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阅读报告

2017-06-10 13:47张魁
速读·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反思分析

摘 要:哲学是人类在漫长时代总结发展出来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我们反思自己、反思历史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尽管东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界差异,但其哲学思想则是相通而又相似的。中国哲学在其发展脉络当中,无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辉煌曲折历史,通过对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的阅读,可大致通晓我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及其与西方哲学的些许差异。中国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往往会显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特点方法,譬如对现实的追问,对审美价值的剖析以及对自我修养等方面的考量等。这些都无不显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辨方法。笔者此次通过阅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试图对这些问题予以解释分析,写出一份简明阅读报告。

关键词:反思;分析;創新

说来巧合,笔者本科期间曾粗读过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当时只是听老师推荐,说是一本好书。刚好图书馆也有此书,因此得以拜读。那时懵懵懂懂,读来不求甚解。而冯先生写的举重若轻,侃侃而谈,比较简便,对于一些重大哲学思想往往一笔带过,蜻蜓点水,如此便很令笔者费心,当时也未予深究。现今老师期末作业让写一部读书笔记,而我也想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哲学思想,于是再次阅读《中国哲学简史》,期待获得更进一步的认知。

冯友兰先生此书不可不谓之章节丰富,共有28个章节。从此书的前三个章节和末尾章节来看,写出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同时也可读出中国哲学的多样性,兼有中国经济、地理环境等对其的影响等观点。他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哲学进行反思,使得《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具有较高的价值,至今仍发人深思。

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主脉络来看,中国哲学源于感性认识,却最终超越感性上升为理性而又超越了理性。它令我们不断反思自己,不断的追求内心的平静后上升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善善”境界。冯友兰先生向我们提出了中国哲学并不是什么可以抓住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它的终极奥义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通过自我的不断追求,不断砥砺,而最终达成“圣人”的要求与标准。他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阅读中国哲学,他说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以前说了什么,具有的意蕴是什么,而这种意蕴是当时的意思,并非我们现在所认为它应当是什么的意思。历史需要的是求真,哲学也是如此。

本书的4~27章应是冯友兰先生所论述的主题部分。同时也分成了四个板块——先秦板块,汉魏板块,唐宋板块,近现代板块。分别占据了4~16章,17~22章,23~26章,27章。之所以这样划分中国哲学。是冯先生认为,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启蒙阶段,汉魏时期是中国哲学兼容并包阶段,唐宋时期则是属于一种“更新”的阶段,而近现代则是中国哲学的走出去与获得发展新纪元的阶段。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待冯先生当时对中国哲学的划分,仍旧觉得十分正确和明确。

《中国哲学简史》中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论集中提到了佛道儒法等教,通过对它们相互之间对立兼容思想的分析,得出了自然而然的结论——或融合或退隐。而后的“理学”“心学”等则是得益于对儒道佛等思想的兼收并蓄,通过对于这些哲学思想的阅读运用,可以逐渐明晰各个朝代的统治模式,并且可以移用到个人生意义上面。而冯友兰先生在文中将人生意义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自然阶段,功利阶段,道德阶段,天地阶段。这包含了现实与超现实以至于理想的连接,同时也是从此岸到彼岸的飞跃阶段。

此书的重点之处在于论述儒家、道家的思想活动。鉴于篇幅,笔者此处仅对儒家思想进行简短分析。儒家思想十分重要,甚至在各家思想排名中位居第一行列。相信冯友兰先生也是如此认为,否则不会在文中运用了10章的篇幅来写儒家思想。他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逐一点评叙述了一遍,包括孔孟荀、董仲舒、韩愈、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它的哲学思想可谓是变化了两千多年,实伴随中华文化的萌芽到兴盛的全过程。为了达到此种所言的“至仁至圣”的目标,儒家的一代代人都进行了持久不懈的努力。先是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荀子的“文化”,继而到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孔子的全面“神话”过程。而后到兼收佛道精华的唐宋,使得儒学焕发出了不同以往的生命力,如“理气论”、“心性轮”“致良知”等耳熟能详的思想,这些都丰富了儒学,使得儒学长兴不衰。正是因为儒家思想与政治权利的紧密结合,才使得儒家思想能有长久不衰的影响力和浓厚的入世特征。儒学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大学问,通过对儒学的把握,可以使人达到理想中的“完人”境界。而这种“完人”不是自私自利的,他应是为苍生立言立命的代表,是要“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这与西方哲学思想有着共通之处。

古代朴素的中国哲学是与经济方式一致,慢慢发生渐变的。但是它并没有产生突变,而是以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渐渐改进和改良,使得其能够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书中,笔者虽然读出了这种渐进式的温和改进,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儒家思想还是缺乏一种较为彻底的创新动力在里面。而这种哲学的根基大都是过去式的产物。就像当今研究阐释中国的哲学,一直需要从古老的时空里去寻找智慧。

通文观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较为晦涩,离彻底理解尚有很大难度,其精华或许笔者不得要领,但以笔者自身的现有阅读而言,中国的哲学尚需要得到很大程度甚至是彻底的反思。唯如此方可更好的为指导社会发展奉献其该有的普世价值与智慧力量。

作者简介:

张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反思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