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与朗读指导略谈

2017-05-24 23:45刘霞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朗读创设情境

刘霞

【摘 要】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及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白话文在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涵有时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却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关键词】朗读;创设情境;小学阅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培养语感、有助于记忆、促进领悟、提高审美、益于写作、发展想象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创设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发掘知识瑰宝,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关于朗读的几点看法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直观、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所读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及老师的范读渲染课文情景。例如,教学《葡萄沟》这篇课文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在网上给学生找了很多课文中写到的葡萄沟里五光十色的葡萄的图片,在讲到葡萄的美时便把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展示出来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太美了!”“简直太美了!我真想到葡萄沟看一看!”这时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葡萄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一位同学都尽情抒发自己内心对葡萄的赞美。

二、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用词非常准确,有些句子含义特别深刻,对理解中心思想作用很大。引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音,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如《难忘的一课》中的“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还有“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的伟人”。这些语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多次朗读,带领他们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三、教师范读,引导学生

教师的范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兴趣,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情境教学的文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欣赏水平。

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课堂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钻研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种情感色彩很浓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怀,以及人民群众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多次朗读,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教何其芳的《秋天》时,先让学生齐读,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脑海里浮现出三幅复合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表现了既流动又整合的充满诗意的乡村秋景图,学生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心中充满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实践证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水平标志着形象思维水平,有感情朗读能力愈高,形象思维能力愈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可以使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深深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朗读创设情境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