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海藻与海藻栽培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0 06:38赵素芬孙会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微课应用

赵素芬 孙会强

摘要介绍了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调查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微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学生对微课的认识与评价,概括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方法与应用微课的体会,为进一步开展微课在相关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奠定了基础。实践表明,较少数学生缺乏对微课的认识,绝大部分学生对微课持肯定态度,欢迎在教学中使用微课;在使用过程中,学生比较关注微课的趣味性以及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应用微课教学可以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海藻与海藻栽培学;实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QS-0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5-0253-03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present experim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Seaweed and Seaweed Culture Science was analyzed. The main status of using microlectures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applying it in this course. The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to microlectur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methods of how to make microlecture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applying them were summed up, which established foundation for using microlectures effectively in relevant teaching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w students couldnt understand what microlecture is, but most of students applied it positively. Students were particularly concerned about microlectures to be more entertaining and to be interactive. The education effect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pplying microlectures.

Key wordsMicrolectures;Seaweed and Seaweed Culture Science;Experiment teaching;Application

基金項目国家级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赵素芬(1970—),女,河北栾城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海藻生物学及海藻健康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6-11-30

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包括海藻生物学与海藻栽培的理论与技术,其中海藻生物学部分主要讲授海产大型藻类中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常见经济种类的分类地位、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等,学时安排为理论14学时、实验10学时。海藻学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显微观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藻体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各个门类代表种的主要特征[1]。

近几年,教育资源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并向微型化和主题化趋势发展[2]。微课即是在教育领域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目前,微课已经应用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3-6]。应用微课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对教学时空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相长。但是在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少见报道,笔者尝试将微课首先应用于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期改进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微课的定义及其特点

1.1定义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4]。

1.2特点

微课具有短、小、精、妙的特点:微课时间短,一般少于15 min,甚至少于10 min;微课容量小,即视频资料一般十几兆至几十兆,便于学生下载与播放,并方便学生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微课内容精,一般突出某个重点或难点,讲解具有精准的针对性。微课的表现形式巧妙,较传统教学具有更丰富的图形、图像和动画,因而更具趣味性[7]。

2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中,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学时被压缩,由原初的66学时减为40学时,其中实验由16学时减为10学时。实验教学时数少,而需要观察验证的海藻种类多,虽然安排学生课后再完成实验报告,课堂上只要观察识别各种海藻,并绘制草图或用移动设备拍照,便于课后加工完成,但是每次实验课的课堂时间仍然比较紧张。分析原因,主要包括:①学生课前较少预习。虽然提醒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并复习相关种类的主要特征,但是显然多数学生并未去做。②标本瓶中样本不纯,学生识别能力差。实验多采用浸制标本,而在制作标本时并未对样本进行去杂。由于海藻的生活环境中往往多种海藻共存,样本并非纯种,因此学生取样观察时,视野中出现的并非只有需要观察的对象,夹杂有其他种类,需要学生进行比较、识别,花费一定的时间。③取样过多,不便观察。许多学生习惯取较多样本进行观察,虽然多次提醒学生取材一定要尽量少,但是学生对此置若罔闻,往往开始取较多样本,发现观察不清后,重新制片观察,一来二去便浪费了时间。

另外,在实验报告方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概念不清。对藻体的形态与结构认识不清,对一些名词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比如藻殖段,其本质是一段藻体,即原藻体的一小部分,是能形成新个体的、在生殖季节才产生的一种结构,而有些学生将藻体中的一段空白处当成藻殖段。②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其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有或无胞间联系。学生在绘制藻体结构时,经常习惯性地将细胞稀疏排列,细胞间留有较大空隙,误将细胞质当成细胞,忽略细胞壁结构,表现出对于细胞形状与排列的认识模糊。③学习过程中心情浮躁。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在绘制藻体形态结构图时,心情较浮躁,似乎忙于做其他事情,而不得不赶着用尽量短的时间完成,致使组成藻体的点与线条绘制不规范、藻体结构不完整。

3实验教学中的微课应用

3.1微课的制作与学生使用情况

针对海藻与海藻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作了微课,并首次应用于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2014级4个班的教学中。所制作的微课平均时长为6 min,大小平均为17.7M,将藻体的形态与结构作为重点,将其中涉及概念的结构作为难点,引用往届学生实验报告中存在的现象及出现的错误进行详细讲解。将微课资料于课前发给学生,便于其在手机或电脑上观看。

为及时了解学生使用微课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对参与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人数为101人,其中2人弃权,99人进行了作答(表1)。

由表1可见,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98%的学生认为微课对教学有帮助,97%的学生对微课这种教学手段感兴趣,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使用微课。如果使用微课进行教学,35%的学生认为使用量不宜超过教学总时数的50%,而64%的学生觉得使用量≥50%较好,其中有45%认为微课学时数最好占总学时数的50%,少数认为微课量可以占到总学时数的50%以上。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微课持肯定态度,欢迎在教学中使用微课。

3.2应用微课前后的实验成绩

对2010~2014级学生的该课程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实验效果明显改善(表2),应用微课后学生实验报告成绩显著提高,与往届教学中没有使用微课时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

3.3应用微课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在海藻与海藻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微课的应用需要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使用微课,让其发挥较高效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表3)。其中79%的學生肯定了微课有助于自主学习,并且具有内容形象、易于掌握、可提高学习效率的优点,仅7%的学生认为学习微课会占用其课外时间。而在制作微课时,增加师生互动及增强微课的趣味性是教师今后改进的主要方向。

4应用微课的体会

4.1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即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3]。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学手段得以改进,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据学生反映,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微课,是他们开设的科目中首门采用微课教学的课程。学生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新颖,与时俱进。

4.2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传统教学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3],教师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采取“填鸭式”讲授方式[4],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走神,而教师有教学计划,必须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课外活动较多,真正用于预习、复习功课的时间较少。此外,课程内容多,而教学学时少也是突出矛盾,所以教师讲解的速度远超过学生对知识消化的速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微课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真正达到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目的[8]。传统学习是一遍式教学的过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讲,而微课教学虽然仍然属于一遍式讲解,但学生可反复观看、听讲与学习。

4.3微课教学令重点、难点知识易于掌握

基于微课内容精的特点,在有限、短暂的时间内,教师特别针对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围绕重点、难点从多角度阐述,并附以案例详细说明,由此结合学生的反复学习,学生对这些知识印象、理解与记忆深刻,便于长久掌握,而这是受时间限制的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学生实验效果明显改善,成绩显著提高。

4.4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在海藻与海藻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会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认为微课内容较少,不够丰富,知识碎片化,割裂了知识间的整体性,而却不知这正是微课的特点。应用微课过程中,为了让其发挥较高效能,任课教师有必要及时调查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使用微课的感受,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把握制作微课时的改进方向,采取更受欢迎的制作手段更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以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素芬.海藻与海藻栽培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19.

[2] 谷战涛.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研究[J].石河子科技,2015(5):25-27.

[3] 陈珍,冯海,王卫东,等.微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115-118.

[4] 冯发强,刘桂富,黄成达,等.微课在农科类专业试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280-282.

[5] 李珊珊,王志刚,李波,等.微课程在生物化学传统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4):99-101.

[6] 张春冬.微课程应用于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9):313-314.

[7] 岳顺利,周佳勃.关于微课的几点体会:以《雄性生殖细胞》为例[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5,5(1):61-64.

[8] 范春玲.微课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模式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5,50(1):40-43.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微课应用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