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高中语文魅力课堂

2017-05-31 10:04王秀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课堂教材

王秀君

摘要:一、注入人文精神;二、创设生动情境;三、激活课程资源;四、活用生活素材。

关键词:高中语文;魅力课堂

“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虽然语文在高考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因为在分数上拉不开差距,使学生误以为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练不练没差别,再加上,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分数,急功近利,忽略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和语感培养,结果既没有追求到分数,又使语文课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改变现状,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学生重新热爱语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注入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就是人文教育。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缺少人文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老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精神,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重要手段。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活学习氛围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所以,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较广泛的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赋予了情景教学极大的生命力。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到的情境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借助音乐,激发情感 音乐最能激发人的情感,教师通过选择和文章内容情感等相似的音乐,借助音乐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特定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文本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梁祝》,然后播放包美圣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在播放了音乐营造了悲伤气氛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凄婉的感情基调也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2.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图画。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3.联系生活实际,展现课文情境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联系实际生活,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拓宽学生眼界和学习空间。例如在讲《春》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春游,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景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气息,真正体验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4.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以此来把握人物性格,甚至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三、灵活处理教材,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時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让同学分组讨论,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不断思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借助鲜活的生活素材,激活语文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身边的小事,国内、国际大事,都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和课文里最恰当的情节、内容组接起来,激活沉闷的、乏味的、教师独角戏式的语文课堂。

总之,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争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鲜活起来,使学生陶醉在你优美的语言艺术、新颖的课堂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里而乐不思“蜀”。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富魅力的课呢?

参考文献:

《中学教学参考》、《读书文摘》、《考试周刊》、《基础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课堂教材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教材精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