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06-10 17:10黄静波
考试与评价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提升生活化教学

黄静波

【摘 要】生活化教学旨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寻找所学知识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和教育主题,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习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在发展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本文笔者就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提升 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活是第一位的,课程源于生活。特别是高中地理所要学习的内容都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的地理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中,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其主旨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教学的要求和目的也主要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为依据,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贴近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能力、掌握知识,以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立足教学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现笔者就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基础,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必须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制定出利于学生体验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参照教参要求外,还要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生成教学目标。从而为提升高中生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比如在学习交通地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现有的城市交通现状出发,了解城市的规划。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基本地图知识,还了解了自己家乡的城市规划。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把握教材观点,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身心特点,动态生成教学目标。从而确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终通过教学指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学生生活的能力。

二、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高中生的世界纯真而精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丰富而实用。怎样将学生精彩的生活与教材丰富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是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但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高中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所以经常会出现由于书本上或者与老师所讲述相矛盾的事件、现象,让他们感到矛盾和困惑。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想说,如果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带给学生生活的气息,不能解决学生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那么,这么课程的设置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意义。而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一定的生活态度,而非照本宣科的向学生灌输一些概念。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高中生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些什么困惑,从而,结合他们的所思、所看、所想,把他们带入生活的广闊天地中去,开展以学生的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能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以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合作者的身份,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在设计教学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比课本内容更为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懂得知识的来源是我们的生活实践,所学知识就是对生活知识的升华。那么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的掌握住知识,而是做到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

三、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发展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去经历生活,去体验生活,从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以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而让教学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的细腻、敏感。而且地理教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实践出真知”,同样真理也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意义的。就以高中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认识和新的地理知识核心素养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在发展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某一个具体的知识内容时,不要一味的向学生强行灌输概念,而应该多从学生生活中选取恰当的实例,让学生从一些鲜活的事例中,对对所学知识有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知识判断能力,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可以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读,从而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質量,引导学生在发展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秀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优势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

[2]刘秀君.浅谈地理课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

[3]杨晓雅.走向开放的高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上),2015(01)

[4]张敏.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J].高中生(教学实践),2015(03)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提升生活化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