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7-06-14 00:54高玉娟潘鹏克韦晓阳
中外医疗 2017年11期
关键词:癫痫临床疗效

高玉娟++潘鹏克++韦晓阳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1.117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接受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照组接受拉莫三嗪替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总有效率为62%,实验组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后,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时间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645,P<0.05)。结论 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接受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拉莫三嗪;丙戊酸;癫痫;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b)-0117-03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amotrigine Add-on Therapy and Replacement Treatment of Epilepsy Patients Failing to be Helped by Valproic Acid

GAO Yu-juan, PAN Peng-ke, WEI Xiao-y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echi Peoples Hospital, Hechi, Guangxi, 54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amotrigine add-on therapy and replacement treatment of epilepsy patients failing to be helped by valproic acid. Methods 100 cases of epilepsy patients failing to be helped by valproic acid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lamotrigine add-on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lamotrigine replacement treatment,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26%, 88% and 22%, 62%, after the drug treatment, the attack frequency and every attack time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χ2=4.645, P<0.05). Conclusion The lamotrigine add-on therapy for epilepsy patients failing to be helped by valproic acid is of higher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Key words] Lamotrigine; Valproic acid; Epileps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发病率高,据资料显示我国癫痫患者可达900万左右,每年新增发病人数达70万,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药物治疗是癫痫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医学研究证实,70%~80%的患者能够经规范、合理药物治疗有效控制和改善癫痫病情,约50%的患者经单一类型药物治疗即能够达到无发作。若癫痫患者治疗无效,则需要替代原有药物或是添加其他类型的药物。该研究以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間收治10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中方便选取10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结合其入院时间先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62岁,平均(42.4±17.5)岁,最短病程8月,最长病程17年,平均(5.4±4.3)年。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3岁,平均(42.8±17.7)岁,最短病程10个月,最长病程17年,平均(5.8±4.5)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或者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经检查均符合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药物过敏史、近期采用其它方法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器质性疾病。不同病例之间治疗前检查结果和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在原丙戊酸钠治疗剂量基础上先给予拉莫三嗪(批号:H20140478)治疗,儿童初始剂量为0.15 mg/(kg·d),逐渐加量至~5 mg/(kg·d);成人初始剂量为12.5 mg/d,每2周加量12.5 mg,逐渐加至100~200 mg/d。之后实验组患者拉莫三嗪维持剂量联合丙戊酸钠(批号:H20010595)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每2周减去丙戊酸钠原剂量的1/3,6周内减完,改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头晕、嗜睡、恶心、疲倦等。②评价临床疗效:完全控制为患者药物治疗后,癫痫症状未再发作;有效为患者药物治疗后,癫痫症状发作频率以及时间改善程度达50%~75%,无效为患者药物治疗后,癫痫症状发作频率降低不足50%,甚至有加重。总有效率=完全控制率+有效率。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时间。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严格操作步骤。以t检验研究中的计量资料(x±s),以χ2检验研究中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其中皮疹7例,头晕3例,嗜睡1例,恶心2例。对照组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皮疹4例,头晕2例,恶心2例,疲倦1例,嗜睡1例。两组癫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5)。

2.2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为控制率和有效率之和。实验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8%)与对照组患者(62%)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观察指标

两组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前,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后,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时间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癫痫又被称之为“羊癫疯”,主要是指脑部神经出现突发性的异常放电所致的脑部功能严重受阻,疾病发作时患者意识突然丧失,继而出现全身痉挛、尿失禁、口吐白沫等表现,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可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因而对患者身体、精神、婚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均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尤其是社会偏见以及公众的歧视态度,会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耻辱和悲观心理,影响其身心发育,因此加强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药物治疗是癫痫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段,但是实践发现如果患者接受某种单药治疗失败后仅有13%左右的患者采用其它单药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加强治疗方式探索一直是医疗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拉莫三嗪药片临床上也称为利必通,是一种癫痫患者常用治疗药物,属于封闭电压应用-依从性的钠离子高通道阻滞剂,成年或是12 岁以上儿童癫痫症患者接受莫三嗪单药治疗,有助于其原发性强直-阵挛性病、强直-阵挛性病、复杂部分性病以及局部症状的控制[3-4];同时该药物在肠道内能够迅速、完全被吸收,并未发现明显的首过代谢,给药后在2.5 h即可达到血浆峰浓度,生物利用程度高。丙戊酸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不含氮的抗癫痫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够有效增加GABA(γ-氨基丁酸)的合成和减少GABA的降解,从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浓度,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抑制发作,有助于患者癲痫症状的减轻和控制;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后,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快速被人体吸收,进而有效控制大部分发病和部分发病,但是,少数患者也存在一定的不适感和不良反应[5-7]。Nicolson等发现,在丙戊酸单药足量治疗失败时应首选添加治疗,而不是转换为另一种单药治疗。周善之等研究人员提出,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合用药治疗癫痫病,治疗完成后有 60%的患者病发率得到了完全控制,25%有效,总效率为 87%,临床疗效明显。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再发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与控制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一致,提示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可能存在药动学以外的相互作用。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症,两者之间存在药动学相关性,进而联合对抗癫痫症的诱发机制,加之拉莫三嗪有助于兴奋性谷氨酸病理释放量的降低,以及丙戊酸氨基酸释放量的降低,所以,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进而降低癫痫症患者的发作频率,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8-10]。该次临床研究证实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较单用拉莫三嗪抗癫痫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62%,且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时间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可见治疗方式应用优势明显,安全有效性高,与上述研究成果相一致。但是在用药期间要明确以下注意事项:避免抽烟、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停药应逐渐减量以防再次出现发作;用药前以及过程中要注意定期作全血细胞(包括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当检测发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轻度升高时,表明存在无症状性肝脏中毒,当血清胆红素可能升高提示潜在的严重肝脏中毒,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加重对机体器官功能的损伤。

由该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总有效率为62%,实验组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后,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时间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数据与以往的医学研究结果相似,具有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接受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癫痫症状的改善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欣,宁树君,罗海龙,等.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987-3988.

[2] 韦迪岱,陈晋,郑文明,等.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J]. 重庆医学,2015,44(22):3125-3126.

[3] 杨丽亚,林卫红,张晶,等.中国北方汉族癫痫患者UGT1A4基因分布特点及其多态性与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关系[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3):180-184.

[4] 罗榕,刘凌,司洋,等.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50-4552,4554.

[5] 杨梅.拉莫三嗓添加一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心血管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8):65-66.

[6] 章晓富,陈瑛,高慧丽,等.拉莫三嗓添加一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50-52.

[7] 卢冲,魏亚芬.拉莫三嗓添加一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19):126-127.

[8] 刘松. 拉莫三嗓添加一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75-176.

[9] 慧聪,胡琦,列晓艳,等.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7):1174-1178.

[10] 周东,汪颖,吴逊.国际抗癫痫联盟委员会关于癫痫发作和癫痫诊断方案的建议[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36):302.

(收稿日期:2017-01-13)

猜你喜欢
癫痫临床疗效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