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2017-05-30 23:28陆琼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陆琼

摘 要: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经济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往往产生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部分在延续过去的同时也逐步发生变化,经济从成立到发展不再拘泥于独立个体,而是不断扩张发展。现如今的企业集团化便是一个普遍而通俗的经济体联合表现。而在这样的企业集团模式中,经济分配是各方所关注的一大问题。具体来说,便是建立系统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本文就这一论题,首先明确了企业集团的财务分配基本情况以及基本形式方法,进而指出现如今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体制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118-02

任何经济联合体必然主要目的是盈利,无论其以何种模式出现,都绕不开财务分配这一项,因此财务管理体制是维持一个企业集团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政策。成也是它,败也是它。一个科学合理,能得到母、子公司上下认可度较高的财务管理体制,必然能为整个企业集团提供发展的催生力与向心力;而倘若该体制分配模糊,只顾及少部分人的利益,那么就极易滋生出足以摧毁一个企业集团的矛盾体。因而,在这样一个日益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为了能实现企业集团稳定的向前发展,就要根据实际,建议一个完善而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体制,明确其分配内容,上下建立沟通桥梁,各个部门职责明确,保障各机构的正常运行。

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基本形式及其特点分析

首先企业集团是指围绕一个核心母公司,以经济利益和产权结构为联系的桥梁纽带,进而由众多子公司而相互集聚起来分布各地,各自运行但又依托母公司而形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种,分别为:母公司集权裁决型;子公司分权自主型;母子相辅结合型。下面具体阐述以及分析其优缺点。

1.1 母公司集权裁决型

其主要内容是指经济运行中财务的各项决策权掌握在总公司手中,由总公司进行管理时,总能从整体的大局出发来统筹调配,管理时也较为系统容易,有利于财务政策实行总体管理,在进行财务上分配裁决也能顾全整体,能促进各子公司共享总公司的财务经济资源,形成财务管理的规模效应。缺点在于在控制各下属公司的过程中,常常难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经营业绩。

1.2 子公司分权型

其主要是指总公司下属各个公司单位拥有一定的财务经营权与管理权,基本不会受限于总公司。而总公司对子公司只存在于间接地联系与管理。其优点在于子公司在遇到财务扩展机遇时,可以果断作出决策来推动其项目的进行,有利于自身的个体发展;并且极大的调动了下属公司的积极性,同时减缓了总公司直接控制财务事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缺点则是大大降低了总公司对各个子公司的掌控力,容易造成管理失控,同时影响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优质经济资源共享,甚至可能增加税务方面的负担,整体不利于企业集团发展。

1.3 母子相辅结合型

这一模式是将前两种管理模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更为恰当的管理形式。在保证母公司对下属公司具有整体掌控权的同时,也适当下放部分权利给子公司,保证其拥有自主经营权。整个集团以推动企业更好发展,强大经济为自身的战略目标,填补以上两种模式的缺陷,达到上下整合联系,互相配合。

2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企业集团模式在国际上来說由来已久,我国古近代也有类似的经济经营形式。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经济的腾飞几乎在于一夜之间,因而企业集团内部极易出现一些形式化的问题,各单位以自身利益为重,缺乏大局观,以及盲目延续过往管理经验或者照搬别的成功案例而没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些都阻碍着企业集团的发展。

2.1 管理人员缺乏整体观,各自为政,管理分散

从大体来说,随着一个企业集团的不断扩张与发展,涉及到的行业、技术、区域、经营模式各有差异,就极易导致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掌控不利。“山高皇帝远”,子公司便以自身的发展为目的,脱离了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母、子公司没能相互沟通,彼此联系协调,就可能出现子公司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损害了其他子单位的效益,整体上不利于集团的发展,并且导致整个集团离心力增大,最终造成分崩离析的结果。

从局部来说,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与日常工作联系着各个机构的活动。然而,现如今众多财务管理者以及公司内部人员认识不到这一点,经常活动范围只局限于自身的立足单位而忽视与各环节的沟通,只要没有强烈的利益冲突便自顾自,必然造成财务管理体制不能关系到个人。

2.2 管理观念形式化

从体制语言表达来说,现如今各个企业在出台财务管理体制时,常常表达概念化,甚至有照搬别的机构的体制或者照猫画虎的现象,未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而制定相应的体制政策,导致体制概念只是一个官方的形式表现而不具有现实意义。

从信息来源来说,其观念性缺乏建设性,常常以过去经验或者外来理念,财务信息系统数据落后甚至分类混乱,这些都容易导致系统混杂而出现财务问题。

2.3 管理模式落后

作为一个集团举足轻重的财务管理机构,其管理模式落后必然导致集团的落后。不论一个企业的科技技术如何稳步的发展创新,但在进行财务管理分配时,不寻求适合自身的模式方法,依旧照搬旧的理念,局限于集权与分权两种模式,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必然难以为集团发展提供良性效果。

3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3.1 加强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一个企业集团运行的重要支撑点,实现其系统由外而内的精密性与严谨性是对各个个体负责任的表现,而加强集团财务的信息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实现集团财务核算集中管理,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逐步搭建预算管理(编制、控制、分析)平台、资金监管平台等,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层次化。其次,要进行核心业务板块与财务的一体化管理,加强两者间的联系,防止财务管理机构的独立与封闭。最后,实现经营的数字化和透明化,利用信息化精准的数据来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而体现数据价值,保证企业自上而下可以健康运行发展。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政策

企业集团在制定管理体制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到自身内部的关系更要联系企业集团上下各方之间的利益关联。集团为了能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就要制订公司财务的具体分配管理制度模式,以公司运行实际为出发点,以促进自身与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例如,制定子公司利润收缴制度时,不可想当然的只看数据来制定资金收缴方案,而要切实考察好各子公司的运行情况、盈利情况、投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保证制度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在制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时,要充分考虑集团的治理结构、业务规模、子公司关联度、融资需求及公司的成熟度等,从而建立合适的资金管理体系,既能够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又能够控制灰色操作,规避财务风险,实现资金监管和灵活经营双重目标。

3.3 加强集团财务监督

在庞大的分层经济结构管理过程中,监督机制必不可少。总公司的内审机构便是需要履行好职责的重点监督机构。内审部门通过对子公司财务活动、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地梳理、分析、评价,准确地识别各个环节活动的主要风险,确定集团的政策是否得到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而有效,从而帮助集团管理层找准关键控制点,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4 结语

经营一个企业大集团无异于经营一个小帝国,而财务管理体制无异于一个小帝国的税务制度。其程序繁复,难以严密管理,再精准的制度下仍免不了有灰色地带,因而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去完善其体制建设。尽管如此,一个企业集团自上而下都必须注意到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加强对该机构的重视,在推进公司发展的同时,及时解决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云春.创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15(8).

[2] 王娟,夏汉生,方升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初探[J].财会通讯,2015(12).

[3] 舒玮.我国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5(4).

猜你喜欢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中心运行优化分析
浅析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