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区域游戏精神的融入探究

2017-05-24 23:42赵珍平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教育

赵珍平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必须重视幼儿游戏和游戏精神,只有充满游戏精神的游戏活动才是幼儿真正的、有灵性的生活。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一定要放开,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通过游戏活动完成各项学习活动。本文首先阐述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游戏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游戏精神回归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回归策略

幼儿处在生命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身心、智力等方面尚未成熟,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会对孩子的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记。因此心理学家强调:“要深思熟虑的对待幼儿时期的教育”,他们主张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其进行启发引导,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对幼儿来说,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游戏了。然而,由于受到近些年来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日渐缺失,因此,呼唤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理性回归,是目前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游戏精神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的精神。游戏是幼儿生命的存在方式,他们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乐此不疲的探索者好奇的未知世界,感受世界和生命的奇妙。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游戏存在于幼儿的整个过程,他们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总能玩的十分忘我,也能在游戏活动中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可以说游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二)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对幼儿来说,游戏活动虽然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但外在能够反映内在的精神,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的摆弄、玩耍着,这种自由活动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诉求。游戏作为幼儿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幼儿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最佳通道,通过游戏活动,幼儿能够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把握与决策的权利和能力。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幼儿进行的游戏活动是一种自由精神的表达。

二、游戲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游戏者的缺失—见物不见人。幼儿在进行游戏过程中,材料和环境是基础设施,部分幼教在此过程中,过渡重视游戏材料和环境,没有意识到这些仅是游戏的基本条件,幼儿的主体性被严重忽略,甚至被异化为游戏道具,结果导致游戏不仅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虽然游戏材料和环境是游戏活动的基本载体,重视这些也反映了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视,但是片面强调基础条件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自由创造的缺失—角色游戏中的演员。幼儿是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在角色游戏活动中他们不仅仅是简单进行模仿,还会在游戏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像和创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角色游戏十分得到幼儿的喜爱。然而,实际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通常将角色游戏理解为提升幼儿能力的工具,为了提高幼儿的能力制定了各种游戏规则,这样就导致游戏活动变成了表演,幼儿仅仅是演员,角色一旦变为演员,便失去了角色游戏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体验的缺失——愉悦感受到限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愉悦的心理体验通过会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做鬼脸、手舞足蹈、大声欢呼等,幼儿越是高兴,表情和动作也会越来越夸张。但是在实际幼教活动中,为了确保幼儿安全或者良好的教学秩序等,教师往往会对幼儿的夸张行为作出限制,鼓励幼儿一本正经的做游戏。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幼儿的游戏体验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实质上就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和机会。

三、游戏精神回归的具体策略

(一)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树立科学的游戏理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存方式,然而由于游戏主体存在的差异,幼儿对于游戏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和作为成人的教师更是差异很大。教师在进行游戏组织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甚至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干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游戏,树立科学的游戏理念。具体来说,可做好下述几方面:1.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和控制幼儿的游戏过程,虽然幼儿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但是在游戏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去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其制定多种限制规则,以便保证游戏秩序,这样会削弱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其逐渐沦为游戏道具和演员。2.允许和鼓励幼儿享受游戏过程。教师要及时转变游戏教育理念,要尽可能的忽略游戏结果,重视游戏过程,若教师过度重视游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幼儿游戏沦为“被游戏”。

(二)尊重幼儿,给其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游戏角色通常都是虚构的,因此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并不会将其当真,都是玩玩而已,因此他们也不仅仅是简单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而是自发的进行创造和建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应该过度关注幼儿的具体行为,而应该从幼儿自发的创造和构建方面鼓励幼儿自由的进行角色扮演。

(三)重视游戏精神,建立科学的游戏评价体系。游戏评价是幼儿在游戏完成后,教师对其在游戏活动中具体表现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若教师积极支持与肯定幼儿游戏过程中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能够保护幼儿的游戏精神;反之,若教师过度重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秩序性,就会抑制幼儿的游戏精神。因此教师在进行价值判断时,要通过对话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尽量避免误解幼儿的游戏行为。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必须重视幼儿游戏和游戏精神,只有充满游戏精神的游戏活动才是幼儿真正的、有灵性的生活。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一定要放开,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通过游戏活动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幼儿教育
刍议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
《多情客游记》中的游戏精神解读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