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物流人才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7-05-30 00:35马玉萍王长春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民办院校产学研

马玉萍 王长春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有 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等。因此,物流行业已成为我国现如今非常重要的行业,需要我国不断增加和培养物流人才,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院校 物流人才 重庆市 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189-02

现如今,我国的主要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深化改革,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提升,我国消费者都会进行网络购物,这种形式也就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和网络销售行业息息相关,物流行业能够影响着网络销售行业的进展,物流行业的相关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物流行业的工作要尽心尽力,目前我国重庆市对于物流人才的需要已经非常高涨,最紧急的事情就是要加快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培养人才的具体策略。民办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策略非常重要。民办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要加大管理力度还有加快提出培养物流人才的策略,为重庆市目前物流人才的需要进行解决。本文通过目前我国民办院校产学研合作方式的研究,对目前我国重庆地区的物流人才的需要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目前的民办學校物流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刻探讨,并且提出相应建议。

1 民办高校物流产学研结合方式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对于民办院校的学习专业增加了物流管理专业,我国重庆市在物流专业方面需要更多人才,这时就需要我国民办院校支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而现如今,就需要加强民办院校对物流专业的增设和主要资金投入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民办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专业是比较主要的专业,也是目前较为热门的专业,新形势下的物流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一项工作。而现如今虽然我国对民办高校增加了设立培养物流人才的专业,但民办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上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民办高校物流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措施

民办院校学生众多,具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领域的相关知识也有所涉及,民办院校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培养,利用大量的教学资源,将学生集中在学校中进行教学,并且帮助我国物流行业增加更多的人才。我国目前进行产学研结合的主要策略简述为以下三种。

1.1.1 基地性策略

我国近几年对于物流人才培训方面增加了培训基地,一共有29家产学研基地,产学研基地总共包含了很多个物流行业部门,比如企业物流流通。相关的民办院校,还有很多对于物流专业的研究机构,这些都是我国增设的研究基地。这些研究基地都能够对物流行业的学习者提供更为优秀的实习环境。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也能够促进物流行业的整体运作,另外也会有更为专业的人才为我国物流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专业知识。我国民办院校作为基本的研究基地,能够对物流行业的相关项目的开发进行最基本的研究和发展,同时基地的存在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另外也能够为学校提供更为优秀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性支持,帮助学生进行物流行业工作的实习。

1.1.2 联合培养性策略

在我国的民办院校中,需要进行联合办学的教学模式。民办院校设立培养物流人才专业缺乏很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这就需要与国家级别的物流研究院进行联合,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加大技术支持,并且还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供参考,并且帮助学生能够在各种物流知识的学习中对这些学习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参考。这种联合培养的方式不仅仅达到了培养物流人才的目标,还能推动民办院校的整体资源建设,对于民办院校今后的招生情况也有所推进和改善。通过联合性教学能够改善教学结构还有教学方式。对于今后的物流人才培养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1.3 项目合作性策略

项目合作策略能够将研究的项目与学生教学融为一体进行实践性教学,产学研的联合还有项目的加入,能够提高整个教学模式的层次,另外项目合作也是将企业作为产学研形式的主要主导者,另外也要必须对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主体进行利益配置和资源配置,一定要保证企业能够与民办高校还有其他国家级别的研究单位能够进行有效合作,并且完成整个产学研教学模式,从而顺利完成整个运作模式。

1.2 民办高校物流人才产学研培养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直接的教育影响。民办高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结合产学研进行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培养渠道,增加培养方式,在这一问题上,我国仅仅是处在试用阶段,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2.1 民办院校和政府不能达到良好协调

因为大多数民办院校和地方政府不存在关联关系,主要在各自国内发展纲要,确立双方有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另外,人员管辖和资金来源不同民办院校,为当地政府更加降低了相关支持。同时,当地政府或当地企业,现有大学认识偏见,通常是在当地大学学院声誉不高,技术力量不强,所以不愿意与之合作。这种理解的偏见和大学物流专业合作不够紧密。

1.2.2 技术进步和实际需求有差距

由于学术界长期存在理论创新,轻视应用的普及,大学成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一些地方大学盲目扩大规模,提高教育水平,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当地经济逐渐撕裂。特别是一些大学教授和员工重视个人荣誉、学术成就和追求自我实现、理论和实践,对名利追求过多。其参与研究的专著,是对文件应用科技成果,有些成果不足,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本地企业没有发展机会。有些地方大学,只考虑实现探索和研究力量,无视学校有关老师和当地企业实现市场需求,甚至最后还只是空谈,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合作。

1.2.3 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物流专业保障在我国成立不长,物流专业系统完整的教学理论,形成经验不足,导致物流专业教育系统并不完美。具体指标是物流专业教育注重物流专业管理和物流专业人员双向培训物流专业经济不够重视。物流专业经济作为物流专业所需组件,物流专业管理和物流专业支援,项目不理解宏观物流和资源供需形势可能导致,物流专业管理和物流专业工程学科不科学,技术含量低,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而没有实现,因此没有物流专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中国物流专业教育不充分。物流专业有太多考虑眼前利益的大学和学院,技术经济分析和分析当地经济发展不足。现有的传统专业物流将成为现代物流专业的简单现象。

2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2.1 创新现有的教学课程和系统

目前,专家管理高等教育课程重视物流的理论知识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其发展需要的地方,根据其现代发展地方特色课程。作为一个系统课程,结合教学模块的特点和当地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主要特点,按照模块或地方物流企业的特点。民营企业物流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仓储业务为主,一定数量的出口产品,仓储和物流可以把重点放在应用程序的集成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旨在对学生进行出库、出口、运筹与管理业务库存管理,免除对物品的出口管制,国际物流服务应掌握一个国家货运、报关的相关情况。

2.2 增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更换教师團队形式,建立实践基地

首先,物流是非常适用的实践培训、工业、物流专业、生产与组合应该重视物流专业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政策执行与企业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企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可以收到“利润”,而不仅仅是补充责任。其次,努力实践现代化物流企业雇用专家领导物流专业业务专家、教师培训学校兼职的学生到企业实践推广,帮助促进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基地教师是学校兼职教师,系统统一管理。此外,学校在专业老师现场实施企业投资的企业培训经验,以及通过参与国际和国内认证机构,建立结构双科老师。另外,一定要注重大学实践基地建设。

2.3 紧跟社会需求,确立“跨专业复合”人才的培养方向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应用物流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物流应用、大数据管理等许多新的专业方向领域人才成为市场急需;另一方面,高职物流设计又是技术与物流交叉综合的专业,综合化设计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性与复合型,学生跨专业就业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积极探索建立“大专业、小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同一专业不同方向建立相同的“公共基础”模块和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改变,这就需要很多企业增加网络销售,然而物流专业人员需求也在扩大,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因此推行物流专业人员成为目前最为应该解决的任务。目前高等教育要求学生运用人才战略定位其培训应有的应用工作定位和发展理念,不仅在研究不同类型,也不同于教学,而必须处于服务直接面向发展当地经济发展要求使用物流专业人员。因此,物流专业管理,培训必须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的培训模式,文化模式转变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适应生产和专业特点和相关培训模式。对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重庆市已经在物流人才上有了很大需求,这就需要产学研的模式进行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计划推进。

参考文献

[1] 黄由衡,潘小相.长株潭物流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物流人才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民办院校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