,以政校行社联动、产教融合为路径;工作成效上,着重体现在社会组织孵化、人员培训、项目培育。今后工作应着力优化“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生态圈,建立跨院系、跨专业群交叉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增设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训练项目,建设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实践育人 公益创业 职业指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民政部长沙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大职业指导”理念,探索出了“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体系,有效解决了高校职业指导过程中遇到的“与实践育人脱钩、同专业教育脱节、实践平台短缺”等问题,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社会竞争力。2016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位居全国第五。第三方追踪调查显示:学校就业满意度(97.6%)、母校总体满意度(98.9%)、雇主满意度(85.09%)等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到村任职人数稳居湖南省高职院校第一;自主创业比例和创业比赛获奖数位居湖南省高职院校前列。

一、“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职业指导体系的目标定位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稳定器、学校的试金石、学生的命根子(荆德刚,2014;李胜利,2016)。学校树立“立德树人的大职业指导”理念,将职业指导体系由原来的“管理、服务”的目标定位扩展为“管理、服务、育人、创新”四个方面,把民政工作的“善”、学校“爱众亲仁”校训、实践育人和公益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覆盖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职业指导体系的模式创新

“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体系包括四个环节,即“专业化志愿服务理念—专业化志愿服务实践—公益创业实践—公益创业项目孵化”。从模式创新角度看,主要有理念创新、实用性强、特色鲜明3个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将专业化志愿服务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各有关专业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明确专业化志愿服务教育目标要求,把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教学设计作为必备模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每个学期做4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配专门的志愿服务手册记录并计入学分。

(二)公办民营体制内外合作,打造三个“平台”

2012年2月起,学院牵头组建长沙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采取“公办民营、职能互补、政府主导、专业运作”模式,即长沙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沙市民政局联合主办创建,由民政行业首批领军人才、我校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史铁尔负责运作管理,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委托责任制。孵化基地定位为长沙市社會组织培育发展的枢纽型服务平台、学校专业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公益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三)以政校行社联动、产教融合为路径,形成了富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运行机制

1.对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关键性支持。

(1)孵化基地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给被孵化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减少在后勤、办公、组织发展方面的困难,让优秀组织和项目赢得时间和机会快速成长。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模块如表1所示,包括战略规划等11项内容。

(2)孵化基地的孵化流程为:接受申请——入驻评估——入驻孵化——场地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资助、注册协助等全方位支持——组织发展评估——出壳评估——跟进辅导。具体操作如图1所示:

2.为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支持。

(1)孵化基地服务内容包括:将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习实训模块。建设专业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对学校实践育人项目严格筛选,培育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学生社团组织和公益项目。建设公益创业平台,扶持本校在校大学生公益创业,通过科学规划、资源链接、团队建设、领袖培养等策略,帮助其建设具有承载力的支持网络。

(2)学校实践育人项目指导及服务流程为: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基本培训,使之掌握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专业助人的基础性知识,具有尊重、同理、接纳、差别化等服务理念,了解初步的个案、小组、社区三大社工方法与心理咨询技巧。在专业的支撑下,以专业社团为依托,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通过与外部基金会、公益组织联系,以项目的形式资助社团发展与志愿服务。建立“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分、评估评先及奖学金制度相结合的社团内部晋升与表彰”的激励机制,保障志愿服务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相关要素如图3所示:

三、“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职业指导体系的工作成效

(一)孵化了一批公益社会组织

学校5个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接受扶持,均已经成功孵化出壳,完成登记注册。孵化基地先后孵化了四批省内社会组织(35家),23家初创期公益组织接受壳外孵化。

(二)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提供了大量业务辅导和能力培训

孵化基地开办社会组织大讲堂辐射湖南省10个地市,2015年开设培训20期,伙伴分享日12期,直接受益1200人次,受益公益组织80余家。

(三)为学校培育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实践育人品牌项目

1.“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

民政部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主要面向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大龄孤残儿童,通过单独招生、解决经费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校自2008年起承接了“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截止到目前,通过“助学工程”来校学习的孤残学生共计851人,孤儿实现100%就业,1名孤儿正在创业。

2.古丈县“三区计划”志愿服务项目。

湖南省自2013年起启动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专项计划,旨在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助力当地社会工作发展,学校主持了古丈县的“三区计划”项目。截止至2016年9月,累计有3名社工教师,6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和30余名社工实习生参与其中,创新了社工介入贫困地区的县域服务模式,探索了精准扶贫的多元工作联动机制。古丈县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从无到有,据古丈县民政局数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共考取社工证13人,其中中级社工3人、初级社工10人。

3.爱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

学校建立了纵向延伸10个学院团总支的志愿者协会,横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爱心社、留守儿童关爱协会等400多个跨院系公益志愿服务团队,形成纵横交错的志愿服务网络。在校注册志愿者1.8万余名,注册志愿服务团队476个,师生注册率超过90%,学生社团注册率达到100%,年累计志愿服务人数达30余万人次,志愿者小时数近200万小时;涌现出了“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情系福利院,牵手夕阳红”、“慧灵智障中心助残”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和“最美乡村支教老师”刘一村、“最美90后入殓师”季烁红、“全国最美志工”王松、首届“湖南省金牌志工”罗艳珠、“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刘战旗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2014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项目。

4.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2009年3月,学校在湖南援建队支持下,组建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针对汶川灾区敏感社会现象和问题,以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几类特殊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民族社会工作和灾害心理援助服务。

5.青少年戒除网瘾志愿者项目。

学校与长沙团市委合作成立戒除网瘾志愿者工作室,并邀请长沙博海心理培训学校、NLP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等助阵“加盟”,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6.留守儿童保护暑假夏令营项目。

学校联合“国际计划”、长沙县妇联,连续在古丈县、长沙县等农村举办留守儿童保护暑假夏令营,为留守儿童开展儿童保护相关培训及实践服务活动。

四、深化“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思考

今年,学校制定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方案》,提出:实现我校创新教育面达到100%,创新实践面达到70%,参与创业实践面达到6%,创业率达到4%,公益创业数、省级及以上创业竞赛获奖数保持在全省高职院校前5位。力争在“十三五”中后期,公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内示范,对外窗口”骨干作用更加凸显,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公益创新创业品牌,为学校下一步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遵循。学校要以建立创新创业学院为契机,在原有“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体系基础上,着力优化“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职业指导生态圈。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跨院系、跨专业群交叉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学校有2大类专业群,一个是民政类专业群,一个是服务地方经济和发展专业群。学校推行“专业+”复合育人改革,即学生除了要学好招生录取的主干专业外,还必须跨专业群学习1个拓展专业,促进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型向多专业融合型转变。

(二)采用“点面结合、依次递进”方式,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教育部规定,“创业基础”为专业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就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为公共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2个学分。开设创新创业跨专业特色互选课,每个专业提供1门全校性特色互选课,安排16-32学时,1-2个学分;开设创新创业公共任选课,16-32学时,1-2个学分。开设创新创业学院专题班提升培训课程,面向已经或即将创业学生,16个学时,0.5-3个学分,可替换创新创业特色互选课、创新创业公共任选课学分。

(三)增设实践育人公益创业训练项目

整合学生科技创新、创意项目和创业扶持项目,加大公益创业项目立项力度,在学生创业经费中增设公益创业类培育项目,按1万元/年的标准立项支持5支左右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活动,且该项目纳入学校创新创业学分认证体系。

(四)建设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紧密围绕学校卓越校特色专业群,各二级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周期为2年,需形成1项有一定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创业成果,培养出3支创新创业团队,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团队及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

(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考核和激励机制

将创新创业工作单列为各二级学院年度目标考核和有关职能部门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带队参加省级创业比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的指导教师,每年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带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成果与职称挂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创新创业奖学金,并专门预留“优秀毕业生”名额用于奖励自主创业学生。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挥好学校民政行业首批领军人才,教育部高校创新创业50强评审专家,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湖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库专家,校友创业导师,社会学、社会工作类专业教师作用,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进行个案、团体的职业咨询指导。

参考文献

[1]“2016年中国专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发布,网易新闻,2016-03-10.

[2]长沙民政职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015-12-20.

[3]荆德刚,用勇气和智慧打造大学生创业升级版[Z].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2014-12-23.

[4]李胜利.回应社会关切,深化供給侧改革,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J].《河南教育(高教)》,2016,5:20-21.

作者简介

李浩平(1982.09-)男,汉族,新疆库尔勒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政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人职匹配”职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