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广府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

2017-06-13 10:50欧阳和宏潘楚婷杨晋懿
山西建筑 2017年13期
关键词:广府民居利用

陈 颖 欧阳和宏 杨 杨 潘楚婷 杨晋懿 朱 凯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广府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

陈 颖 欧阳和宏 杨 杨 潘楚婷 杨晋懿 朱 凯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论述了在地域文化视野下保护与利用广府民居的重要性,结合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的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从采光、通风、功能整合、公共空间等方面,阐述了该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使地域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得以传承。

地域文化,民居,城市化,公共空间

1 广府民居保护与利用中的地域文化思考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每一个地域的文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的人们,更与地域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民居正是地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也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独特而多彩的岭南文化孕育了各有特点的传统民居,其主要可以分为广府民居,粤东的客家民居及潮汕民居三大系统。广府传统民居主要在大珠三角地区、粤西等地区分布,是广府地域文化的体现。珠三角及粤西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使广府民居以防潮防晒为目的,形成了梳式布局为主,以巷道为主干的聚落布局,并通过冷巷的设计使屋里的热气排出以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在广府文化的渗透下,广府民居在建筑形式布局,建筑装饰艺术上均有鲜明的特色。这些广府建筑的传统元素和文化底蕴不仅增强了城市的辨识度,也给广府人带来了归属感与自豪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下,广府民居却陷入困境:大多数民居无人修缮,正逐渐走向崩塌与消亡,有的甚至迫于经济利益而被推倒拆除。千城一面的问题逐渐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蔓延。在这种境况下,如何在地域文化视野下保护与利用广府民居成为了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待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广府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为例

2.1 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的地域文化特色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全村巷道排列有序,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其村内的民居是典型的广府民居,基本的民居格局十分相近。其砌筑材料主要为花岗岩,青砖石、绿瓦;村内还有几栋集聚特色的祠堂、炮楼。祠堂主要有王公祠和欧阳家祠,其主要提供给村民进行祭祀、婚宴摆酒等活动。祠堂的占地面积较大,有着二进式布局,砖雕、镬耳墙等。而王公祠和欧阳家祠前均有一湾泮池,它不仅可以防灾、防止民居毁于大火,还可以调节气温及风水。此外,村子里还有一幢华侨留下的民居建筑,其样式中西结合,别有新意,经历了百年的风雨,依然保存完整(见图1)。

2.2 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的现状问题

在进行了实地调研后,我们发现该民居古建筑群中的绝大多数房屋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居生活,其存在着如采光不佳、部分房间通风不畅导致的房间内部潮湿、建筑内部功能空间不适于现代生活等问题,这些不利条件直接导致了绝大部分原住民离开古屋另建新房。而原住民仅仅在祭拜祖宗时才会回到古屋,这使房屋落入了年久失修,荒芜人烟,无人修缮的尴尬境地。

如何在尊重其地域文化特点的前提下,让新一代村民回归古屋,从而激活古屋及其周边空间,是我们此次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确定了两栋典型民居为改造对象后,我们依据《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在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结构,降低费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造策略。

2.3 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1)通过对传统广府民居进行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试图找到一种既有利于保护传统民居,又不至于使其停留在固步自封的状态下的方法,这也可为其他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价值。

2)通过对广府传统民居的保护,增强广府地区人们的地域文化价值感。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实体的保护,使生成这种民居形式的精神文化脉络得以延续,是我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领域的重要课题。

3)通过实地测绘,可以获取某些广府传统民居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为其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准备,同时通过对个案的详尽研究,可以充实广府民居的研究内容,也为完善中国地域性民居体系提供实证案例。

4)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并非是简单的形式主义保护,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该区域人居环境的适宜度,力将传统民居的未来之路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3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的保护与利用方案

3.1 保护与利用思路

为了吸引村民回归,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广府民居的单体改造上,并提出了两种设计改造方案。这两种改造方案均秉承着尊重建筑遗产的真实性的原则,对原有民居的功能进行了重组,对其建筑空间进行调整设计,并通过改造局部建筑构件以满足现代人对采光、通风、空气湿度的宜居性需求。

两种方案各有侧重点,以适应不同居民的需求:如方案一在不破坏原有的墙体的基础上增设采光井,开天窗以满足宜居需求为主要特点。方案二则着重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将空间合理化,配合开窗和现代科技达到宜居效果。此外,我们还提出在通过营造社区交往微空间以培养新的社区文化,从而达到促使村民回归、驻守古村落的最终目的。

3.2 保护与利用策略

1)采光、通风、防潮策略。

由于南方地区天气炎热日照强烈,房间向外开设的窗户数量少且窗口的尺寸小(主要为500 mm×600 mm),其主要通过天井和向内开大窗的方式进行间接采光,即以间接采光为主。在白天,天井的光线部分能漫射到室内空间,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内屋无法获得充足光照,日落时段采光较弱等。如高溪村田心庄房屋的左厢房和右厢房都只有一个向外开的小窗,根本无法满足日照需求。本方案主要通过在房屋内部增加小天井,小型天窗的方式增强其采光性能(见图2)。

广府民居古村落中,以纵横交错的列阵布局为主,建筑单体为以天井为中心的布局为主,南北向均有门窗,大部分的空气通过天井流入室内,外墙少见开窗,帮助空气在巷道中贯通穿行,大部分的空气通过天井,即这里的庭空间,流入室内,形成泗水汇心、聚气收神的气场。空气再由庭内的门窗进入室内,夏天将热空气带入后厅的庭院中,形成凉爽的室内环境。岭南地区夏季漫长,冬季短暂,这种空间布局方式和窗户设置非常有利于人的生活,帮助使用者使室内环境达到最佳舒适度。

如高溪村田心庄房屋内部通风条件较好,即使在炎炎夏日也感受到沁人心脾的清凉,这种无需空调风扇的低碳节能模式是现代建筑无法比拟的。这也能成为吸引原住民回归的因素之一,因而本方案尽可能保留该特点,并通过在南北面的天窗和小天井强化南北对流的优势(见图3)。

为了改善现状,本方案采取了“防导结合”的思路。防既是通过选择正确的材料使潮气与建筑隔绝,可以通过改善基础墙体构造,改善地面基层铺设,室内放置除湿剂等技术上的手法达到良好的防潮效果。而本方案防潮重点在于“导”,既加强室内通风,让空气流带走潮气,从而在尽可能减少花费,少改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较好的防潮效果。因而本方案在建筑北侧开设小型天窗,不仅能避免阳光直射,也促进了通风效果。此外,本方案保留了原有室内的顶部露明造型,以免天花造成潮气滞留。在需要设置夹层储物间的室内,也保证室内一部分空间的原有净高,达到通风透气,阴凉干爽的效果(见图4)。

2)空间并置、功能整合策略。

针对二孩政策,考虑三代同堂的情况,卧室空间严重不足。对于废置的廊房需要让空间活用起来,就必须让使用者从正厅可进入房中。将卧室空间与廊房进行并置,卧室大空间同时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卧室和个人活动区域。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一定的交流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特别是孩子成长后。大空间,利用组合式家具进行卧室的功能整合重置,分为父母卧室空间,过渡空间,孩子卧室活动空间(见图5)。

根据调查,原居民对于民居内缺少卫生间表示极度不方便,也有居民做法是在中庭设置沐浴间,大小便还是到村口旁卫生间解决。主厅另一侧卧室空间较大,南侧又与入门廊房公墙。从卧室空间中分隔出空间作为卫生间,在南侧墙面另设出口,使其公共化,同时利用卫生间顶部进行杂物闲置(见图6)。

3)营造网格化的公共空间。

而关于如何在空间层面上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以活化邻里关系,本方案认为可以结合巷子和庭院,创造网络式的交往空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老人喜欢聚集于门口处聊天交往,这种半私密的檐下灰空间营造了和谐舒适的交往场所,因而本方案延续及强化了檐下空间,在此设置石板凳,营造交往微空间。此外,乡村中窄窄的街道也是极易触发交往的空间,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维护原有的小尺度,并在合理处设置石凳等休憩设施,从而形成交往空间网络(见图7)。

4 结语

在千城一面的时代下,蕴含着广府地域文化的广府民居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性,它体现了城市的特色与发展脉络,是人们归属感与凝聚力之源。让人们回归传统民居是保护和利用它的最佳方案,地域文化得以传承,这样的城市才是有过去的、有记忆的、有历史的,值得回味和品尝的。

[1] 张富利.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6-61.

[2] 高增元.查济古村落中某明代民居改造案例研究[J].华中建筑,2009(7):128-133.

[3] 郑 宁,唐玉恩.对话与共生:日本近代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建筑创作,2011(4):164-177.

[4] 陈治邦.历史文化名村中民居建筑的空间形态比较研究及当代借鉴[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4.

[5] 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

[6] 隋启明.广府历史文化村落典型建筑保护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7] 黄湘菡.岭南传统建筑中窗户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ivil dwelling in Guangfu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Chen Ying Ouyang Hehong Yang Yang Pan Chuting Yang Jinyi Zhu Kai

(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0,China)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and using Guangfu civil dwelling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Combining with status and regional culture specialties of Gaoxi village in Huadong town of Huad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lighting, ventilation, functional integrity and public space, it describes the protecting and using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ivil dwellings, so as to inherit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regional culture, civil dwelling, urbanization, public space

1009-6825(2017)13-0009-03

2017-02-25

陈 颖(1995- ),女,在读本科生

TU241.5

A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广府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11845194)

猜你喜欢
广府民居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民居智库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民居摄影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