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视角下教育媒介应用的选择定位

2017-05-30 23:01安文华田夏彪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合力家校互动

安文华 田夏彪

摘要:家庭与学校是两个孤立的社会场所,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离不开教育媒介的有效应用,从家校互动宗旨目的、内容形式、路径方法上凸显教育媒介的重要性,并通过传统和现代教育媒介优缺点的阐述分析,提出家校互动过程中教育媒介应用的选择定位策略:丰富教育媒介资源,拓展家校互动途径;开发教育媒介功能,扩充家校互动内容;整合教育媒介力量,丰富家校互动形式。

关键词:家校互动;教育合力;教育媒介;选择定位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2-0028-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2.005

家庭和學校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社会场所,要想更好地协调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就要合理应用教育媒介,加强家校双方之间的联系沟通,使得家校双方在教育学生保持教育一致性以形成教育合力,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家校互动视角下教育媒介应用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者应有效地利用教育媒介这一载体,给学校和家庭双方搭建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加强家校双方在学生发展方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合理利用教育媒介来整合学校与家庭两者的教育资源,达到对学生教育影响一致性,使得家校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媒介应用与家校互动宗旨目的

良好的合作是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的,而有效的沟通离不开媒介的选择应用,教育亦是如此。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1]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社会场所,因此要合理应用教育媒介加强家校间的联系互动,从而家校双方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育媒介是沟通家庭与学校的纽带,教育媒介应用是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历来重视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交流,教育媒介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扩大,世界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使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身心发展来实施教育,而儿童的教育单靠学校单方面教育是难以支撑的,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合理选用教育媒介整合家校双方教育资源,有助于家校间合作共育,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媒介应用与家校互动内容形式

教育必须依赖教育媒介为载体才能有效地传播,也可以说人类教育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媒介的创新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在改革的同时教育媒介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基于家校互动来看,由传统教育媒介的信息单向灌输到现代教育媒介的信息双向传递,由传统教育媒介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转变为现代教育媒介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媒介的形式、功能也日益多样化,教育媒介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强化家校间的互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家校合作沟通了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两个生活世界,实现的是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与拓展。”[2]

学校通过教育媒介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等传递给家长,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同时由于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身心状况颇为了解,家长可通过教育媒介将孩子的发展状况及学习问题反映给教师,一方面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可以就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媒介的变革与发展使得家校互动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完善,这有助于加强教育合力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进程。

(三)教育媒介应用与家校互动路径方法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忠虎先生认为,所谓家校合作,就是指两个对学生发展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得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3]学校和家庭本是两个孤立的社会场所,因双方的共同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寻求合力,教育媒介应用是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双方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途径。

家庭想要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最好途径是通过各种教育媒介去获取信息,了解学校教育及孩子在校表现。同时学校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在校情况、活动比赛情况通过网络教育媒介传递给每位学生家长,同时也可通过网络教育媒介如学校论坛、班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家长传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家庭教育进行适当地指导,尽全力帮助家庭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教育媒介的应用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提高家长进行家校合作的积极性,由于家长的职业、社会背景、教育方式理念等不同,可以向学校提供大量的信息及成功的育儿经验,教师可以从中吸取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改进教学和管理的方式。

二、家校互动视角下教育媒介应用存在的问题

教育媒介是连接家校之间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影响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就要注重教育媒介的选择应用,当前的教育媒介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够更好地为家校互动活动服务,从中发现问题并合理选用教育媒介是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传统教育媒介应用层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媒介在家校互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国将领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就提到“家庭同学堂要一气”的思想,家庭和学堂要达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家校之间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互动。我国传统家校互动中被大众广泛认可的教育媒介——家长会,是学校定期举办的由教师主导、家长配合参与的针对促进学生发展进行讨论交流的家校互动模式,这种系统的、普适性的家校互动媒介主要是一对多的信息交流;另一种教育媒介——家访则实现了一对一的家校互动,家访的针对性强,有利于因材施教;其次还有家长学习手册、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等,这些都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产生的,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达到家校教育影响一致性,并且面对面交流沟通能够很好地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情感共鸣,调动家长参与家校互动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媒介自身的原因,其在应用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家校互动沟通。

1传统教育媒介应用功能单一化,互动形式狭窄。传统教育媒介现已满足不了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由于媒介的功能有限,如被大众所广泛认可的家长会、家长学习手册等教育媒介,主要是面向家长的采用一对多的单向信息交流模式,教育媒介采用语言、文字形式,功能固化,不利于家校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其次是家访,虽实现了一对一家校互动交流,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不能够充分了解,这也致使家访只面向优等生和学困生,家校互动的内容也局限于学生的学习在校情況和学习成绩这一方面,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施因材施教。

2传统教育媒介应用时空限制大,沟通频率低下。传统教育媒介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活动中,无论是家长会、家访还是家长委员会等,都缺乏互动的灵活性,需要耗费家长和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家长会定期定点的举行,若与部分家长的工作时间有冲突,家校互动就不能够有效、全面地进行,同时受时间限制,互动的内容只能局限于学生学习方面出现的部分问题上,不能够就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进行深入讨论;家访也只能在家长和教师有空闲的时间下才能进行,并且教师面对的是众多学生,因此家访也只能局限于小部分学生,并且由于时间有限,互动的内容只能局限于学生学习方面出现的部分问题上,不能够就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进行深入讨论;其次由于沟通次数有限,频率低下,媒介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达到良好的家校互动。

(二)现代教育媒介应用层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讯设备的出现打破了人们沟通交流在时空上的限制,以通讯技术为基本的教育媒介,如电话、手机短信、飞信等应用于家校互动中,实现家长和教师随时随地联系沟通,使得信息互动更加便捷快速;其次随着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网络家校互动平台应运而生,网络家校互动平台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递信息,改变了传统教育媒介的互动模式,也使得家校互动内容和形式逐渐多样化。现代教育媒介是对传统教育媒介的延伸与发展,使得家校互动效率提高,有助于实现家校互动上1+1>2的教育合力,但现代教育媒介在应用方面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1现代教育媒介应用限制条件大,信息传递不通畅。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平台教育媒介需要无线网络和相关电子设备的支持,这是新型教育媒介在家校互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假若在家校互动过程中,家长或教师缺乏电子设备等硬件的支持或者没有无线网络以及在网络不通畅的状态下,有些重要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家校互动就难以进行。

2现代教育媒介沟通模式虚拟化,人文情怀共鸣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把所思所想更生动地表达完整,而通过网络、电子设备等硬件设施传递信息,一定程度上会显得生硬刻板,甚至有时表达不明而导致一些歧义,不利于家校互动中信息的完整传递。而且通过虚拟网络、电子设备来进行沟通交流,家校互动形式过于虚拟化,不利于加强家长与教师间情感交流,并且家校合作中“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光靠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支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4]。

3现代教育媒介引导作用弱,信息反馈效率低。首先,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新型的教育媒介只能做到传递信息,它不能够确保这些信息能够被家长第一时间看到,不能保证信息接收的有效性,虽然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也能传达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方针等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但在给家长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如果家长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学校并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反馈,这也导致家长参与家校互动的积极性不足;其次,由于部分教师对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互动教育媒介的认识不足,在使用上应用不够充分,甚至把教育媒介只当做自己发布信息的载体,对家长缺乏教育指导;最后,现代教育媒介在使用不当、教育指导不能够做到面向家长百分百的覆盖率,也会导致家长向教师反馈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

三、家校互动视角下教育媒介应用有效性策略

完备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教育,家校要形成教育影响一致性就要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这关键在于教育媒介的选用上,教育媒介限制了家校互动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合理地选用教育媒介来提升家校合作力度,是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丰富教育媒介资源,拓展家校互动的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媒介也不断创新发展,未来文化的结构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并存的局面,因此文化的多元化也就必然需要教育媒介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各种各样的需求[5],提高教育科技水平,丰富教育媒介资源,以多渠道、多维度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家校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由于部分家长忙于工作,以至于无暇照顾孩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缺少关注,因此学校要丰富家校双方互动媒介资源,使沟通方式多样化,强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首先,学校要定期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召开的次数以及间隔时间要适中,保持连续性和阶段性,使学校和家长之间能够保持不间断的良好沟通,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可以借助手机通讯和短信功能。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访不能够普及到每个学生,并且学生在性格和生活习惯等有较大的差别,有些话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说,也不好让其他人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并给以建议和指导,比如在节假日可以把学生这一周的表现情况发给家长,使得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表现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不好的地方指出来和家长共同协商改进方案,这不仅缩短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更传递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也积极地引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最后,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通过微信网络平台传达学校的一些教育思想、通知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布置家庭作业,这样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校的管理动态和教育教学情况,还可以通过微信群与各科教师了解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之间也可相互“取经”,探讨如何教育孩子等。同时还可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学校论坛等,在这些公众平台上可以发布一些学生在校情况的动态影视图文,以及传播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指导家长更好地去教导儿童,并且设置家长留言板,家长将自己对学校的建议和学生的管理问题反馈给学校,做到家校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二)开发教育媒介功能,扩充家校互动的内容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在生活中应用的功能日益多样化,教育工作者将网上通话、视频聊天、信息群发等功能引入到家校互动的教育媒介当中,从而进一步扩宽家校互动教育媒介的功能。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互动媒介有信息交互传递、图文共享、视频语音雙向沟通等功能,使得家校合作在信息传递上由口头文字交流转变为图文视频信息交互传送,家校互动目的是要实现1+1>2的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发展,因此在互动交流上要能够做到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所以教育媒介不仅要实现信息双向流动,还要使得家校双方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受益,即学校能够给家庭一些管理学生的教育技术与方法,家庭能够给学校提供一些育儿理念和学生个性特征等便于教师能够因材施教。

学校可以在学校论坛、网络公众平台增加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的模块以及开设建议栏、家长回信等便于家长及时反馈信息,或是定期向学生家长发放家长指导手册;同时可以将一些优秀教师网络视频课、学校比赛视频放于博客、微信平台上供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共同观看学习。不断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扩宽教育媒介的功能,使得媒介不再局限于信息传递,要做到家校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从而丰富家校互动内容,调动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整合教育媒介力量,丰富家校互动的形式

一定时代背景下新事物的产生一定要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家校互动中教育媒介的选择是随着时代发展潮流和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新旧教育媒介在家校互动中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美国学者杰克·富勒认为“新媒介通常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6]

传统教育媒介虽然受时空上以及功能方面的限制,但其保证了家长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有助于强化教师与家长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家校双方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各种发展情况,这是现代教育媒介难以替代的。不过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媒介也有其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如互动形式新奇多样、内容也从只关注学生成绩丰富到学生成绩、身心发展状况、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等,因此,在家校互动中传统教育媒介适用于重要信息的传递,面对面沟通能够确保学生家长较高的参与度和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而对于学校的一些活动、比赛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可通过现代教育媒介广泛地传递给学生家长,实现信息交流的共享性和普适性。所以,现代教育媒介和传统教育媒介是一种共生关系,在两者的选择定位上应以传统教育媒介为主、现代教育媒介为辅共同来有效地促进家校互动,寻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资源整合。家校互动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及一对多的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是通过通讯设备及网络平台互动交流,针对不同的合作模式选用不同的教育媒介,使教育媒介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优势互补,合理有效地选择定位,从而丰富家校互动的形式,以寻求更大地家校教育合力,提高家校互动的质量从而达到合作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189

[2]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12):23-29

[3]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4]刘小溪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83-85

[5]何敏敏浅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媒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18-19

[6]李子路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J].新闻世界,2011(6):256

(责任编辑蒲应秋)

猜你喜欢
教育合力家校互动
严爱相济,多方合力
一例小学生入学适应的案例
基于CMS的班级网站的建设
为心灵安个家
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研究
搭建家园互动平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家校合育 共享成长
新媒体视角下中职学校家校互动的现状研究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