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17-06-01 11:35李经龙周金陵李晓洁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技产业合肥市合肥

李经龙,周金陵,李晓洁

(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合肥230601)

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李经龙,周金陵,李晓洁

(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合肥2306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产业间融合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国内的研究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具体对合肥市融合发展路径层的五种模式(顶层设计融合、政府推动融合、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和空间融合)做出分析。最后从执行层(政府、企业、公众)对合肥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

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合肥

1 引言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十二五”以来,合肥市主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主张从不同的产业角度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科技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将两者融合必然产生新的业态,早在2012年,合肥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虽然合肥依托政策条件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但两者之间的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合模式”[1]“融合政策”[2]“实现路径”[3]“产业融合”[4]四个层面。因此,文章将在分析合肥文化与科技融合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合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问题,以此借鉴国内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探讨出适合合肥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并对目前合肥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2 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条件分析

2.1 历史条件

空间上,合肥以江淮为两横轴,以巢湖为延伸域,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具有内涵的地方文化。以逍遥津(三国文化)、李鸿章故里、包公祠堂为代表的具有合肥地方特色的文化景点闻名于世,因此合肥文化底蕴雄厚,从根本上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科技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合肥就具有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美誉,产生了众多的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如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世界第一台VCD等。这都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持。

2.2 产业条件

合肥市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合肥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影视、旅游、语音、动漫等产业。同时,合肥市也从产业投资的角度不断推动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合肥市政府放宽对产业投资的限制,使得合肥市文化、科技产业法人单位也在不断的增长。此外,据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坐落于合肥,此项工程将于2016年9月动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量子传感、机器人等高端技术带入合肥,会为合肥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这将为合肥的科技提供跨越式发展条件。

2.3 政策条件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条件下,合肥市响应国家号召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确立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总思路,以文化和科技的促进作用为纽带,促进合肥市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目前,在政策的推动下合肥市主要取得了三网融合技术、灵犀软件、原创动漫设计与制作等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成果,主要体现在数字语音、动漫游戏、裸眼3D等高科技文化产品,彰显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魅力。

3 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虽然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的成果,但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顶层设计存在缺陷,没能从宏观上把握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融合发展的重点不明确,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选择不明晰;虽然政府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作为支撑并且有专项资金的资助,但存在工作协调、管理不足等问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源整合不足,人才资源存在短板,其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富有内涵、质量的文化产品少之又少;技术融合路径不明确,空间融合力度不够,未形成文化、科技元素融合的产业园。所以,需要从路径的角度对合肥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做出合理化选择。

为了从全局把握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文章将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分为以下五种:

3.1 顶层设计融合

合肥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需从顶层视角对融合涉及的角度做出全面的把握,在全市形成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风气。顶层设计融合是指从内涵入手,从理念的角度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文化按照其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文化[5]。物质层面的文化不仅包括物质产物,还包括形成产物的制作工艺。制度层面的文化主要是指政府出台的关于制度方面的相关政策。精神层面的文化主要指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模式、宗教信仰等。相应的也可从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来区分科技的种类。

图1 文化与科技顶层设计融合路径图

因此两者之间的融合就是将处于不同层面文化、科技相结合,a1、a2、a3分别代表不同层层面,C、T分别代表文化、科技,不同层面的文化、科技融合模式共有九种(见图2),路径的确定需要具体的实施者来执行,即执行层,合肥市政府、企业、公众。执行层的不同主体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径模式采用适宜的策略。

3.2 政府推动融合

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定的政策推动,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合肥市政府要想使文化产业成为合肥市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推动文化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同时政府必须意识到这一融合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服务合肥群众为出发点,整合资源为手段,吸收经验为途径,科技研发为根本。需从多层面对创新政策的出台给予关注和支持。宏观上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中观上把握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以产业特点,微观上制定出符合各个产业形态的融合发展政策。同时,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政府还须从合肥人民素质为切入点,使得人民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意识、科技研发水平、人才培养、成果推广等方面共同作用,包括组织合肥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企业的资源,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并推动技术在市场上推广和应用,以此形成一个立体的有机系统。

图2 文化与科技政府融合路径图

3.3 资源融合

通过优化合肥文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文化、科技资源进行融合以达到1+1>2的效果。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涉及较多的层面的资源,如行政、教育、文化、科技等资源,要以融合的思路合理利用资源,将不同的资源进行融合。行政资源一般指合肥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意见等,市政府需为最大力度地为产业的融合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在此前提下,发挥合肥地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供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文化资源是融合的前提条件,文化资源包括经过历史沉淀的精神财富,也包括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业,即物质财富。科技资源主要是指科技人力、物力、组织资源要素的总和。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的融合就是将本身具有地区性、渐变性等特点文化(传统节庆、工艺美术品、地方特色演出等)和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业(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等)进行创新融合,将科技融入传统的文化产业以形成新的产业。资源融合就是将合肥的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为合肥的产业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图3 文化与科技资源融合路径图

3.4 技术融合

通过技术的运用将合肥的传统文化产业进行转变,使得文化产业的产品更加注重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产业间的融合需要生产技术的推动,不同时代的产业间融合有各自的特点。如电子时代的集成电路、后工业时代的计算机技术等。21世纪的今天更强调互联网的重要性,提倡“互联网+”,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也可通过物联网、虚拟技术等技术的运用,达到“互联网+”的目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的产品上,传统的产品注重文化的体验,但现国内的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合肥市需要通过科技的融合对文化产业进行创新,即开发出富有合肥特色的创意产业。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给消费者感观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的转换式立体体验,而情感、精神的体验需超越技术手段。

图4 文化与科技技术融合路径图

3.5 空间融合

利用空间的集聚效应,将合肥的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形成集聚区,以此形成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空间融合的前提是产业的跨界,将文化、科技产业融入新元素。空间的融合需要以产业创新为根本推动力,以政府为引导进行产业规划,在合肥市政府鼓励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的跨界转行的大背景之下,打造合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集聚区。同时集聚区的建立需要兼顾合肥地区发展的总体格局,以产业的空间融合为重点,创建文化科技产业链。发挥文化企业、科技企业的主体作用,将空间与文化、科技的功能形成融合,以空间为舞台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的重点产业,以此产生规模效益。

图5 文化与科技空间融合路径图

4 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执行分析

综合以上理论综述和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现状,现从执行层(合肥市政府、企业、公众)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政府角度

政府需在宏观层面把握合肥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将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层面与科技的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相结合,在全市形成多角度、控全局融合格局。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合肥的发展现状,政府需转变职能,采用政府、民营合作的模式,将民营资本投入到产业融合的项目建设中,以发挥民营资本的中坚力量。

政府需从资金、政策、设施、管理等角度对融合发展给予支持。资金上,可引入了多种资金投入方式,从多种资金投入方式推动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政策上,需加快建立灵活的政策机制,让文化产业、科技产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进行融合。设施上,政府要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合肥市富有文化内涵的历史事件、遗址,如三国文化、渡江战役、三河古镇等,融入科技元素,形成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管理上,不同部门的管理职能需明确,可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各个区的职责,将产业融合的发展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引导各个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管理职能的多头化。

4.2 企业角度

企业是产业融合的主体。文化、科技企业可从合作、研发、空间、平台四个角度推进产业融合。鼓励企业拓展业务,文化、科技企业之间可通过项目、入股等方式实现双向合作,两企业之间可进行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合肥市的文化、科技企业可与科研院所,如中科院合肥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建立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在海外投资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文化、科技企业可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实验室,以龙头企业为指引力,中小型企业为驱动力,形成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文化科技企业集群。

发挥“合肥世界之窗科技创意产业园”的辐射作用,重点推进高新区、蜀山区、经济开发区等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空间角度对合肥市文化、科技企业进行融合。鼓励企业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服务设施平台,将文化与科技的创新成果进行展示。此外,为促进产业资源的共享,企业通过项目平台加强与国家有关企业的对接,企业通过实施国家级的文化科技项目展示合肥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果。

4.3 公众角度

合肥市民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前提下,需从精神层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需了解涉及科技的文化产业的特点、经营方式等,以便为产业间的融合提供帮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培育深入了解文化与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

通过建立合肥科技博物馆、科技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以满足文化与科技的创新性发展带来的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同时需要通过公共基础设施的社会化管理,以达到文化科技融合的服务效益。文化与科技公共设施的维护需要合肥市市民的共同维护,以达到推进文化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

5 结语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仅使得文化更具展现力,也使得科技更富人文色彩。科技的创新是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文化产业的转型是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文化、科技的融合必然涉及政府、企业、资源等层面,将不同层面以协调的方式进行融合才是万全之策。因此,正确的融合路径才是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的关键,同时必须使两者之间以张弛有度的形式共存。所以,目前合肥市的文化与科技融合需从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融合为出发点,已达到总体把握的目的。再进行资源、技术、空间的融合,形成整合资源→技术支撑→空间带动的发展路径,形成文化科技创新产业链,构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1]伊彤,江光华,黄琳.试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15(5):122-127.

[2]颜慧超,李喜英,林洪.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11):112-117.

[3]张祖群.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北京文化产业路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49-153.

[4]苏卉.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协同创新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78-81.

[5]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N].学习时报,2004-02-23(T00).

[责任编辑:余义兵]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o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 Hefei

Li Jinglong,Zhou Jinling,Li Xiaojie
(Departmentof Tourist Management,Business School 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Taking the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condition of syncretic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 He⁃fei,andexplores five itegration modes including:top-level design integration;government-driving integration;re⁃source integration,technology integration;spatial integration),and presents appropriate measures from the execu⁃tive level(the government,enterprises,public)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 in Hefei.

Culture and Technology;Integration;Approaches;Hefei

F59

A

1674-1102(2017)01-0043-04

10.13420/j.cnki.jczu.2017.01.0011

2016-07-21

2016年合肥市社科规划项目;2015年安徽省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资助(AHLYZJ201508)。

李经龙(1978—),男,安徽淮北人,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周金陵(1992-),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李晓洁(1992-),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

猜你喜欢
科技产业合肥市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以高能级科创合力打造科技产业地标
评《科技产业经济学》(书评)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系统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