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贵池方言音系研究

2017-06-01 11:35桂小雨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流声韵声调

桂小雨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安徽贵池方言音系研究

桂小雨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贵池属于池州市辖区,北临长江,在方言片的划分中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本文从语音方面入手,在共时层面上描写贵池城区方言的声调、声母和韵母,在历时层面上概述音系的发展演变。

池方言;声调;声母;韵母

池州虽然地域狭小,但由于交通便捷,又是旅游胜地,外来人口较多,本土和外来方言混杂,不同的区域语音差别明显。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记载,贵池周边的墩上、马衙、梅街镇属于吴语区铜泾小片,石台县属于其石陵小片,而牌楼镇和东至县则属于赣语区怀岳片。贵池区虽划分为江淮官话洪巢片,但由于周围语言环境复杂,其底层仍有吴语、赣语等残余。总体来说,音系较为复杂。而关于池州方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材料较少。笔者以田野调查为主,辅以praat软件来描写贵池区方言。

1 贵池方言音系说明

1.1 贵池方言声母特点

贵池方言共有二十个声母。具体见表1:

表1 贵池方言声母表

说明:

(1)泥来母多混用,只在小部分范围里区分意义,例如“脑”读[nau],不读[lau];

(2)舌尖后浊擦音的发音部位较之普通话靠前,因此记做舌尖前浊擦音[z];

(3)受普通话影响,小部分字声母为舌尖后塞音或塞擦音,但不区分意义,因而统一记做舌尖前塞音和塞擦音[æ][æh][s];

(4)[m][n]不仅能做声母,还能自成音节。例如“你”读作[n],“姆妈”中的“姆”读作[m]。

1.2 贵池方言韵母特点

在贵池方言中共存有41个韵母,具体见表2:

表2 贵池方言韵母表

说明:[a][ia][ua]韵腹发音部位靠后,实际音值为[A];[au][iau]韵腹发音部位靠后,实际音值[ɑ]。

1.3 贵池方言声调特点

贵池方言保留五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具体见表3:

表3 贵池方言声调表

说明:阳平趋于平调,只在发音末尾略升。实际音值为223。

2 贵池方言音系演变归纳

2.1 贵池方言声母的演变

2.1.1 古泥、来母在贵池方言中的演变在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中,中古泥母字和来母字普遍混读,但不同地区的混读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泥母归入来母,今读[l],有的来母归入泥母,今读[n]。就贵池方言而言,老派的发音中,来母一律读为泥母,以发[n]为主,但实际发音时,口腔通道未完全堵住,鼻音色彩不浓。相对而言的新派发音就区分了[n] [l]。具体例字见表4:

表4 老派和新派泥来母混读对比

贵池处位于人口密集的长江南岸,被赣语、吴语和徽语所包围,外加长江北岸的人口大肆渡江南迁,这些因素都对贵池方言中的泥来母混读造成了影响,因为上述方言点大多泥来母混读为[l],同时青年们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因而泥来母混读为[n]的现象正在逐渐消失。

2.1.2 古知系字在贵池方言中的演变首先,精组和知庄章组合流。在现代各地方言中,精庄知章组字声母的演变较复杂。精组包括中古音系的精清从心邪母。知三章组包括知徹澄三等以及章昌船书禅各母。就贵池方言而言,精组和知三章组的今读音类已经完全相同,具体表现见表5([æ]组表示[æ] [æh][s];[ʨ]组表示[ʨ][ʨh][ɕ]):

表5 精组和知三章组今读情况表

各类具体读音例字见表6:

表6 精组和知三章组今读例字表

在上表中,第一行是精组字,前四个为洪音,后四个为细音。第二行是知三章组,前四个洪音,后四个是细音。由例字可看出,精组在洪音前读[æ] [æh][s],在细音前腭化为舌面前音[ʨ][ʨh][ɕ]。知三章组在撮口呼韵母前今读[ʨ]组,与精组细音合流,在其他韵母前今读[æ]组,与精组洪音合流。

再来看贵池方言中的知二庄组字:

表7 贵池方言知二庄组读音例字表

庄组字与精组或知三章组在洪音韵母前合流,如愁[æhou]=绸[æhou];罩[æau]=赵[æau]。

其次,日母字在合口呼前今读零声母+撮口呼。具体见表8:

表8 贵池方言日母字+后口呼今读例字表

同时,在贵池方言中也存在一定范围的腭化现象,主要集中在知系字古遇、山、臻摄中的合口三等字中。如“竹”读为[ʨhy];“诸”读:[ʨy];“书”读:[ɕ y];“处”读:[ʨhy]。

最后,在贵池方言中,古见组、精组字在细音在今读不区分。例如:

2.1.3 古见系字在贵池方言中的演变第一,见系二等字在白读音中未发生腭化。在贵池方言中,古见系字声母的演变总体而言和精组字一样,在洪音面前读[k][kh][x],在细音前读[ʨ][ʨh][ɕ]。这与普通话无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贵池方言中,见系字存在着较为规律的文白异读现象。具体例字见表9:

表9 贵池方言文白异读例字表

观察上表,可知在贵池方言中,文读基本为普通话读音,而白读音和文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声母上,文读大多为[ʨ][ʨh][ɕ]以及零声母,白读声母则相应地读为[k][kh][x]以及[ŋ]声母。对比韵母而言,[i]介音在白读音中也消失。究其原因,这是由于中古见系二等字未发生腭化。而在普通话中已经完全腭化了。因此在贵池方言中,一定程度地保留了中古音。

第二,影母、疑母开口一二等字今白读为[ŋ]。具体例字见表10:

表10 影疑母开口一二等今读例字表

在普通话中,影母和疑母在洪音韵母前变为零声母,和微母合流;在细音韵母前也变为零声母,和喻母合流。这一点在贵池方言中也是如此,例如顽等等。而在今贵池方言中,影母在开口呼韵母前变为[ŋ]声母,与疑母合流(例字参见表10)。这是和普通话的区别之一,实际上,这一现象也只存在于贵池白读音中,文读音已与普通话无异。

2.2 贵池方言韵母的演变

在这一部分,笔者分别从阴阳入三韵来对贵池方言做简要概述。

2.2.1 中古阴声韵的演变特点古韵分十六摄,其中果假遇蟹止效流摄不带辅音韵尾,无入声。每摄分开合口和一二三四等。笔者根据《汉语方言调查字表》中的例字,将贵池方言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如表11:

表11 贵池方言古阴声韵今读表

说明:表中阴影部分有例外,分别是1他[a];2所[uo];3洒[a];4皆[ie];5彪[iau]

现根据上表,将中古阴声韵在贵池方言中的演变归纳如下:

(1)古果开一歌韵端系见系,果合一戈韵帮系端系见系在贵池方言中合流,介音[u]消失,今统一读为[o],例如:多[to]、过[ko];果合三戈韵今读[yε],例如:瘸[ʨhyε]。

(2)古假开二麻韵帮组、知系和见系今合流读为[a];其中麻韵平声见系字,例如:家[ka]、牙[ŋa]、桠[ŋa],在贵池方言中,无介音,声母也未发生腭化。这是与普通话不同之处;古假开三麻韵知系字存在文白异读,文读与普通话无异,白读为[ei],出现了增加韵尾[i]的现象,例如:遮[æei]、车[æhei];古果开三见系和古假开三精组及见系字今合流读为:[iε],例如:茄[ʨhiε]。古假合二见系字韵母今读为[ua],例如:花[xua],与普通话无异。

(3)古遇合一帮组和见系字以及喻合三帮组今读[u],值得注意的是,在端系字中,韵母出现了增加元音的现象,变读为[ou]。例如:祖:[æou];努:[nou];徒:[thou]等。遇合三鱼韵和虞韵的端系、见系和知系字在贵池方言中合流读为[y],例如:居[ʨy]、柱[ʨy];。

(4)蟹开一泰韵帮系和蟹合一帮系、端系,以及蟹合三帮系、精组字韵母合流,今读[ei],例如:腿[the i]、罪[æei]、废[fei]。其中蟹合一端系字和蟹合三祭韵在普通话中读为[uei],在贵池方言中,[u]介音消失,读为[ei],例如:脆:[æhei];对:[tei];摧:[æhei]。蟹合一见系和蟹合三知系字和见系字韵母合流,今读[uei]。例如:灰[xuei]。蟹合二见系字中,今读有[uai]和[ua]两种。蟹开三四等字中,帮系、端系和见系今读[i],例如:米[mi],其知系字在贵池方言中今读为[ɿ],例如:滞[æɿ]。

(5)古止开三支韵、脂韵以及之韵的精组、知系字在贵池方言中今合流读为[ɿ],例如:知[æɿ];此三韵以及微韵见系字今读为[i],如:奇[ʨhi]。同时在止开三支韵和脂韵帮组字中存在[ei]韵母,例如:美[mei],此与普通话无异。止合三帮系、泥组和精组字合流今读为[ei],止合三知系和见系字今读[uei];但其中脂韵庄组字今读为[uai],例如:衰[suai]。

(6)效摄今读有[au][iau]两种,贵池方言今读音和普通话基本一致,只在效开二肴韵见系字中,有部分字在贵池方言没有[i]介音,读为[au],例如:咬[ŋau]、教[kau]。而在北方方言中产生了介音。

(7)流开一和流开三知系字合流今读[ou],其中流开一去声候韵明母字今读为[au],例如:茂[ma u]。流开三端系和见系合流今读为[iou],例如:牛[niou]、救[ʨiou];其中尤韵轻唇音字韵母有一部分今读为[u],例如:浮[fu]。

另外,贵池方言中基本没有儿化韵,只有少数存在于人名的口语称呼中。同时,贵池方言中没有舌尖后声母因而在贵池方言中也不发舌尖后[ʅ]韵母,这一点上与西南官话相同。

2.2.2 中古阳声韵的演变特点

首先参见古阳声韵在贵池方言中的今读音:

表12 贵池方言古阳声韵今读表

表中有阴影部分需要加以说明:

(2)梗开二见系字读[ən],只有匣母、影母和喻母读为[in]。

(3)梗合二庚陌韵见系字韵母为[ən],而耕麦韵为[oŋ]。

(4)梗合三见系字韵母较为复杂,有[in][ioŋ][oŋ]三种读音。

(5)通合三东屋韵见系字中的群母和喻三母例字韵母为[ioŋ],其余为[oŋ],同时晓母送韵例字嗅读为[ɕiou],为例外字。

现根据上表,将中古阳声韵在贵池方言中的演变归纳如下:

(1)古咸山宕江摄在贵池方言中合流,形成一套四呼齐全的鼻化韵母。主要韵母有。其中,山合三精庄知章组及见系字韵母合流为[y],例如:全[ʨhy];开齐合三呼则以[]为主要元音。这一部分具体可参见表十二,不再赘述。

(2)古深开三侵韵、臻开三真韵、曾开三蒸韵以及梗开三庚韵的帮系端系和见系字韵母、梗开二庚韵匣、影、晓母字韵母以及梗合三见系字的部分字韵母合流,在贵池方言中今读为[in],例如:心[ɕin]、锦[ʨin]、巾[ʨin]。

(3)深开三侵韵知系字韵母、臻开一痕韵端系和见系字韵母、臻开三真韵知系字、臻合一魂韵帮系和端系字、臻合三谆韵帮系、泥组字、曾开一登韵字、曾开三蒸韵知章组和日母字、梗开二耕韵帮系泥组知庄组、见组和晓母字、梗开三清韵知章组字、梗合二庚韵见系字韵母,在贵池方言中,今读[ən];这一演变和普通话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例如臻合一端系字韵母,在今普通话里韵母为[uən],例如尊:[æuən],但在贵池方言中读为:[æən],可见在这里[u]介音消失。

(4)臻合一魂韵见系字和臻合三谆韵知章组合流,在贵池方言中今读[uən],例如:春[æhuən];其中,谆韵船母“盾”字今贵池方言读为[tən],[u]介音消失。

(5)臻合三谆韵精组字、日母字和见系字韵母今读[yn],其中清母和精母例字“遵”和“皴”今普通话中韵母为[uən],贵池方言读为[ən],[u]介音消失。

(6)曾合一登韵匣母字、梗合二平声耕韵晓母和匣母字、梗合三庚韵喻三母字韵母,以及通合一东韵、通合三等字(除去群母和喻三母),今读[oŋ],例如:轰[xoŋ]、弘[xoŋ]。

(7)梗合三庚韵晓母和喻三母字、清韵群母字,梗合四青韵匣母字,以及通合三东韵群母和喻三母字韵母今读[ioŋ],例如:兄[ɕioŋ]。

从分析中即可发现在贵池方言中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基本表现为合流。曾梗两摄后鼻音韵尾和深臻两摄的前鼻音韵母合流,只有通摄和梗摄一部分字保留[ŋ]韵尾。另外,阳声韵韵尾已弱化为鼻化韵。而这些特点在江淮官话中也普遍存在。

2.2.3.中古入声韵的演变特点首先介绍贵池方言中入声韵的分布,笔者根据《汉语方言调查字表》列举出贵池方言中的入声韵:

表13 贵池方言中的古入声韵今读表

在贵池方言中,古入声韵今读即在元音韵母后加上一个喉舌尾。而实际上,喉舌韵尾并不十分明显。事实上,入声韵已经走向舒化。接下来笔者简要介绍入声调舒化带来的文白异读现象。

在上文介绍入声调部分,笔者已简要介绍了入声调的舒化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入声舒化和声母清浊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知道,入声字舒化的规律大体上是全浊声母字归入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入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归入四声。不仅如此,入声舒化现象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总体说来,在老派贵池方言中,入声舒化程度较低,在新派方言中,舒化程度较高。笔者推测,在未来贵池方言的入声有可能会完全消失。

随着入声调的舒化,普通话的推广,在贵池方言入声字中产生文白异读也是必然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eiɁ][ioɁ]两类韵母中,具体例字见表14:

表14 贵池方言中的文白异读例字表

像这样的例字还有很多,总体说来,贵池方言中白读层是由于历史演变而来,而其文读层则可能受到普通话层面的影响。

2.2.4 韵母部分小结

由于韵母部分内容较多,故单独做一个章节小结。

(1)贵池方言中韵母简化现象比较明显,最常见的是u介音常常消失,例如:“对”[tei];而另一方面,单元音韵母常常出现增加韵尾的现象,例如车[æhei]。

(2)一些字出现腭化现象,比如遇合三鱼韵知系字中的“猪”[ʨy]、“除”[ʨhy]。

(3)贵池方言中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基本表现为合流,后鼻音并入前鼻音,阳声韵韵尾鼻化。

(4)保留入声韵,即在主元音不变的前提下加上喉舌尾,但入声已经逐渐舒化,因此入声韵的文白异读现象较多。

2.3 贵池方言声调的演变

2.3.1 声调演变规律李如龙在《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中提到:“作为官话方言一支的江淮官话,保留入声是其主要特点,也就是说能够将它与其他官话方言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就是:江淮官话一共有五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这种格局至迟在明末时期就已经形成”。

贵池方言声调总体来说可归结为以下几条规律:

(1)平声分阴阳;

(2)全浊声母上声字归为去声;

(3)去声不分清浊,今一律读为去声;

(4)入声都来自中古的入声,不分阴阳,音调高而短促,有喉舌尾。

调值定为:阴平31;阳平23;上声313;去声42;入声35。

表15 古今声调对比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贵池方言中的平上去三声和普通话的演变规律基本一致,其入声全部来自中古的入声,但有一小部分入声字已经舒化,但未形成规律性的变化。可能和普通话的推广有关系。在调型方面,和普通话还是有较大差异,除入声是高促调之外,其余四声都较为平缓,阴平趋于中低调,阳平趋于中平调,上声变化较大,去声较之普通话也平缓得多。

2.3.2 中古入声调在贵池方言中的演变大部分的官话地区古入声消失,今读成了舒声,只有在江淮官话及西南官话的少部分地区,今仍读入声。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广韵》音系中,入声字带有[-p]、[-t]、[-k]塞音韵尾,读音短促。到了现代,许多方言的塞音韵尾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例如在西南方言区入声无辅音尾,而江淮方言区入声多[-Ɂ]收尾,贵池方言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入声韵的字基本都有喉塞尾,而这些有喉塞尾的字今在贵池方言中一律读为入声(调值为35)。

在贵池方言中还有一部分入声舒化的字,如:泄、忆、蜀、仆、匹、劈、郁等等。这些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口语中使用较少,受到文读影响,已经舒化不再读为入声。

3 结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贵池方言,首先是描写其声韵调特征,笔者得出结论:声母共有20个,韵母共有41个,声调有5类。第二个方面是通过中古音韵来探究贵池方言的流变,也是分为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和声调,其中韵母又分成阴阳入三部分来论述,声调重点介绍了入声调在贵池方言中的演变。总体说来,贵池方言虽属于江淮官话的一支,但它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在它的方言底层还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比如赣语和吴语等等,这使得它的语音具有不同于江淮官话的特征,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推广也使得贵池方言文白异读、入声舒化表现越来越明显。

[1]程银银.安徽贵池方言语音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有限公司,1987.

[3]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J].方言,1981(4):241-274.

[责任编辑:钱果长]

H172

A

1674-1102(2017)01-0096-05

10.13420/j.cnki.jczu.2017.01.0024

2016-08-25

桂小雨(1992-),女,安徽池州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合流声韵声调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高速公路合流区信号灯限流策略优化与仿真——以虎门大桥为例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方法
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