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17-05-30 07:48仲一虎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仲一虎

[摘 要]作为民办非企业法人,独立学院是利益驱动下的组织创新产物。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度和关切度不尽相同。独立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介入,同时也事关利益相关者主体各自的利益。学生及家长、教师自身、学校及其举办者、用人单位和政府是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为提高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需构建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共同参与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独立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7)10-0067-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10.013

当前独立学院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其中的重要课题。作为民办非企业法人,独立学院是利益驱动下的组织创新产物。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独立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介入,同时也事关利益相关者主体各自的利益。在当前的实践中,独立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动力不足、制度保障不健全等问题。这都极大地抑制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对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和参与,也削弱了教师专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度。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高校管理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理论属于经济伦理学范畴,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美等国,并在随后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4年爱德华·弗里曼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一个利益相关者是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的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银行、政府,以及能够帮助或损害公司的其他团体” [1] 。该理论强调利益相关者是公司发展的力量,他们对企业的壮大和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成长有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

高等教育被视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样适用于对高校的研究。美国学者罗索夫斯基在研究中运用了该理论,他将高校视为一个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机构,强调“大学的‘拥有者不仅包括教授、董事,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有利害关系的个人或群体,如学生、校友、政府、社区等,大学应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以合作伙伴关系共生共赢,共同实现大学的有效治理” [2]。

引入市场机制而产生和发展的独立学院,与企业组织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公司治理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独立学院管理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市场化属性,导致其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可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机构。独立学院除了作为民办组织要考量投资成本与收益外,与公办高校一致,其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主体都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追求。教师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主体要素。因此,抓紧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从理论上看,强调利益相关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性,有利于梳理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并对其进行认真引导和合理利用;从实践上看,让利益相关者介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管理,让其成为发展的助力者,也有利于独立学院提高管理效能。

二、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

(一)独立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科研弱、能力不足等特征,其教师专业发展应关注什么,即作为应用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成为其发展的关键点。与普通公辦研究型大学有所差异,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上。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要重视理论课教学的培训,还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该将大学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作为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根基。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介入,同时也事关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从这种意义上说,利益相关者理论更适用于高校教师的管理。确定哪些群体是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 的分析,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应该拥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属性中的一条,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利益相关者又可以被细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等三类 [3] 。

如果把教师专业发展当作独立学院促进自身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必然需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梳理。学者胡赤弟将11种大学利益相关者分为三个层次 [4] ,李福华将12种利益相关者分为四个层次 [5] ,张燚等将学生、贷款者和其它高校等13种列为利益相关者[6]。由于利益相关者的边界非常难以确定,本文将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教师自身、学生及家长、独立学院及其举办者,可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二是政府及社区,可视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三是用人单位,可视为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三)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

利益相关者既是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资源的提供者,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利益的实现是推动独立学院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各利益相关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存在差异,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主动关注和介入的群体,也有被动地受到独立学院管理行为影响的群体。各利益相关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要性认识不尽相同。在所考察的利益相关者中,对于具体利益主体而言,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必不可少的,也有关联度不大的。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事关各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效果明显则各利益主体共享,而效果不佳必然使得各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失。这种影响度和各利益主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度紧密相关。

三、利益相关者对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度和支持度差异巨大,利益诉求点与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归根结底是每个群体的利益观念不同。

(一)教师自身的利益关注点是自身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我国高校教师利益主体性特征日益显现,高校教师作为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属性逐渐增强。作为专业发展的首要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教师的主观意愿、学识基础与个体能力都会影响专业发展的成效。教师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执行主体,教学计划的实施主体,因此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人才培养质量必然依赖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不但有利于提升其自我发展意识,改善能力结构,对于提升教师个体的地位也有重要的帮助。因此独立学院要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改革,让专业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学科中不断保持活力和更新,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学生及家长的利益关注点在于学校是否给学生带来发展性的提升

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收费相对较高。因此,学生及家长更被视为高等教育服务的购买者,他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值不断提升,迫切希望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学生的人力资本增值。学生及家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确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教师水平的关注与督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教师专业发展也一定会在提升学生能力水平、拓宽学生发展前景上有所体现。

当前独立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效果不明显。首先是新进专业教师数量偏多,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人数较少,教学效果欠佳;其次是教师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难以驾驭,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不明显;再次是大校或外聘教师缺乏动力支持,敬业精神不够,可能成为学生成长中的负能量。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三)独立学院及其举办者的利益关注点是学校发展性的生存观

毫无疑问,独立学院自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确定的利益相关者。教师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支撑主体,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的培养定位、管理体制、评价体系等均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生源不足问题日益显现,缺乏特色品牌或培养水平不高的独立学院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机。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者,独立学院必然要结合实际及专业市场前景,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虽然独立学院自身是专业发展的首要推动者,但在根本意义上,广大教师、学生才是最确定的受益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合作共赢的。

(四)政府的利益关注点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职能的履行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间接利益相关者,政府是独立学院的监管者,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受益者。一方面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减轻政府财政及社会负担,能提升当地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帮助政府实现公共治理目标;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教师专业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支持,尤其是需要政府不断给予政策引导、项目单列与资金扶持,来提升独立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因此,独立学院也应积极回应政府的关切,兼顾办学的公益性,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用人单位的利益关注点是高校为其培养学生的适应性

用人单位的需求首先表现在他们需要独立学院为其输送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所限,其传授的知识多数来自于现有教材,缺少实践经验的积累,具体表现在教师所讲授知识滞后于现实社会需求。因此,必须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放到企业,让理论和技能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为用人单位输送出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说,用人单位也是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利益相关者。

四、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作为利益相关者机构,独立学院必需积极争取各相关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吸纳多元主体加入,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一)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内生发展与自我更新,其内在动力是让教师从内心认识到自己是专业发展的主体,要成为专业发展的主导者。所谓“自我更新”,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7]。这种自我反思与提升的认识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

当前独立学院教师的这种内在动力普遍不足。一方面由于新进教师都是合同制,与在编制教师相比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因此,教师普遍缺乏归宿感和稳定感。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将独立学院作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跳板或过度,其职业意愿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动机不够强烈。因此,独立学院首先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通过激发主体意识强化他们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独立学院也可以通过外化引领、树立榜样或利用合同形式固定专业发展要求,以此传导管理压力,达到外在激励和内在促动的目的。只有内在的真正自我促动才能产生职业归属感与价值认同。

(二)成立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并提供相应保障

除非师范专业出身,否则我国高校教师很少接受正规的岗前培训。独立学院应积极设立独立的教师发展中心,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牵头管理,并在组织、政策、资金上面提供保障。

独立学院应针对新教师所属学科的不同特点实行导师制,选聘老教师对其进行经验传授和专业引领,以此尽快提高其教学水平,并要求教师参加相关合作基地的实践。对博士、副教授等高层次教师的培养,独立学院应注重科研能力、学科前沿知识的强化,稳固其在教师队伍的领军作用。在专业发展计划实施中,学院还要从各专业中选拔重点发展教师外出深造,也应制定優惠政策鼓励学历层次低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优化高学历教师的比重,在此过程中还应确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为核心指标,以学生、系部、学院、校外专家为主的评价体系 [8] 。

(三)组建教学团队

独立学院发展起步晚,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因此,教师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传帮带阶段,组织合适的教学团队不失为一种选择。教学团队将每个在学缘、经验、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教师个体结合起来,使其扬长避短、互通有无并形成聚合力。

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在理论及实践技能上各有特长,但在实践性教育教学方面缺乏交流和引导,较难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成立教学团队有利于年轻教师通过教学经历的共享与交流,相互观摩与互相评价,最大程度弥补经验和实践的不足。同时由于教学团队是差异个体的聚合,它需要团队中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成员担负起引领的作用,才能使得团队优势发挥到最大。

(四)争取政府支持

当前我国在高校教师准入制度、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制度文件,但缺少相应的执行机构,导致制度的评价缺乏抓手。

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后,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要: “加强教学研究活动,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9] 。省级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对独立学院专业发展进行制度顶层设计,提高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認同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目的。政府还应提供具体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各级政府主导的科研基金项目和人才资助工程应逐步向独立学院拓展,职称评审也应向独立学院教师开放,教师到国外培训进修机会也应扩大到独立学院,让独立学院教师有机会共享政府教育红利 [10]。

(五)发挥合作实践单位作用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地方培养适应企业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而更应该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加强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合作是教师进行实践性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院应为教师创设实践平台,可以将教师委派到合作单位脱产挂职实践,帮助教师介入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及技术攻关,或让教师参与其他高校实验场所的合作。通过在单位实践,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可以实现更好的融合,教师也能进一步了解产业现状和前沿技术,并且把在单位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及时带入课堂,完成课程目标和体系的实践化改革,达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目标。同时学院还要在管理模式、导师配置、经费投入、评价方式等系列问题上进行统一设计和管理。这种校企合作的参与度越广,双方的利益便越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

[2] 【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爪,周灵芝,马宝兰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6-15.

[3] 胡子祥.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 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03).

[5] 李福华.利益相关者视野中大学的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7(01)

[6] 张燚等.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边界与属性识别[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 (02).

[7]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8] 马彩云.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6.

[9]《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1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8/content_5160828.htm,2017-01-19.

[10] 李红松,吕小柏.独立学院师资配置的问题与优化———以湖北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7(06):30-33.

(责任编辑:刘宇)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
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多元内部治理结构探究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基础设施类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下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利益的平衡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省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征与评价
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